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秸秆和覆盖作物还田的东北地区玉米-覆盖作物休耕轮耕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5632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53
一种基于秸秆和覆盖作物还田的东北地区玉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秸秆和覆盖作物还田的东北地区玉米

覆盖作物休耕轮耕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玉米种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东北地区玉米

覆盖作物休耕轮耕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东北作为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黑土地面积广阔。黑土作是极其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因此保护黑土十分重要。黑土地保护的关键在于解决好用地和养地的问题。
[0003]耕地休耕和轮作是保护耕地,提高耕种效益和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技术,这种技术是在一定时期内采取的以保护、养育、恢复地力为目的的更换作物(轮作)或不耕种 (休耕)措施。实行耕地轮作和休耕,有利于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多休,可以让耕地得到休养生息。但是,现有方法以轮作为先,休耕为辅。也就是说,现有的技术中休耕和轮作是分开进行的。
[0004]秸秆还田是将作物秸秆归还田间的措施,是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玉米是东北黑土区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近年来,我国东北地区重视玉米秸秆还田,玉米秸秆还田面积不断增加。但玉米秸秆由于具有较高的碳氮比(75

100):1,而适宜土壤微生物活动的碳氮比为(25

30):1,如果土壤中氮素不足,就会导致微生物和玉米竞争氮素,从而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因此,生产中亟待解决玉米秸秆还田碳氮比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是要解决现有玉米秸秆还田碳氮比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秸秆和覆盖作物还田的东北地区玉米

覆盖作物休耕轮耕栽培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基于秸秆和覆盖作物还田的东北地区玉米

覆盖作物休耕轮耕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一、选择地块
[0008]在玉米种植区域内,选择地势平坦、坡度小于15
°
且土壤肥力均匀的田块;
[0009]二、整地
[0010]在秋季或者第二年春季利用农用机械进行深翻或耙地作业;
[0011]三、起垄
[0012]春季播种前,在整地完成后的地块,用起垄机进行起垄作业;所述垄为均匀垄;
[0013]四、玉米和播种
[0014]在田间0

10cm土层温度达到待播状态时,进行玉米播种,结合播种施入基肥;
[0015]每个宽垄上种植玉米两行,一行距垄的左侧5cm,另一行距垄的左侧35cm,两个玉米苗带之间间隔30cm,玉米的基肥施入位置为玉米苗带右下方12

15cm的位置;
[0016]五、豆科覆盖作物播种
[0017]在玉米苗长至3片全展叶时,在距离垄左侧45

75cm的位置上,种植多年生豆科覆盖作物,种植宽度为30cm;
[0018]六、田间管理
[0019]玉米田不喷洒除草剂,其他田间管理均与普通玉米田相同;在玉米生长期间,及时人工清除田间杂草;
[0020]七、玉米穗收
[0021]待玉米生理成熟后进行收获,玉米的收获方法采用人工收获或者机械穗收;
[0022]若采用人工收获的方式,收获玉米果穗后的玉米秸秆,留茬高度为20

30cm,秸秆其余部分放入两行根茬之间的空隙;而后,将豆科覆盖作物的地上部分弋割,同样放入两行玉米根茬内;
[0023]如果采用机械穗收的方式,将玉米秸秆和覆盖作物秸秆切断粉碎混合后,第二年春季播种前将混合秸秆归在两行玉米根茬内;
[0024]八、翌年玉米播种和田间管理、收获和秸秆残体还田
[0025]待第二年春季玉米播种时,在距离垄左侧85cm和115cm的位置分别进行玉米苗带播种,两个玉米苗带之间的距离是30cm,原第一年种植玉米的区域处于休耕状态;
[0026]第二年不种植覆盖作物,收获覆盖作物的地上部生物残体,其他田间管理措施与第一年田间管理措施相同;
[0027]第二年收获玉米后,将玉米和覆盖作物秸秆放置在当年玉米苗带之间的30cm区域内;
[0028]九、第三年、第四年玉米播种和田间管理、收获和秸秆残体还田
[0029]待第三年春季玉米播种时,在距离垄左侧5cm和35cm的位置分别进行玉米苗带播种,两个玉米苗带之间的距离是30cm,原第二年种植玉米的区域处于休耕状态;收获覆盖作物的地上部生物残体,其他田间管理措施与第一年田间管理措施相同;第三年收获玉米后,将玉米和覆盖作物秸秆放置在当年玉米苗带之间的30cm区域内;
[0030]待第四年春季玉米播种时,在距离垄左侧85cm和115cm的位置分别进行玉米苗带播种,两个玉米苗带之间的距离是30cm,第三年种植玉米的区域处于休耕状态;其他田间管理措施与第二年田间管理措施相同;
[0031]十、第四年收获后深翻作业
[0032]第四年玉米收获后,采用秸秆粉碎深翻还田方法将玉米秸秆和覆盖作物深翻还田。
[0033]进一步的,步骤一中所述玉米种植区域内年有效积温在2500℃以上。
[0034]进一步的,步骤三中垄的高度为28

32cm,垄宽为120cm。
[0035]进一步的,步骤四中玉米播种采用机械播种或者人工播种的方式进行。
[0036]进一步的,步骤四中所述基肥为掺混肥或复合肥。
[0037]进一步的,步骤五中所述豆科覆盖作物种类为二年生或多年生豆科植物,优选紫云英、苜蓿、黄花草木樨等。
[0038]进一步的,步骤五中豆科覆盖作物的种植采用撒播的方式。
[0039]进一步的,步骤九中若覆盖作物选择的是二年生的豆科植物,则第三年覆盖作物
需要重新播种,播种方法和位置与第一年相同。
[0040]进一步的,步骤十中深翻的深度为20

26cm。
[004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42]本专利技术是一种东北黑土区的玉米和覆盖作物的栽培方法,在秸秆覆盖还田条件下将休耕、轮耕和间作相结合。借助多年生覆盖作物的栽培,实现利用覆盖作物调节玉米秸秆还田地的碳氮比,结合玉米轮作,实现部分土壤空间休耕的目的。
[0043]1、本专利技术利用不同年度间的不同空间位置进行交错休耕,实现了用地和养地的有机结合。本方法是在同一田块的不同位置同时实现休耕、轮耕和间作,将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种方式的优势。在传统休耕条件下,土地是不种植作物的,所以当年休耕的地块没有作物产量;而在本专利技术中,玉米秸秆和覆盖作物秸秆覆盖的位置,处于休耕状态,而与之相邻的位置种植作物,作物生长可以利用休耕条带的太阳光能,休耕地块的秸秆覆盖可以起到蓄水保墒的作用;休耕的地块,秸秆经过一年的腐解,翌年结合条带整地播种玉米,玉米相当于播种在既休闲过土地,又秸秆还田的地块,对玉米生长极为有利;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秸秆和覆盖作物还田的东北地区玉米

覆盖作物休耕轮耕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选择地块在玉米种植区域内,选择地势平坦、坡度小于15
°
且土壤肥力均匀的田块;二、整地在秋季或者第二年春季利用农用机械进行深翻或耙地作业;三、起垄春季播种前,在整地完成后的地块,用起垄机进行起垄作业;所述垄为均匀垄;四、玉米播种在田间0

10cm土层温度达到待播状态时,进行玉米播种,结合播种施入基肥;每个宽垄上种植玉米两行,一行距垄的左侧5cm,另一行距垄的左侧35cm,两个玉米苗带之间间隔30cm,玉米的基肥施入位置为玉米苗带右下方12

15cm的位置;五、豆科覆盖作物播种在玉米苗长至3片全展叶时,在距离垄左侧45

75cm的位置上,种植多年生豆科覆盖作物,种植宽度为30cm;六、田间管理玉米田不喷洒除草剂,其他田间管理均与普通玉米田相同;在玉米生长期间,及时人工清除田间杂草;七、玉米穗收待玉米生理成熟后进行收获,玉米的收获方法采用人工收获或者机械穗收;若采用人工收获的方式,收获玉米果穗后的玉米秸秆,留茬高度为20

30cm,秸秆其余部分放入两行根茬之间的空隙;而后,将豆科覆盖作物的地上部分弋割,同样放入两行玉米根茬内;如果采用机械穗收的方式,将玉米秸秆和覆盖作物秸秆切断粉碎混合后,第二年春季播种前将混合秸秆归在两行玉米根茬内;八、翌年玉米播种和田间管理、收获和秸秆残体还田待第二年春季玉米播种时,在距离垄左侧85cm和115cm的位置分别进行玉米苗带播种,两个玉米苗带之间的距离是30cm,原第一年种植玉米的区域处于休耕状态;第二年不种植覆盖作物,收获覆盖作物的地上部生物残体,其他田间管理措施与第一年田间管理措施相同;第二年收获玉米后,将玉米和覆盖作物秸秆放置在当年玉米苗带之间的30cm区域内;九、第三年、第四年玉米播种和田间管理、收获和秸秆残体还田待第三年春季玉米播种时,在距离垄左侧5cm和35cm的位置分别进行玉米苗带播种,两个玉米苗带之间的距离是30cm,原第二年种植玉米的区域处于休耕状态;收获覆盖作物的地上部生物残体,其他田间管理措施与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胜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