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66769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系统,发动机与后处理器通过排气主路连接,排气主路上分流出有第一排气分路、第二排气分路与第三排气分路,第一排气分路流经汽车的座椅区域,第二排气分路流经尿素罐,第一排气分路流经汽车的座椅区域,第二排气分路流经尿素罐区域,第三排气分路流经电瓶箱区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发动机尾气的热量进行有效的利用,避免尾气中的热能被白白浪费、而造成能源的浪费,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而且,由于尾气的热能被利用参与到汽车相应部件的加热工作,使得汽车系统供给加热工作的电量得以降低,从而降低了系统电量的消耗,有利于延长电瓶的使用寿命。有利于延长电瓶的使用寿命。有利于延长电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尾气利用
,尤其是一种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尾气是汽车使用时,发动机燃烧燃料产生的废气,尾气中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
[0003]为了满足发动机尾气排放要求,尾气通常经过后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后,再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由于尾气温度通常高达300

700℃,直接将尾气排走,会使得尾气中的热能被白白浪费掉,从而造成能源的巨大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发动机尾气直接排出造成能源浪费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系统,利用发动机尾气的热量进行取暖、保温、加热,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汽车系统电量的消耗。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系统,发动机与后处理器通过排气主路连接,排气主路上分流出有第一排气分路、第二排气分路与第三排气分路,第一排气分路流经汽车的座椅区域,第二排气分路流经尿素罐,第一排气分路流经汽车的座椅区域,第二排气分路流经尿素罐区域,第三排气分路流经电瓶箱区域;三个排气分路从排气主路分流、并流回排气主路。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8]第一排气分路上沿气流方向依次设有第一节流阀、换热器、第一止逆阀,换热器设置在座椅上。
[0009]换热器采用板式换热器
[0010]座椅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节流阀的开度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监测的实时温度控制。
[0011]尿素罐连接在第二排气分路上,第二排气分路的进气侧管路上设置第二节流阀、出气侧管路上设置第二止逆阀。
[0012]尿素罐与第二排气分路之间通过耐热接头连接;尿素罐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节流阀的开度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监测的实时温度控制。
[0013]第三排气分路从换热保温护罩与电瓶箱之间的间隙穿过,其进气侧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节流阀、出气侧管路上设置有第三止逆阀。
[0014]换热保温护罩上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三节流阀的开度通过第三温度传感器监测的实时温度控制。
[0015]座椅的加热温度控制在30℃;尿素罐温度提升至20℃时,停止加热,温度降至5℃时,开启加热;电瓶箱的电瓶温度控制在30℃的工作温度。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本技术通过相应的排气分路分别对座椅、尿素罐、电瓶进行取暖、保温、加热,对发动机尾气的热量进行有效的利用,避免尾气中的热能被白白浪费、而造成能源的浪费,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而且,由于尾气的热能被利用参与到汽车相应部件的加热工作,使得汽车系统供给加热工作的电量得以降低,从而降低了系统电量的消耗,有利于延长电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发动机;2、后处理器;3、座椅;31、第一温度传感器;4、尿素罐;41、第二温度传感器;5、换热保温护罩;51、第三温度传感器;6、电瓶箱;
[0020]10、排气主路;
[0021]20、第一排气分路;201、换热器;202、第一节流阀;203、第一止逆阀;
[0022]30、第二排气分路;301、耐热接头;302、第二节流阀;303、第二止逆阀;
[0023]40、第三排气分路;401、第三节流阀;402、第三止逆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发动机1的排气口通过排气主路10与后处理器2连接,排气主路10上分流引出有第一排气分路20、第二排气分路30与第三排气分路40,第一排气分路20、第二排气分路30与第三排气分路40的进气短与出气端均分别连接到排气主路10上,即三个排气分路从排气主路10上分流、然后又流回排气主路10;第一排气分路20流经汽车的座椅3区域,第二排气分路30流经尿素罐4区域,第三排气分路40流经电瓶箱6区域。
[0026]第一排气分路20上沿气流方向依次设有第一节流阀202、换热器201、第一止逆阀203,换热器201设置在座椅3上,从第一排气分路20分流的尾气可以对座椅3进行加热。座椅3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31,用于对座椅3的实时温度进行监测,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31监测的实时温度控制第一节流阀202的开度以调节加热量,座椅3的加热温度控制在30℃左右。换热器201采用板式换热器,可以提升热能利用率,也可以使座椅3均匀受热。
[0027]第二排气分路30从尿素罐4内穿过,其进气侧管路与出气侧管路分别通过耐热接头301连接到尿素罐4上;第二排气分路30的进气侧管路上设置第二节流阀302、出气侧管路上设置第二止逆阀303;从第二排气分路30分流的尾气可以对尿素罐4进行加热。尿素罐4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41,用于对尿素罐4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41监测的实时温度控制第二节流阀302的开度以调节加热量,尿素罐4温度提升至20℃时,停止加热,温度降至5℃时,开启加热。
[0028]第三排气分路40从换热保温护罩5与电瓶箱6之间的间隙穿过,其进气侧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节流阀401、出气侧管路上设置有第三止逆阀402,从第三排气分路40分流的尾气可以对电瓶箱6进行加热,提高电瓶的续航,降低电瓶的衰减,有利于提高电瓶的使用寿命。
换热保温护罩5上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51,用于对电瓶箱6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通过第三温度传感器51监测的实时温度控制第三节流阀401的开度以调节加热量,使电瓶的温度处于30℃左右的适宜工作温度。
[0029]本技术通过相应的排气分路分别对座椅3、尿素罐4、电瓶进行取暖、保温、加热,对发动机1尾气的热量进行有效的利用,避免尾气中的热能被白白浪费、而造成能源的浪费,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而且,由于尾气的热能被利用参与到汽车相应部件的加热工作,使得汽车系统供给加热工作的电量得以降低,从而降低了系统电量的消耗,有利于延长电瓶的使用寿命。
[0030]以上描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情况下,本技术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系统,发动机(1)与后处理器(2)通过排气主路(10)连接,其特征在于:排气主路(10)上分流出有第一排气分路(20)、第二排气分路(30)与第三排气分路(40),第一排气分路(20)流经汽车的座椅(3)区域,第二排气分路(30)流经尿素罐(4),第一排气分路(20)流经汽车的座椅(3)区域,第二排气分路(30)流经尿素罐(4)区域,第三排气分路(40)流经电瓶箱(6)区域;三个排气分路从排气主路(10)分流、并流回排气主路(10)。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排气分路(20)上沿气流方向依次设有第一节流阀(202)、换热器(201)、第一止逆阀(203),换热器(201)设置在座椅(3)上。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换热器(201)采用板式换热器。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座椅(3)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31),第一节流阀(202)的开度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31)监测的实时温度控制。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尿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玉杰徐谦牛雨飞杨帅田禹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亿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