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出风口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5669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隐藏式出风口及汽车,所述隐藏式出风口包括壳体组件、分流组件、上下风向调节组件以及驱动组件,所述壳体组件上开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壳体组件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出风口和进风口相连通的出风道,所述分流组件将所述出风道分隔成上风道和下风道;所述上下风向调节组件包括转臂、旋转座、上风门曲柄、上风门叶片、下风门曲柄以及下风门叶片;所述驱动组件能够使所述转臂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旋转座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上风门曲柄和下风门曲柄转动,以使所述上风门叶片和下风门叶片转动,改变所述上风道和下风道的风量分配;所述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隐藏式出风口。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减小驱动组件的拨钮本体的转动幅度,隐藏效果好。隐藏效果好。隐藏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隐藏式出风口及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空调出风口,具体涉及一种隐藏式出风口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传统的汽车出风口为了实现上下左右的扫风功能,一般都会设计两层扫风叶片结构,其中外层的叶片结构用于调节上下风向,内层的叶片结构用于调节左右风向,这类调节结构使得出风口装置的外观不美观。为了解决美观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汽车开始开发隐藏式风口,将用于调节上下风向和左右风向的两层叶片均设置在隐藏式风口的内部。但是现有的隐藏式风口在拨动拨钮时,拨钮的转动幅度大,拨钮所需的预留空间较大,影响各个部件的布置,并且出风时叶片受力不均,调节的舒适感较差。
[0003]CN216886182U公开了一种汽车手动隐藏式出风口结构,包括壳体、导风器、左右风向调节组件、上下风向调节组件以及驱动装置,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出风口和进风口相连通的出风道,所述导风器将所述出风道分隔成上风道和下风道,所述驱动装置能够带动所述左右风向调节组件以及上下风向调节组件转动以改变所述出风道内的风向,所述上下风向调节组件包括上层叶片和下层叶片;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出风口的上侧的位置设置有用于遮罩所述上层叶片的上侧壳体面板;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出风口的下侧的位置设置有用于遮罩所述下层叶片的下侧壳体面板。该技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运输过程中不易损坏,视觉品质高。毋庸置疑,上述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是所属
的一种有益的尝试,但是该技术的上下风向调节组件仍有改进空间,并且驱动装置位于出风口的外部,对美观度和布置空间有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藏式出风口及汽车,能够减小驱动组件的拨钮本体的转动幅度,进而减小拨钮本体所需的预留空间大小,使驱动组件的大部分结构均隐藏在分流组件中,从外部观测仅能观测到出风口和拨钮本体,真正做到隐藏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隐藏式出风口,包括壳体组件、分流组件、上下风向调节组件以及驱动组件,所述壳体组件上开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壳体组件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出风口和进风口相连通的出风道,所述分流组件将所述出风道分隔成上风道和下风道;所述上下风向调节组件包括转臂、旋转座、上风门曲柄、上风门叶片、下风门曲柄以及下风门叶片;所述转臂和旋转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上风门叶片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上风道内,所述下风门叶片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下风道内;所述驱动组件、转臂以及旋转座联动,所述上风门曲柄和下风门曲柄均与所述旋转座联动,所述上风门曲柄与所述上风门叶片固定连接,所述下风门曲柄与所述下风门叶片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组件能够使所述转臂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旋转座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上风门曲柄和下风门曲柄转动,以使所述上风门叶片和下风门叶片转动,改变所述上风道和下风道的风量分配。
[0006]进一步,所述转臂上设置有第一滑转结构、转臂安装结构以及第二滑转结构,所述第一滑转结构与所述旋转座滑转连接,所述转臂安装结构与所述壳体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转结构与所述驱动组件滑转连接。
[0007]进一步,所述第一滑转结构与所述转臂安装结构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滑转结构与所述转臂安装结构之间的距离。
[0008]进一步,所述第一滑转结构、转臂安装结构以及第二滑转结构从前至后依次设置。
[0009]进一步,所述旋转座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旋转座的旋转轴的径向;所述第一滑转结构为第一滑转圆柱,所述第一滑转圆柱以能够滑动以及转动的方式伸入所述第一滑槽内。
[0010]进一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转轴以及与所述驱动转轴固定连接的驱动曲柄,所述驱动曲柄上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长度方向沿所述驱动转轴的旋转轴的径向;所述第二滑转结构为第二滑转圆柱,所述第二滑转圆柱以能够滑动以及转动的方式伸入所述第二滑槽内。
[0011]进一步,所述壳体组件上设置有转臂安装转轴和限位卡脚,所述转臂安装结构与转臂安装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臂上设置有限位弧形槽,所述限位弧形槽与所述限位卡脚配合,以限制所述转臂的转动行程以及防止所述转臂脱出。
[0012]进一步,所述限位弧形槽的长度方向沿所述转臂安装转轴的周向;所述限位卡脚包括用于与所述限位弧形槽滑动配合的卡脚主体以及用于防止所述转臂脱出的卡脚凸台。
[0013]进一步,所述上风门曲柄包括曲柄主体以及与所述曲柄主体固定连接的曲柄安装座,所述曲柄主体与所述旋转座联动,所述曲柄安装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所述曲柄安装座与所述上风门叶片固定连接。
[0014]进一步,所述上风门叶片的左侧的中部与所述曲柄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上风门叶片的右侧的中部与所述壳体组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
[0015]进一步,所述曲柄主体上设置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曲柄主体的径向;所述旋转座上设置有第三滑转圆柱,所述第三滑转圆柱以能够滑动以及转动的方式伸入所述引导槽内。
[0016]进一步,还包括左右风向调节组件,所述左右风向调节组件包括叶片支架、左右调节连杆架、连杆驱动轴以及N个左右风门叶片,所述叶片支架与所述壳体组件固定连接,N个所述左右风门叶片的上下两端均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叶片支架连接,所述连杆驱动轴与驱动组件联动,所述连杆驱动轴与其中一所述左右风门叶片固定连接,N个所述左右风门叶片的中部均与所述左右调节连杆架连接,以实现N个所述左右风门叶片同步转动。
[0017]进一步,N个所述左右风门叶片均包括叶片转轴、位于所述上风道内的上层叶片以及位于所述下风道内的下层叶片,所述叶片转轴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叶片支架转动连接,所述上层叶片以及下侧叶片均与所述叶片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叶片转轴的中部与所述左右调节连杆架连接。
[0018]进一步,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转轴支架、拨叉、拨钮安装构件以及拨钮本体,所述
转轴支架与所述分流组件连接,所述驱动转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转轴支架连接,所述拨叉和拨钮本体均与所述拨钮安装构件固定连接,所述拨钮安装构件以能够左右移动并且与所述驱动转轴同轴转动的方式与所述驱动转轴连接。
[0019]进一步,所述转轴支架以及拨钮安装构件均设置在所述分流组件的内部,所述分流组件上朝向所述下风道一侧开设有让位过槽,所述拨钮本体穿过所述让位过槽并伸出于所述下风道。
[0020]进一步,所述壳体组件包括风口前罩构件以及风口面板构件,所述风口前罩构件以及所述分流组件均与所述风口面板构件连接。
[0021]进一步,所述风口面板构件包括上面板和与所述上面板连接的下面板,所述上面板与所述分流组件之间形成所述上风道,所述下面板与所述分流组件之间形成所述下风道。
[0022]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隐藏式出风口。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所述上风道和下风道的风量分配就能够实现对隐藏式出风口的上下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藏式出风口,包括壳体组件(1)、分流组件(2)、上下风向调节组件(3)以及驱动组件(4),所述壳体组件(1)上开设有出风口(121)和进风口(111),所述壳体组件(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出风口(121)和进风口(111)相连通的出风道,所述分流组件(2)将所述出风道分隔成上风道和下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风向调节组件(3)包括转臂(31)、旋转座(32)、上风门曲柄(33)、上风门叶片(34)、下风门曲柄(35)以及下风门叶片(36);所述转臂(31)和旋转座(3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所述上风门叶片(3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上风道内,所述下风门叶片(36)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下风道内;所述驱动组件(4)、转臂(31)以及旋转座(32)联动,所述上风门曲柄(33)和下风门曲柄(35)均与所述旋转座(32)联动,所述上风门曲柄(33)与所述上风门叶片(34)固定连接,所述下风门曲柄(35)与所述下风门叶片(36)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4)能够使所述转臂(31)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旋转座(32)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上风门曲柄(33)和下风门曲柄(35)转动,以使所述上风门叶片(34)和下风门叶片(36)转动,改变所述上风道和下风道的风量分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臂(31)上设置有第一滑转结构、转臂安装结构(311)以及第二滑转结构(312),所述第一滑转结构与所述旋转座(32)滑转连接,所述转臂安装结构(311)与所述壳体组件(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转结构(312)与所述驱动组件(4)滑转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藏式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转结构与所述转臂安装结构(311)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滑转结构(312)与所述转臂安装结构(311)之间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藏式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转结构、转臂安装结构(311)以及第二滑转结构(312)从前至后依次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藏式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座(32)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旋转座(32)的旋转轴的径向;所述第一滑转结构为第一滑转圆柱,所述第一滑转圆柱以能够滑动以及转动的方式伸入所述第一滑槽内。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藏式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驱动转轴(41)以及与所述驱动转轴(41)固定连接的驱动曲柄(42),所述驱动曲柄(42)上设置有第二滑槽(421),所述第二滑槽(421)的长度方向沿所述驱动转轴(41)的旋转轴的径向;所述第二滑转结构(312)为第二滑转圆柱,所述第二滑转圆柱以能够滑动以及转动的方式伸入所述第二滑槽(421)内。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藏式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上设置有转臂安装转轴(112)和限位卡脚(113),所述转臂安装结构(311)与转臂安装转轴(112)转动连接,所述转臂(31)上设置有限位弧形槽(313),所述限位弧形槽(313)与所述限位卡脚(113)配合,以限制所述转臂(31)的转动行程以及防止所述转臂(31)脱出。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隐藏式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弧形槽(313)的长度方向沿所述转臂安装转轴(112)的周向;所述限位卡脚(113)包括用于与所述限位弧形槽(313)滑动配合的卡脚主体(1131)以及用于防止所述转臂(31)脱出的卡脚凸台(113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出风口,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波陈翔陈苏舒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