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道尾喷管安装边的车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5928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道尾喷管安装边的车加工方法,将流道尾喷管装夹在涨紧夹具上,用可调辅助支撑块支撑流道尾喷管外壁上的吊钩,然后找正零件满足加工要求,用橡胶块镶嵌在尾部分流道内壁中以辅助涨紧尾部分流道,在尾部分流道下部增设多个可调辅助支撑装置,在靠近安装边下部缠绕空心橡胶管,对机床工作台进行动平衡检测并安装平衡块,最后对流道尾喷管安装边进行加工,加工顺序为粗车安装边外圆、粗车安装边上端面、粗车安装边下端面、精车安装边外圆至加工尺寸要求、精车安装边外圆至加工尺寸要求、精车安装边上端面的两个端面至尺寸要求、精车安装边下端面至尺寸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发动机流道尾喷管加工过程中因震刀非常严重导致的加工不能满足要求和装夹难的技术问题。技术问题。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道尾喷管安装边的车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薄壁非回转体双层结构偏心零件(流道尾喷管)安装边的车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根据设计要求,需要在航空发动机尾部装配一个带安装边密封面的大型薄壁非回转体的流道尾喷管,从而使燃气能够顺利地进入引射筒,因此,尾喷管必须与发动机密封严格,如果出现泄漏,就会出现气动力波动大,测量数据不准,同时使发动机的部分燃气重新被发动机吸入,产生燃气回流,造成发动机温度过高,推力下降,随着长时间的试车,燃气反复回流,将使发动机温度不断升高,进而严重影响发动机的质量。另一方面,试车过程中发动机转速高,若流道尾喷管与发动机装配配合间隙大,容易产生振动,甚至脱落等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加工合格的流道尾喷管,以保证其加工质量及与发动机的装配精度。
[0003]如图1~图3所示,流道尾喷管属于大型薄壁非回转体双层结构偏心零件,其由一个与发动机连接的安装边和异形筒体(图1中椭圆区域C)、搭接环(图1中椭圆区域A)、延伸段(图1中椭圆区域B)、测试安装座、吊钩等数十个零件焊接组成,是一种大型薄壁非回转体双层结构偏心零件(如图2所示,图2中右侧延伸的异形筒体部分导致整个零件偏心),零件外壁和内壁通过两个长支板连接,筒体壁厚只有1mm,外壁径向最大宽度为1200mm,轴向长度1400mm。流道尾喷管焊接成组件后需要加工安装边,由于零件刚性差,零件重心朝向尾部分流道。在现有安装边的加工过程中震刀非常严重,导致无法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与发动机装配封闭不严,严重影响发动机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流道尾喷管安装边的车加工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发动机流道尾喷管装夹困难,以及流道尾喷管加工过程中震刀非常严重导致装配精度受损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流道尾喷管安装边的车加工方法,包括流道尾喷管的装夹和流道尾喷管安装边的车削,其中,流道尾喷管的装夹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1,把涨紧夹具装夹在立式车床上,找正涨紧夹具与机床工作台回转中心重合,然后将涨紧夹具底座固定在工作台上;
[0008]步骤2,装夹流道尾喷管,吊装取下涨紧夹具的盖板,从流道尾喷管上的中心管穿过涨紧夹具的上连接板,用辅助支撑块支撑流道尾喷管外壁上的吊钩,最后再装上盖板,盖板下方通过定位止口定位中心管的安装边外圆,旋转涨紧夹具上的锁紧螺母,使涨紧夹具上的涨块刚好接触安装边的内壁;
[0009]步骤3,找正流道尾喷管,用百分表装夹在机床主轴上,检查安装边端面跳动,若端面跳动超标,通过调节辅助支撑块以满足安装边端面跳动要求,用压板压紧吊钩,旋转涨紧
夹具上的锁紧螺母涨紧流道尾喷管;
[0010]步骤4,用橡胶块镶嵌在尾部分流道内壁中辅助涨紧尾部分流道,在尾部分流道下部设置可调辅助支撑装置;
[0011]步骤5,在流道尾喷管外表面且靠近安装边下部缠绕空心橡胶管;
[0012]步骤6,对机床工作台进行动平衡检测,必要时在机床工作台上安装平衡块。
[0013]作为一种选择,每一个所述吊钩通过一个辅助支撑块支撑。
[0014]作为一种选择,所述空心橡胶管由上向下进行缠绕。这是因为零件上面直径小而下面直径大,从下向上进行缠绕时橡胶管会往滑,缠绕不牢固,所以采用由上向下进行缠绕的方式。
[0015]进一步,所述流道尾喷管安装边的车削包括,
[0016]步骤1,粗车安装边外圆,直径留余量;
[0017]步骤2,粗车安装边上端面,上端面留余量,台阶外圆直径留余量;
[0018]步骤3,粗车安装边下端面,下端面留余量;
[0019]步骤4,精车安装边外圆至加工尺寸要求;
[0020]步骤5,精车安装边外圆至加工尺寸要求;
[0021]步骤6,精车安装边上端面的两个端面至尺寸要求;
[0022]步骤7,精车安装边下端面至尺寸要求。
[0023]进一步,所述步骤1和步骤2中,采用D型车刀片,刀具切削加工方向指向工作台圆心。
[0024]进一步,所述步骤4、步骤5和步骤6中,采用D型车刀片,刀具切削加工方向指向工作台圆心。
[0025]进一步,所述步骤3和步骤7中,采用球形车刀片。
[0026]进一步,所述步骤1、步骤2和步骤3中,车削采用轴向分层,走刀路径为径向。
[0027]进一步,所述步骤4中,采用多块橡胶块镶嵌在尾部分流道内,且相邻橡胶块之间通过斜楔结构紧贴。多块橡胶块组合的方式相比单一橡胶块能够更好地适应异形筒体零件的变形,且相邻橡胶块之间通过斜楔结构挤压摩擦,增大了相互之间的作用力,支持牢固,在车削加工中零件旋转时支撑橡胶块不易被甩出。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特点:
[0029](1)本专利技术采用定位和涨紧夹具,保证了流道尾喷管内壁和外壁安装边的同轴度要求,同时采用可调辅助支撑夹具支撑吊钩和尾部分流道,增强了零件刚性,解决了大型非回转体双层结构偏心零件的装夹难题。
[0030](2)本专利技术在安装边的车加工中,采用轴向分层加工,减少切削力,切削走刀方向指向工作台圆心,零件承受的切削力大部分为径向切削力,解决了现有的流道尾喷管由于刚性差导致的安装边车削中震刀严重,无法保证精度,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大型薄壁非回转体双层结构偏心零件(流道尾喷管)剖面局部示意图;
[0032]图2为图1的俯示图;
[0033]图3为图2的右向旋转局部视图;
[0034]图4为本专利技术车削加工时的零件装夹示意图;
[0035]图5为本专利技术可调辅助支撑块示意图;
[0036]图6为本专利技术尾部分流道橡胶块辅助支撑截面示意图;
[0037]图7为本专利技术粗、精车安装边外圆走刀路线示意图;
[0038]图8为本专利技术车安装边上端面走刀路线示意图;
[0039]图9为本专利技术车安装边下端面走刀路线示意图;
[0040]图10为本专利技术内壁中心管剖面示意图;
[0041]图中:1、安装边;2、安装座;3、支板;4、中心管;5、尾部分流道;6、吊钩;7、涨块;8、盖板;9、定位板;10、可调支撑装置;11、平衡块;12、辅助支撑块;13、橡胶块;14、安装边毛料;15、底座;16、短支柱;17、下连接板;18、长支柱;19、上连接板;20、锥形套;21、锁紧螺母;22、中心支柱;121、压板;122、可调支撑块;123、支撑座;124、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就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凡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修改、替换和变更,均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
[004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道尾喷管安装边的车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道尾喷管的装夹和流道尾喷管安装边的车削,其中,流道尾喷管的装夹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把涨紧夹具装夹在立式车床上,找正涨紧夹具与机床工作台回转中心重合,然后将涨紧夹具底座固定在工作台上;步骤2,装夹流道尾喷管,吊装取下涨紧夹具的盖板(8),从流道尾喷管上的中心管(4)穿过涨紧夹具的上连接板(19),用辅助支撑块(12)支撑流道尾喷管外壁上的吊钩(6),最后再装上盖板(8),盖板(8)下方通过定位止口定位中心管(4)的安装边外圆,旋转涨紧夹具上的锁紧螺母(21),使涨紧夹具上的涨块(7)刚好接触安装边(1)的内壁;步骤3,找正流道尾喷管,用百分表装夹在机床主轴上,检查安装边(1)端面跳动,若端面跳动超标,通过调节辅助支撑块(12)以满足安装边(1)端面跳动要求,用压板(121)压紧吊钩(6),旋转涨紧夹具上的锁紧螺母(21)涨紧流道尾喷管;步骤4,用橡胶块镶嵌在尾部分流道(5)内壁中辅助涨紧尾部分流道(5),在尾部分流道(5)下部设置可调辅助支撑装置(10);步骤5,在流道尾喷管外表面且靠近安装边(1)下部缠绕空心橡胶管;步骤6,对机床工作台进行动平衡检测,必要时在机床工作台上安装平衡块(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道尾喷管安装边的车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吊钩(6)通过一个辅助支撑块(12)支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强于越华陈昊丁清国廖彩勇周训东陈中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