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试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6338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测试盒,该测试盒包括盒体、支撑部和测试纸,所述盒体内部形成有容纳腔,并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相通的显示窗口和加样口;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开设有朝向所述显示窗口的安装槽;所述测试纸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测试纸包括支撑垫、样品垫和反应垫,所述支撑垫设置在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上,所述样品垫和所述反应垫沿所述测试纸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支撑垫的支撑面上;所述样品垫有一部分通过所述加样口外露,用于供目标样本滴加上样;所述反应垫上划分有打印区域,所述打印区域对应形成有用于显示检测结果的识别码,所述识别码通过所述显示窗口察看,该测试盒的测试结果显示的隐蔽性高。该测试盒的测试结果显示的隐蔽性高。该测试盒的测试结果显示的隐蔽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测试盒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测试盒。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检测人体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手段主要有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两种检测方式,核酸检测对于机器设备和检测技术的要求高,检测者无法独自完成核酸检测,容易出现检测地点远、排队时间长等问题,抗原检测相对来说更方便快捷,抗原检测是通过使检测样本浸润在检测试纸上,根据检测试纸上的显示情况,以判断检测者是否感染病毒。
[0003]然而,现有的抗原检测盒显示检测结果的方式简单直白,且检测者在得知检测结果后,再将检测结果上传医疗系统,导致检测与上传结果之间存在信息差,存在检测者瞒报、谎报检测结果等行为的风险,给社会防疫工作增加了难度和不确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解决抗原自测中测试盒显示检测结果的隐秘性低,导致出现检测者瞒报、谎报检测结果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盒,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0006]该测试盒包括:
[0007]盒体,内部形成有容纳腔,并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相通的显示窗口和加样口;
[0008]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开设有朝向所述显示窗口的安装槽;
[0009]测试纸,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测试纸包括支撑垫、样品垫和反应垫,所述支撑垫设置在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上,所述样品垫和所述反应垫沿所述测试纸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支撑垫的支撑面上;所述样品垫有一部分通过所述加样口外露,用于供目标样本滴加上样;
[0010]其中,所述反应垫上划分有打印区域,所述打印区域对应形成有用于显示检测结果的识别码,所述识别码通过所述显示窗口察看;所述打印区域包括第一分区、第二分区和第三分区,所述第一分区分布在所述反应垫的靠近所述样品垫的一侧,所述第二分区在除靠近所述样品垫的一侧外分布在所述第一分区的外围,以半包围所述第一分区,所述第三分区分布在所述第一分区和/或所述第二分区的外围;
[0011]所述识别码包括检测码、质控码和基础码,所述检测码为在目标样本进入所述第一分区时在所述第一分区内对应打印而出的图码;所述质控码为在所述第一分区内的目标样本进入至所述第二分区时,在所述第二分区内对应打印而出的图码;所述基础码为在所述第三分区内对应打印而出的图码。
[0012]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盒体包括相互盖合并共同围成有所述容纳腔的面盖和底盖,所述底盖的内底壁上设置有所述支撑部;所述面盖上开设有所述显示窗口和所述加样口。
[0013]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支撑部为设置于所述底盖上的底座;或者,所述支撑部为由所述底盖的内壁朝所述容纳腔凸出来的凸块。
[0014]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盒体还包括显示环和加样辅助件,所述显示环装设在所述显示窗口处,以露出所述识别码并抵顶所述反应垫;所述加样辅助件装设在所述加样口处,并抵顶所述样品垫,且开设有与所述加样口相通的滴入孔。
[0015]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识别码的宽度与所述反应垫的宽度相同。
[0016]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滴入孔设置有导向壁和滴入口,所述导向壁往所述加样口倾斜,且所述滴入孔的孔形呈长方形。
[0017]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测试纸还包括结合垫,所述结合垫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样品垫和所述反应垫相搭接,并与所述加样辅助件和/或所述面盖抵接。
[0018]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测试纸还包括吸液垫,所述吸液垫的一端搭接在所述反应垫的一端上,且所述吸液垫沿其厚度方向与所述面盖和/或所述显示环相抵顶;所述面盖上对应所述吸液垫开设有通孔,以使所述吸液垫通过所述通孔外露。
[0019]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述盒体还包括中环,所述中环设置在所述面盖和所述底盖之间的连接处,且所述中环的外壁与所述面盖和所述底盖的外壁相平齐。
[0020]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识别码为二维码。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测试盒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该测试盒包括盒体和测试纸,用户在进行抗原自测时,盒体的设置方便检测者使用测试盒,同时在盒体上开设显示窗口和加样口,以便检测者进行核酸采样和收集检测结果。其中,测试纸通过在反应垫上划分打印区域,并在打印区域内对应打印出用于显示检测结果的识别码。具体地,目标样本经过打印区域的不同分区时,在反应垫上分别生成识别码中的检测码、质控码以及基础码,目标样本经过分布在反应垫靠近样品垫一侧的第一分区时,第一分区内可打印出检测码,目标样本从第一分区进入到位于第一分区外围的第二分区时,第二分区内可打印出质控码,目标样本进入到位于第一分区和/或第二分区外围的第三分区时,第三分区内可打印出基础码,也即,测试完成后,测试纸反应垫上的检测码、质控码和基础码等搭配形成的识别码,但因检测码、质控码和基础码的图案是随机生成,故而,检测者不能直接通过最终呈现出的识别码得知检测结果,即通过识别码对检测结果进行加密处理,检测者需将检测生成的识别码上传到官方系统与官方数据库同步后,再由官方系统反馈才能得知检测结果。这样,即可有效地杜绝病毒感染患者瞒报、谎报其检测结果的行为,使得社会防疫工作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同时降低了社会防疫的难度和不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0024]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测试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图1中测试盒的剖面示意图;
[0026]图3是图1中测试盒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7]图4是图1中测试盒的测试纸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图1中测试盒的识别码显示为检测结果无效时的示意图;
[0029]图6是图1中测试盒的识别码显示为检测结果阴性时的示意图;
[0030]图7是图1中测试盒的识别码显示为检测结果阳性时的示意图。
[0031]附图中的标号如下:
[0032]100、测试盒;
[0033]1、盒体;11、底盖;12、支撑部;121、安装槽;13、面盖;131、显示窗口;132、加样口;133、通孔;14、显示环;15、加样辅助件;151、滴入孔;1511、导向壁;1512、滴入口;16、中环;
[0034]2、测试纸;21、支撑垫;22、样品垫;23、结合垫;24、反应垫;241、识别码;241a、检测码;241b、质控码;241c、基础码;25、吸液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试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盒包括:盒体,内部形成有容纳腔,并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相通的显示窗口和加样口;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开设有朝向所述显示窗口的安装槽;测试纸,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测试纸包括支撑垫、样品垫和反应垫,所述支撑垫设置在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上,所述样品垫和所述反应垫沿所述测试纸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支撑垫的支撑面上;所述样品垫有一部分通过所述加样口外露,用于供目标样本滴加上样;其中,所述反应垫上划分有打印区域,所述打印区域对应形成有用于显示检测结果的识别码,所述识别码通过所述显示窗口察看;所述打印区域包括第一分区、第二分区和第三分区,所述第一分区分布在所述反应垫的靠近所述样品垫的一侧,所述第二分区在除靠近所述样品垫的一侧外分布在所述第一分区的外围,以半包围所述第一分区,所述第三分区分布在所述第一分区和/或所述第二分区的外围;所述识别码包括检测码、质控码和基础码,所述检测码为在目标样本进入所述第一分区时在所述第一分区内对应打印而出的图码;所述质控码为在所述第一分区内的目标样本进入至所述第二分区时,在所述第二分区内对应打印而出的图码;所述基础码为在所述第三分区内对应打印而出的图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包括相互盖合并共同围成有所述容纳腔的面盖和底盖,所述底盖的内底壁上设置有所述支撑部;所述面盖上开设有所述显示窗口和所述加样口。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子谦魏逸涵杜鹤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