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击实试样的自动拌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6273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击实试样的自动拌和装置,由控制箱、一个搅拌容器,一个水箱及两个以上装料斗组装构成,其中搅拌容器内设搅拌爪,水箱及各个装料斗环绕搅拌容器设置,并各自通过入料管接入搅拌容器,且各入料管设有通断控制的电控阀门,而搅拌爪的驱动端和各电控阀门总线接入控制箱,各装料斗和水箱受驱于控制箱指令、流量可控地向搅拌容器定量输入拌料,且搅拌爪受驱于控制箱指令操作拌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该自动拌和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装接成型,尤其是装料斗冗余设置可选备料使用或备用,拌和操作较为方便,可减少人工投入,增加试样的制备效率;而且,可对搅拌容器及各装料斗实施封盖操作,能避免灰尘飞散影响环境和人身健康。人身健康。人身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击实试样的自动拌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工程质量检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击实试样制备进行自动加料、拌和的单机设备,属于机电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基础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广泛开展着。道路建设更是基础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只有高质量的道路条件,才能为车流通行顺畅和道路使用寿命提供可靠保障。
[0003]而在当今道路工程建设中,尤其是在击实试样制备的过程中,仍普遍采用人工称重、调配后再由人工加水拌和。该制备过程中需要人工全程手工操作各项作业,一者工作效率低下,无法多试样同步称量操作,增配人手使得成本成比例增加;再者人工程中产生的误差较大,可追溯性不强;三者试样流动过程中易对健康产生较大的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击实试样的自动拌和装置,解决拌和作业解放人力的问题。
[0005]本技术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击实试样的自动拌和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控制箱、一个搅拌容器,一个水箱及两个以上装料斗组装构成,其中搅拌容器内设搅拌爪,水箱及各个装料斗环绕搅拌容器设置,并各自通过入料管接入搅拌容器,且各入料管设有通断控制的电控阀门,所述搅拌爪的驱动端和各电控阀门总线接入控制箱,各装料斗和水箱受驱于控制箱指令、流量可控地向搅拌容器定量输入拌料,且搅拌爪受驱于控制箱指令操作拌和。
[0006]进一步地,所述水箱和装料斗各自底部设有电子称重器,且电子称重器向控制箱反馈减重的量化信号。
[0007]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箱设有显示屏,且水箱和各装料斗的实时余量信号呈现于显示屏。
[0008]进一步地,所述搅拌爪的驱动端设为位于搅拌容器底侧外部的电机,且电机受驱于控制箱转速可调。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箱设有人机交互的操作单元,所述操作单元至少包含对应开关、急停、复位设定的物理开关,以及支持手写输入的触控。
[0010]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箱设有人机交互的操作单元,所述搅拌容器、装料斗各自配套设有活动启闭的防扬尘盖。
[0011]应用本技术的自动拌和装置,具备以下进步性:该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装接成型,尤其是装料斗冗余设置可选备料使用或备用,拌和操作较为方便,可减少人工投入,增加试样的制备效率;而且,可对搅拌容器及各装料斗实施封盖操作,能避免灰尘飞散影响环境和人身健康。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自动拌和装置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晰的界定。
[0014]本技术设计者针对现有击实试样在拌和过程中从称取样料、混合到拌料需全人工参与及由此带来的诸多不足,创新提出了一种自动拌和装置,以提高拌和效率并减低对人体的伤害风险。
[0015]如图1所示,该击实试样的自动拌和装置概述的结构特征为,其由控制箱1、一个搅拌容器2,一个水箱3及两个以上装料斗组装构成,其中搅拌容器2内置搅拌爪(常规配件未图示)该搅拌爪的驱动端设为位于搅拌容器底侧外部的电机,且电机受驱于控制箱转速可调。图示优选实施例中,该装置配置了四个装料斗4a~4d。则该水箱3及各个装料斗呈环绕搅拌容器2设置,并各自通过入料管接入搅拌容器,且各入料管设有通断控制的电控阀门。除机械部分外,上述搅拌爪的驱动端和各电控阀门总线接入控制箱,各装料斗和水箱受驱于控制箱指令、流量可控地向搅拌容器定量输入拌料,且搅拌爪受驱于控制箱指令操作拌和。
[0016]为更好地理解该装置的功能实现,上述方案可进一步细节优化为:该水箱3和装料斗各自底部各设有电子称重器5,且电子称重器向控制箱反馈减重的量化信号。即各个容器初始装填的水或样料重量数值是已知的,可以随添加样料而直接数据记录于控制箱,亦可在控制箱中预设备样量后再添加样料,直至到达备样量的重量后示警,停止添加。通过减量法准确地将各装料斗中的试样分别加入到搅拌容器之中。当然,这些装料斗为冗余设置,实际作业中可能全用,也可能仅适用部分。同样地,在击实试样的拌和操作中,通过电控阀门开通入料管,向搅拌容器的内腔送料,当反馈的减重量到达所需的添加量后,则通过电控阀门封闭入料管,即可完成相对精确的混料作业。
[0017]图示优选实施例中,该控制箱1设有显示屏11,且水箱和各装料斗的实时余量信号通过图表或量化数值呈现于显示屏。而且,该控制箱1还设有人机交互的操作单元,至少包含对应开关、急停、复位设定的物理开关12,或可通过扩展接口支持手写输入等触控操作。由此则在需要击实试样制作时,只需按照各既定的配比,由作业人员通过操作单元预先设置向搅拌容器输入水和样料的添加量以及添加顺序,该拌和的设定方案可预存于控制箱中的微机并可随后直接调用;而后启动装置即可实现自动拌和作业。进而对拌和后的试样进行搅拌,搅拌完成后再由人工进行装袋闷制即可。
[0018]更优化的实施,上述搅拌容器2、装料斗各自均配套设有活动启闭的防扬尘盖,仅在各自补料时临时小幅度开启,由此能可靠防止扬尘、影响设备周边环境。
[0019]综上关于本技术自动拌和装置的方案介绍及结合图示的实施例详述可见,本方案具备实质性特点和进步性:该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装接成型,尤其是装料斗冗余设置可选备料使用或备用,拌和操作较为方便,可减少人工投入,增加试样的制备效率;而且,可对搅拌容器及各装料斗实施封盖操作,能避免灰尘飞散影响环境和人身健康。
[0020]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击实试样的自动拌和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控制箱、一个搅拌容器,一个水箱及两个以上装料斗组装构成,其中搅拌容器内设搅拌爪,水箱及各个装料斗环绕搅拌容器设置,并各自通过入料管接入搅拌容器,且各入料管设有通断控制的电控阀门,所述搅拌爪的驱动端和各电控阀门总线接入控制箱,各装料斗和水箱受驱于控制箱指令、流量可控地向搅拌容器定量输入拌料,且搅拌爪受驱于控制箱指令操作拌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击实试样的自动拌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和装料斗各自底部设有电子称重器,且电子称重器向控制箱反馈减重的量化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击实试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庆郭璇周猛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