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麝饲料的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6235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林麝饲料的混合装置,涉及饲料的混合领域。一种林麝饲料的混合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放置有混料桶,混料桶外的一侧设置有气缸,气缸上固定有横板,横板底部设混料机构;混料机构包括竖转轴,转轴上表面有第一电机,转轴下表面固定U形连接架,U形连接架下固定有固定板,固定板上插设有转动板,转动板上表面固定有转动轴,转动轴上连接有驱动组件;转动板上设置有四个第一转销,第一转销与转动板固定连接,第一转销均铰接有L形杆,每个L形杆的另一端均铰接有滑块,固定板靠近四个滑块的一侧均竖直开设有贯穿滑槽,每个滑块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混料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混料机构能够实现对饲料均匀的混合。过设置的混料机构能够实现对饲料均匀的混合。过设置的混料机构能够实现对饲料均匀的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林麝饲料的混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饲料的混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林麝饲料的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林麝是麝属中体型最小的一种,雄性林麝分泌的麝香不仅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雄性林麝的鼠蹊部有麝香腺,能分泌麝香。麝香的香气醇浓,经久不散,早已闻名于世,它是配制高级香水、香精的定香剂,又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剂,用来配制多种苏醒和强心等急救药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养殖林麝是要经过允许才可人工饲养,但是人工饲养林麝时,条件十分苛刻,林麝的饲料分为两种,一种为青饲料的养殖,具体为杏树叶、桑树叶、榆树叶、农作物叶等一些草本植物;一种为精饲料的养殖,通常是由玉米粉、黄豆粉、麦麸、油渣等饲料配制而成,可根据不同发育时期的林麝适当调整比例,经常会将多种配料进行混合均匀,便于林麝对其精饲料的营养消化和吸收,进行混合时,通常会采用人工混合,利用一根搅拌棍进行搅拌混合,或者工作人员会利用两只手进行翻倒混合,该方式不但混合不均匀而且会大大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林麝饲料的混合装置,通过设置的混料机构能够实现多个混料杆之间距离的调节,可实现多方位对饲料的混合,使得饲料的混合更加均匀,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0005]一种林麝饲料的混合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放置有混料桶,所述混料桶外的一侧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缸筒底端面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输出轴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向所述混料桶方向延伸的横板,所述横板底部设置混料机构;所述混料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转轴,所述转轴的轴线与所述混料桶的轴线重合,所述转轴贯穿所述横板且两者转动连接,还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机壳与所述横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开口朝下的U形连接架,所述U形连接架下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表面靠近中心位置竖直插设有转动板且两者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板上表面靠近轴线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端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轴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转动板上表面关于所述转动轴的轴线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的第一转销,四个所述第一转销均与所述转动板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一转销均铰接有L形杆,四个所述L形杆拐向相同且关于所述转动轴的轴线均匀分布,每个所述L形杆的另一端均铰接有滑块,所述固定板靠近四个所述滑块的一侧均竖直开设有贯穿滑槽,四个所述滑块分别置于对应的所述贯穿滑槽内,所述滑块与所述固定板滑动连接,每个所述滑块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混料杆,所述混料杆底部置于所述混料桶内。
[0006]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下延伸且
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机壳上表面与所述U形连接架的底端面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内开设有与所述混料桶形状、大小相匹配的放置槽,所述混料桶置于所述放置槽内。
[0008]进一步地,四个所述混料杆上均套设有清理棉套,所述清理棉套与所述混料杆活动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形状为圆形且直径小于所述混料桶的内壁直径。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混料机构能够实现多个混料杆之间距离的调节,可实现多方位对饲料的混合,使得饲料的混合更加均匀,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本技术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第一状态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第一状态俯视角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第二状态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第二状态俯视角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本技术第二状态仰视角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8]在以上图中:1、底座;11、放置槽;2、混料桶;3、气缸;4、横板;5、混料机构;501、转轴;502、第一电机;503、U形连接架;504、固定板;505、转动板;506、转动轴;507、第一转销;508、L形杆;509、滑块;510、贯穿滑槽;511、混料杆;5111、清理棉套;6、驱动组件;61、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0]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1]参考图1、图3和图5,一种林麝饲料的混合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放置有混料桶2,所述混料桶2外的一侧设置有气缸3,所述气缸3的缸筒底端面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气缸3的输出轴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向所述混料桶2方向延伸的横板4,所述横板4底部设置混料机构5;所述混料机构5包括竖直设置的转轴501,所述转轴501的轴线与所述混料桶2的轴线重合,所述转轴501贯穿所述横板4且两者转动连接,还包括第一电机502,所述第一电机502的机壳与所述横板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502的输出轴与所述转轴501固定连接,所述转轴501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开口朝下的U形连接架503,所述U形连接架503下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固定板504,所述固定板504上表面靠近中心位置竖直插设有转动
板505且两者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板505上表面靠近轴线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转动轴506,所述转动轴506上端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轴506转动的驱动组件6;所述转动板505上表面关于所述转动轴506的轴线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的第一转销507,四个所述第一转销507均与所述转动板505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一转销507均铰接有L形杆508,四个所述L形杆508拐向相同且关于所述转动轴506的轴线均匀分布,每个所述L形杆508的另一端均铰接有滑块509,所述固定板504靠近四个所述滑块509的一侧均竖直开设有贯穿滑槽510,四个所述滑块509分别置于对应的所述贯穿滑槽510内,所述滑块509与所述固定板504滑动连接,如图6所示,每个所述滑块509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混料杆511,所述混料杆511底部置于所述混料桶2内。
[0022]以上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底座1能够对混料桶2起到放置平稳的作用,通过设置的气缸3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林麝饲料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放置有混料桶(2),所述混料桶(2)外的一侧设置有气缸(3),所述气缸(3)的缸筒底端面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气缸(3)的输出轴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向所述混料桶(2)方向延伸的横板(4),所述横板(4)底部设置混料机构(5);所述混料机构(5)包括竖直设置的转轴(501),所述转轴(501)的轴线与所述混料桶(2)的轴线重合,所述转轴(501)贯穿所述横板(4)且两者转动连接,还包括第一电机(502),所述第一电机(502)的机壳与所述横板(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502)的输出轴与所述转轴(501)固定连接,所述转轴(501)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开口朝下的U形连接架(503),所述U形连接架(503)下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固定板(504),所述固定板(504)上表面靠近中心位置竖直插设有转动板(505)且两者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板(505)上表面靠近轴线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转动轴(506),所述转动轴(506)上端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轴(506)转动的驱动组件(6);所述转动板(505)上表面关于所述转动轴(506)的轴线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的第一转销(507),四个所述第一转销(507)均与所述转动板(505)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一转销(507)均铰接有L形杆(50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庚
申请(专利权)人:宁陕荣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