一种散热器漏液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7205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器漏液防护装置,涉及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其包括漏液收集器和引流装置;所述漏液收集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套装在散热器冷却液接头外,用于承接自所述接头内泄漏的冷却液;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排液口,所述引流装置与排液口连接,用于承接以及导出或存储自壳体内流出的冷却液。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散热器外部的冷却液接头外套装漏液收集器的壳体,从而可以及时收集泄漏出的冷却液,避免冷却液飞溅,从而避免损坏散热器及其周围的电子元器件,防止短路等事故的发生。防止短路等事故的发生。防止短路等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器漏液防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热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器漏液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某些脉冲电源以及控制器等电子部件或模块工作时常常会产生大量的热能,需要配置散热装置。其中,采用冷却液进行循环冷却的散热器得到了较多使用,其具有良好散热效能且不会为工作环境带来过多干扰的因素。
[0003]由于脉冲电源等电子部件由于散热、加工工艺等原因会导致一些模块工作时使得为该模块配套的散热器带电。例如脉冲电源工作时散热器会带有上万福特的高压,散热器与冷却液循环管路之间的冷却液接头部位虽然带有密封和绝缘结构,但由于工作环境复杂,万一出现冷却液泄漏而无法察觉,将会带来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漏液防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散热器漏液防护装置,包括:漏液收集器和引流装置;
[0006]所述漏液收集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套装在散热器冷却液接头外,用于承接自所述接头内泄漏的冷却液;
[0007]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排液口,所述引流装置与排液口连接,用于承接以及导出或存储自壳体内流出的冷却液。
[0008]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散热器外部的冷却液接头外套装漏液收集器的壳体,从而可以及时收集泄漏出的冷却液,避免冷却液飞溅,从而避免损坏散热器及其周围的电子元器件,防止短路等事故的发生。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漏液传感器,用于监测是否发生冷却液泄漏。
[0010]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和报警装置,控制器分别与报警装置以及所述漏液传感器通信连接。当漏液传感器检测到有冷却液泄漏时,通过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息。
[0011]优选地,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散热器的电源连接,当漏液传感器检测到有冷却液泄漏时,所述控制器关闭电源。
[0012]进一步地,所述引流装置包括收集罩,在高度方向上,所述收集罩设置在所述壳体下方,所述壳体内的冷却液通过排液口直接滴入或经导流管路流入所述收集罩内。
[0013]散热器可以包括多个冷却液管路,对应着包括多个接头,每个接头上均套装有漏液收集器壳体,利用收集罩可以将多个壳体收集到的冷却液汇集到一处,便于监控。
[0014]当某个接头未能设置在收集罩正上方时,可采用导流管路将泄漏的冷却液导入收集罩。
[0015]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罩内的流道倾斜设置,用于将收集罩内的冷却液汇集到一处。
[0016]进一步地,所述流道坡度为5

30
°

[0017]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罩由绝缘材料制成,更为优选地,所述收集罩由绝缘疏水材料制成,例如PTFE;或者,所述流道表面涂覆有疏水涂层。
[0018]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侧表面涂覆有疏水涂层,或者,壳体由疏水材料制成。
[0019]壳体和收集罩流道的疏水性可以加快冷却液的流动,提升整个系统对漏液检测的灵敏度。
[0020]进一步地,所述漏液传感器的探头布设在所述收集罩内冷却液汇集部位。
[0021]收集罩作为冷却液的临时存储部件,当任何一个接头发生冷却液泄漏时,泄漏的冷却液都会通过收集罩内的流道流入汇集部位,漏液传感器第一时间感知后通过控制器向外传出报警信息,报警信息形式多样,如文字式的消息、声光电等多种形式的警示。
[0022]其中,引流装置形式也不限定于上述的收集罩。引流装置还可以是输送管,输送管包括支管和主管,若干个支管的入口分别与若干个所述壳体的排液口连接,若干个支管的出口与主管的入口连接,主管用于汇集泄漏的冷却液,并将冷却液导出。
[0023]优选地,主管的出口可以设置在散热器工作环境外部;当冷却液为水时,主管可直接将水导出散热器的工作环境外使其自然蒸发,或采用桶体、盒体等容器进行收集。
[0024]进一步地,所述漏液传感器的探头布设在所述主管内。
[0025]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罩为环形,收集罩套装在散热器上,收集罩与散热器的外圆侧面之间合围出一个环形槽;环形槽倾斜设置(与水平之间呈5

30
°
的夹角),环形槽的底面包括一个最高点和一个最低点,环形槽在散热器的两侧形成两个连接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所述流道;环形槽的底面最低点处则为所述收集罩内冷却液汇集部位。
[0026]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罩与所述散热器外圆侧面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密封结构形式很多,如密封圈等。
[0027]优选地,所述收集罩底部在所述散热器外圆侧面一侧设置有卡槽,卡槽截面为楔形;卡槽内设置有密封圈;
[0028]还包括锁紧圈(或称锁紧螺母),锁紧圈通过螺纹方式旋设在收集罩的底部,旋紧所述锁紧圈调小所述卡槽截面积,进而通过挤压迫使密封圈紧贴在所述散热器外圆侧面上。
[0029]通过旋紧锁紧圈在实现密封的同时,还可以起到固定收集罩的作用。
[003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散热器漏液防护装置,结构简单,通过集水结构将发生泄漏的冷却液收集,避免冷却液肆意流动,从而有效防止冷却液腐蚀材料,例如破坏电子元器件的表面绝缘涂层,杜绝短路等事故发生。
[0032]以及,通过设置漏液传感器,可对漏液进行实时监测,实现即时报警或切断电源,避免更大损害发生。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
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散热器漏液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图1所示的散热器漏液防护装置的分解图;
[0036]图3为实施例1中收集罩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4为实施例1中收集罩内流道倾斜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漏液收集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6为实施例1中收集罩底部密封结构的分解图;
[0040]图7为实施例1中收集罩底部密封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0041]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输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42]附图标记:
[0043]10

漏液收集器;11

壳体;11a

排液口;12

导流管路;12a

收集底座;12b

引流槽;12c

竖管;20

收集罩;20a

最高点;20b

最低点;21

流道;22

卡槽;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器漏液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液收集器(10)和引流装置;所述漏液收集器(10)包括壳体(11);所述壳体(11)套装在散热器(100)冷却液接头(101)外,用于承接自所述接头(101)内泄漏的冷却液;所述壳体(11)底部设置有排液口(11a),所述引流装置与排液口(11a)连接,用于承接以及导出或存储自壳体(11)内流出的冷却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漏液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漏液传感器(30),用于监测是否发生冷却液泄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漏液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装置包括收集罩(20),在高度方向上,所述收集罩(20)设置在所述壳体(11)下方,所述壳体(11)内的冷却液通过排液口(11a)直接滴入或经导流管路流入所述收集罩(20)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漏液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罩(20)内的流道(21)倾斜设置,用于将收集罩(20)内的冷却液汇集到一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器漏液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罩(20)由绝缘疏水材料制成,或者,所述流道(21)表面涂覆有疏水涂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漏液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内侧表面涂覆有疏水涂层,或者,壳体(11)由疏水材料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器漏液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液传感器(30)的探头(31)布设在所述收集罩(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少华徐向宇袁钊江锐曹沛张兵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益虹源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