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式止血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5950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气式止血带。包括:带状体,其两端可拆卸连接,用于缠绕在穿刺点上方的手臂上;充气气囊,其沿轴向设置在所述带状体的内端面上;打气气囊,其竖直设置在所述带状体的外端面上,所述打气气囊的接口穿过所述带状体与所述充气气囊连接,用于向充气气囊内充气;单向进气阀,其设置在所述打气气囊的顶部,用于供气体进入;旋转排气阀,其设置在所述打气气囊的顶部,并位于所述单向进气阀的一侧,用于供气体快速排出;其中,在充气状态下,所述充气气囊的横截面呈凸字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带状体上设有充气气囊,所述充气气囊既能够压迫血管形成短暂阻断,又能够避免力度过大造成瘀斑。够避免力度过大造成瘀斑。够避免力度过大造成瘀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气式止血带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充气式止血带。

技术介绍

[0002]止血带, 又称压脉带。 广泛用于静脉采血、 静脉注射止血时使用(捆扎时间:1~3分钟),通过捆扎要穿刺的部位(如:手臂等),使静脉血流短暂性阻断, 待穿刺动作完成后松开。
[0003]现有的一次性止血带为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呈宽扁型带状结构,一方面存在力量小系上后很容易松开;另一方面力量大系牢固,但是时间长易造成皮肤瘀点瘀斑,尤其是血液病患者,在血小板偏低或凝血功能异常时,极易出现上述情况。
[0004]因此,一种既能够保证良好止血效果的同时,又能够避免造成瘀斑的止血带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式止血带,其在带状体上设有充气气囊,所述充气气囊既能够压迫血管形成短暂阻断,又能够避免力度过大造成瘀斑。
[0006]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式止血带,其充气气囊的横截面呈凸字形,进一步提高了止血带的加压效果。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
[0008]带状体,其两端可拆卸连接,用于缠绕在穿刺点上方的手臂上;
[0009]充气气囊,其沿轴向设置在所述带状体的内端面上;
[0010]打气气囊,其竖直设置在所述带状体的外端面上,所述打气气囊的接口穿过所述带状体与所述充气气囊连接,用于向充气气囊内充气;
[0011]单向进气阀,其设置在所述打气气囊的顶部,用于供气体进入;
[0012]旋转排气阀,其设置在所述打气气囊的顶部,并位于所述单向进气阀的一侧,用于供气体快速排出;
[0013]其中,在充气状态下,所述充气气囊的横截面呈凸字形。
[0014]优选的是,还包括:
[0015]一次性治疗巾,其下端面设有粘结层,用于粘结在所述充气气囊上,用于防止充气气囊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
[0016]优选的是,所述打气气囊的侧壁为可伸缩的波纹结构,在所述打气气囊内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打气气囊的上端壁和下端壁相抵接。
[0017]优选的是,在所述带状体一端的外端面设有魔术贴刺毛面,在所述带状体另一端的内端面设有魔术贴圆毛面。
[0018]优选的是,所述魔术贴圆毛面的长度是魔术贴刺毛面的1.5~2倍。
[0019]优选的是,所述单向进气阀包括:
[0020]管体,其基部与所述打气气囊连接,在所述管体内设有管腔;
[0021]一对鸭嘴型阀片,其基部相对设置在所述管体内壁上,中部向上延伸,末端相交叠,用于单向打开或封闭所述管腔。
[0022]优选的是,所述充气气囊在充气状态下,中心的厚度是两侧厚度的1.2~1.5倍。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带状体上设有充气气囊,所述充气气囊既能够压迫血管形成短暂阻断,又能够避免力度过大造成瘀斑。充气气囊的横截面呈凸字形,进一步提高了止血带的加压效果。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技术一种充气式止血带的立体图一。
[0025]图2是技术一种充气式止血带的立体图二。
[0026]图3是技术一种充气式止血带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28]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29]如图1

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实现形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
[0030]带状体110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带状结构,所述带状体110的两端可拆卸连接,用于缠绕在穿刺点上方的手臂上。作为一种优选,在所述带状体110的一端的外端面111上设有魔术贴刺毛面171,在所述带状体110另一端的内端面112上设有魔术贴圆毛面172。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魔术贴圆毛面172的长度是魔术贴刺毛面171的1.5~2倍。
[0031]充气气囊120沿轴向设置在所述带状体120的内端面112上 。作为一种优选,在充气状态下,所述充气气囊120中心121高两侧122低,所述充气气囊120的横截面呈凸字形。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充气气囊120在充气状态下,中心121的厚度是两侧122厚度的1.2~1.5倍。
[0032]打气气囊130竖直设置在所述带状体的外端面111上,所述打气气囊130的接口133穿过所述带状体110与所述充气气囊120连接,用于向充气气囊120内充气。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打气气囊130的侧壁为可伸缩的波纹结构131,在所述打气气囊内设有压缩弹簧132,所述压缩弹簧13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打气气囊130的上端壁和下端壁相抵接。
[0033]单向进气阀140设置在所述打气气囊130的顶部,用于供气体进入;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单向进气阀140包括:管体141的基部与所述打气气囊130连接,在所述管体内设有管腔;一对鸭嘴型阀片142基部相对设置在所述管体内壁上,中部向上延伸,末端相交叠,用于单向打开或封闭所述管腔。
[0034]旋转排气阀150设置在所述打气气囊130的顶部,并位于所述单向进气阀140的一侧,用于供气体快速排出。
[0035]在使用过程中,先将带状体110由缠绕在穿刺点上方的手臂上,使充气气囊120位
于手臂内侧,然后按压打气气囊130给充气气囊120充气,在充气过程中,气体经由单向进气阀140进入打气气囊130内,当血管隆起后停止打气,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拧动旋转排气阀150,将充气气囊120内气体排出,然后取下带状体110即可。
[0036]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一次性治疗巾160的下端面设有粘结层,用于粘结在所述充气气囊120上,用于防止充气气囊120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
[003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打气气囊130的侧壁为可伸缩的波纹结构131,在所述打气气囊内设有压缩弹簧132,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打气气囊的上端壁和下端壁相抵接。
[003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带状体110一端的外端面111设有魔术贴刺毛面171,在所述带状体110另一端的内端面112设有魔术贴圆毛面172。
[0039]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魔术贴圆毛面172的长度是魔术贴刺毛面171的1.5~2倍。
[004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向进气阀140包括:管体141,其基部与所述打气气囊130连接,在所述管体141内设有管腔;一对鸭嘴型阀片142的基部相对设置在所述管体内壁上,中部向上延伸,末端相交叠,用于单向打开或封闭所述管腔。
[004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气气囊120在充气状态下,中心121的厚度是两侧122厚度的1.2~1.5倍。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式止血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带状体,其两端可拆卸连接,用于缠绕在穿刺点上方的手臂上;充气气囊,其沿轴向设置在所述带状体的内端面上;打气气囊,其竖直设置在所述带状体的外端面上,所述打气气囊的接口穿过所述带状体与所述充气气囊连接,用于向充气气囊内充气;单向进气阀,其设置在所述打气气囊的顶部,用于供气体进入;旋转排气阀,其设置在所述打气气囊的顶部,并位于所述单向进气阀的一侧,用于供气体快速排出;其中,在充气状态下,所述充气气囊的横截面呈凸字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止血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次性治疗巾,其下端面设有粘结层,用于粘结在所述充气气囊上,用于防止充气气囊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式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气气囊的侧壁为可伸缩的波纹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斌魏志琼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