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次开关快速堵漏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6118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次开关快速堵漏阀,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接头与循环短节;循环短节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节流器、循环滑套、锥芯与封堵头;堵漏阀中部开设流动通道;节流器的上端与上接头的下端抵接;循环滑套通过弹性部件安装在循环短节内部,循环滑套的上端与节流器的下端抵接;封堵头安装在循环短节内部的底端;锥芯的下端与封堵头的上端抵接;循环短节与循环滑套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旁通孔与侧孔;循环滑套运动时,旁通孔与侧孔连通,锥芯上端与循环滑套的下端配合。适合复杂井漏频繁井段,无需起下钻具,使堵漏剂从循环短节旁通孔流出,避免堵塞和腐蚀底部钻具组合,有效降低井控风险并提高堵漏效率,结构简单,适合广泛地使用。使用。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次开关快速堵漏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钻井
,尤其涉及一种多次开关快速堵漏阀。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深入,钻井地质条件条件复杂,部分地层裂缝发育,压力系统复杂,面临同一裸眼井段多个压力系统,地层承压能力低等技术难点,井漏现象普遍存在,所造成的井下复杂情况,严重制约了钻井周期,单井综合成本高。
[0003]在定向钻进遇到井漏时,一旦井漏就需要用堵漏材料进行堵漏作业,但是堵漏材料易堵塞井下动力钻具或随钻测量工具等井下工具,这些工具内部结构较为复杂、精密且价格昂贵,一旦被堵漏材料堵塞就会造成工具失效。为防止堵漏钻井液造成憋堵,需要起钻甩掉定向仪器,再重新下钻进行堵漏作业。但在深井和超深井发生井漏时,频繁的提钻更换堵漏钻具会极大程度地延长非生产作业时间,严重影响钻井时效。
[0004]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1.堵漏材料的大小受底部钻具组合的限制,小粒径堵漏材料对裂缝性地层堵漏效果不佳。
[0005]2.复杂井漏治理周期长,井漏复杂时率高。凡是采用桥塞堵漏剂堵漏要卸掉循环管线及泵中滤清器、筛网等,且堵漏时需要起钻更换钻具组合专项堵漏,大幅增加施工周期,同时钻井液漏失量大,不利于提速降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次开关快速堵漏阀,可有效控制易漏区块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既能随时进行堵漏作业,又能保证随钻测量工具等井下工具在易漏区块的正常施工,并对因井漏而引起的井喷和卡钻等问题进行及时处理,避免井下事故的扩大。
[0007]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多次开关快速堵漏阀,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接头与循环短节;所述循环短节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节流器、循环滑套、锥芯与封堵头;所述上接头、节流器、循环滑套、锥芯与封堵头中均开设有通孔形成流动通道;所述节流器的上端与所述上接头的下端抵接;所述循环滑套通过弹性部件安装在所述循环短节内部,且所述循环滑套的上端与所述节流器的下端抵接;所述封堵头安装在所述循环短节内部的底端;所述锥芯的下端与所述封堵头的上端抵接;所述循环短节侧壁上开设有旁通孔,所述循环滑套侧壁上开设有侧孔;所述循环滑套运动时,所述旁通孔与侧孔连通,且所述锥芯上端与所述循环滑套的下端配合。
[0008]作为较优的实施方案,所述上接头的下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循环短节的上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啮合,且所述上接头外径与所述循环短节的外径相同,所述上接头下端的内径小于所述循环短节上端的内径。
[0009]作为较优的实施方案,所述循环短节下端侧壁中设置有导向件,所述循环滑套的下端外表面开设有阶梯槽;所述导向件与阶梯槽配合。
[0010]作为较优的实施方案,所述循环短节的内部设置有安装台,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台上;所述循环滑套通过所述弹性部件在所述循环短节的内壁上滑动。
[0011]作为较优的实施方案,所述锥芯包括上下设置的锥部与圆柱部;所述锥部呈上小下大的圆台型,所述圆柱部上开设有环形孔;所述循环滑套的下端与所述锥部配合时,所述循环滑套的下端完全覆盖所述环形孔。
[0012]作为较优的实施方案,所述封堵头上开设有盘孔,所述盘孔与所述环形孔连通。
[0013]作为较优的实施方案,所述循环短节的内部设置有限位台,所述限位台用于限制所述圆柱部的上端位置。
[0014]作为较优的实施方案,所述封堵头与所述循环短节螺纹连接,且所述封堵头的下端开设有安装槽。
[0015]作为较优的实施方案,所述循环短节的侧壁上圆周均匀开设有至少两个所述旁通孔。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次开关快速堵漏阀,适合复杂井漏频繁井段,无需起下钻具,使堵漏剂从循环短节旁通孔流出,避免堵塞和腐蚀底部钻具组合,能有效降低井控风险并提高堵漏效率,结构简单,操作简单,适合广泛地使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工作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上接头与循环短节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A

A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锥芯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封堵头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上接头;2、循环短节;3、节流器;4、循环滑套;5、弹性部件;6、锥芯;61、锥部;62、圆柱部;63、环形孔;7、封堵头;71、盘孔;72、安装槽;8、侧孔;9、旁通孔;10、导向件;11、阶梯槽;12、安装台;13、限位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0]实施例1如图1

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次开关快速堵漏阀,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接头
1与循环短节2;所述循环短节2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节流器3、循环滑套4、锥芯6与封堵头7;所述上接头1、节流器3、循环滑套4、锥芯6与封堵头7中均开设有通孔形成流动通道;所述节流器3的上端与所述上接头1的下端抵接;所述循环滑套4通过弹性部件5安装在所述循环短节2内部,且所述循环滑套4的上端与所述节流器3的下端抵接;所述封堵头7安装在所述循环短节2内部的底端;所述锥芯6的下端与所述封堵头7的上端抵接;所述循环短节2侧壁上开设有旁通孔9,所述循环滑套4侧壁上开设有侧孔8;所述循环滑套4运动时,所述旁通孔9与侧孔8连通,且所述锥芯6上端与所述循环滑套4的下端配合。
[0021]一种多次开关快速堵漏阀,上接头1的下端与循环短节2上端连接,且上接头1上端设置内螺纹,循环短节2下端设置外螺纹,分别与上下钻具连接;并且节流器3的上端与上接头1的下端抵接,上接头1对节流器3进行轴向限位。上接头1、节流器3、循环滑套4、锥芯6与封堵头7中均开设有通孔形成流动通道,保证钻井液的正常流通;循环滑套4可通过弹性部件5的作用在循环短节2的内壁进行上下滑动,循环滑套4的上端与节流器3的下端抵接,循环滑套4滑动时带动节流器3滑动,上接头1的下端对节流器3进行轴向限位。封堵头7安装在循环短节2的底端,锥芯6安装在封堵头7的上方,循环滑套4的下端与封堵头7的上端配合。循环短节2侧壁上开设有旁通孔9,所述循环滑套4侧壁上开设有侧孔8,循环滑套4运动下行时,旁通孔9与侧孔8连通,便于封堵作业。值得说明的是,节流器3安装在上接头1与循环滑套4之间,通过上接头1与循环滑套4限定节流器3运动的位置,当循环滑套4下行时,节流器3由于重力作用随节流器3下行至循环滑套4的下端与锥芯6的上端配合;当循环滑套4复位时,循环滑套4顶着节流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次开关快速堵漏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接头(1)与循环短节(2);所述循环短节(2)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节流器(3)、循环滑套(4)、锥芯(6)与封堵头(7);所述上接头(1)、节流器(3)、循环滑套(4)、锥芯(6)与封堵头(7)中均开设有通孔形成流动通道;所述节流器(3)的上端与所述上接头(1)的下端抵接;所述循环滑套(4)通过弹性部件(5)安装在所述循环短节(2)内部,且所述循环滑套(4)的上端与所述节流器(3)的下端抵接;所述封堵头(7)安装在所述循环短节(2)内部的底端;所述锥芯(6)的下端与所述封堵头(7)的上端抵接;所述循环短节(2)侧壁上开设有旁通孔(9),所述循环滑套(4)侧壁上开设有侧孔(8);所述循环滑套(4)运动时,所述旁通孔(9)与侧孔(8)连通,且所述锥芯(6)上端与所述循环滑套(4)的下端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次开关快速堵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1)的下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循环短节(2)的上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啮合,且所述上接头(1)外径与所述循环短节(2)的外径相同,所述上接头(1)下端的内径小于所述循环短节(2)上端的内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次开关快速堵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短节(2)下端侧壁中设置有导向件(10),所述循环滑套(4)的下端外表面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睢圣杜征鸿王汉卿郑长青李衡罗翰肖洋罗朝东颜磊吴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