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玉米移栽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5326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盐碱地玉米移栽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营养钵与营养土,营养钵为双层营养钵,外杯杯底开孔,外杯的杯底平铺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盐碱地玉米移栽种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栽培种植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盐碱地玉米移栽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玉米种植业的发展对国家粮食安全与经济发展影响至深至广。盐碱地含有大量的盐基离子,会对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产生诸多不良影响,严重时作物甚至不能存活。
[0003]因此,创新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技术,尤其是研究盐碱地玉米高产高效绿色生产技术,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支撑意义,对于农民增产增收具有直接、显著的成效,利国利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盐碱地玉米移栽种植方法和盐碱地玉米移栽种植用营养钵,通过双层营养钵育苗、移栽和一次性施肥等,保障了盐碱地玉米的适时早播种、种植密度、灌溉时长,而且养分得到了高效利用,大大提高了盐碱地玉米的生长能力与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吸收,显著提升了盐碱地玉米产量与养分利用效率,提升了盐碱地玉米的产量与效率,降低了盐碱地玉米生产的环境代价。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盐碱地玉米移栽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1)准备营养钵与营养土,所述营养钵为双层营养钵,包括配合套设的内杯和外杯,所述外杯杯底开孔,所述外杯的杯底平铺2

3层滤纸,在其与内杯之间装满吸附性生物炭,所述内杯的上侧壁开孔,所述内杯的杯底按照0.35g

0.8g五氧化二磷的用量铺设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并覆盖营养土;
[0008](2)育苗,在营养钵内进行单粒育苗,播种深度2cm~3cm,播种后灌溉至营养钵最大持水量,出苗后每天早晚喷施营养液保持营养土表面湿润;
[0009](3)移栽,在玉米幼苗2叶

3叶期灌溉至营养钵最大持水量,进行开沟移栽,采用宽窄行种植法,行间距分别为40cm、80cm,移栽密度为4500 株/亩~5200株/亩;
[0010](4)施肥,在玉米高度为40cm

60cm期间,通过高地隙施肥机在玉米行间开沟一次性施肥,开沟深度为10cm

15cm,施用肥料为均匀掺混的长效氮肥、钾肥、有机肥微粉,其中,长效氮肥用量为15kg/亩

30kg/亩,钾肥用量为10kg/亩

15kg/亩,有机肥微粉50kg/亩

200kg/亩;
[0011](5)科学植保与施用叶面肥,适时收获。
[0012]需要说明的是,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为专利号ZL201910910284.0中的有机无机复混肥。选购市场上常见的、具有包衣的玉米品种,如先玉335 或郑单958等,在营养钵内进行单粒育苗。
[0013]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长效氮肥为氮含量45%的聚氨酯包膜尿素或聚乙烯包膜尿素;所述钾肥为硫酸钾;所述有机肥微粉包括胶冻样芽孢杆菌、解淀粉类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其质量配比为(1.5

2.5):(0.8

1.2): 1,胶冻样芽孢杆菌、解淀粉类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占有机肥微粉的重量为0.05%

1.5%。
[0014]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营养土包括沙土、泥炭土与有机肥微粉,其重量配比为:(15%

35%):(30%

50%):(20%

35%),所述营养土的pH为6.0

7.0,
[0015]有机肥微粉包括胶冻样芽孢杆菌、解淀粉类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其质量配比为(1.5

2.5):(0.8

1.2):1,胶冻样芽孢杆菌、解淀粉类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占有机肥微粉的重量为0.05%

1.5%,有机肥微粉的粒径为0.05mm

0.5mm,
[0016]每30g

50g营养土中添加有硫酸锌(2mg

5mg),硫酸亚铁(1mg

5mg),硫酸锰(1mg

5mg),氮肥(0g

1.5g),所述氮肥为硫酸铵或尿素。
[0017]优选地,步骤(1)中营养钵的外杯高6cm

10cm,直径为6cm

8cm,杯底开孔直径为0.5mm

1mm,孔间距为2mm

5mm。
[0018]优选地,步骤(1)中营养钵的内杯高4cm

8cm,直径为4cm

6cm,开孔区域为内杯顶面向下延伸3cm

4cm的上侧壁区域,开孔直径为 1mm

2mm,孔间距为1mm

5mm。
[0019]优选地,步骤(1)中营养钵的内杯和外杯均采用具有内外双层聚乙烯薄膜的可降解防水纸杯。
[0020]优选地,步骤(2)中营养液为质量浓度0.02%

0.05%的氨基酸与磷酸二氢钾溶液,每次喷施至营养土表面0.5cm

1.5cm湿润。
[0021]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盐碱地玉米移栽种植用营养钵,包括:配合套设的内杯和外杯,所述外杯杯底开孔,所述外杯的杯底平铺2

3层滤纸,在其与内杯之间装满吸附性生物炭,所述内杯的上侧壁开孔,所述内杯的杯底铺设肥料,并覆盖营养土。
[0022]优选地,所述外杯高6cm

10cm,直径为6cm

8cm,杯底开孔直径为 0.5mm

1mm,孔间距为2mm

5mm;
[0023]所述内杯高4cm

8cm,直径为4cm

6cm,开孔区域为内杯顶面向下延伸3cm

4cm的上侧壁区域,开孔直径为1mm

2mm,孔间距为1mm

5mm。
[0024]优选地,所述内杯和所述外杯均采用具有内外双层聚乙烯薄膜的可降解防水纸杯。
[0025]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盐碱地玉米移栽种植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26](1)采用双层营养钵育苗移栽,营养钵结构设计科学合理,有效遏制了盐碱土壤对移栽玉米的不良影响,整个苗期,玉米主要根系都生长在pH 为6.0

7.5的低盐环境中,为玉米苗期根系的生长发育创造了优良的非逆境环境,实现了玉米苗期的培苗与壮苗,使得移栽玉米各个生育期抗盐碱能力均明显强于传统盐碱地直播玉米。
[0027](2)采用双层营养钵育苗移栽,铺设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使得营养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盐碱地玉米移栽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营养钵与营养土,所述营养钵为双层营养钵,包括配合套设的内杯和外杯,所述外杯杯底开孔,所述外杯的杯底平铺2

3层滤纸,在其与内杯之间装满吸附性生物炭,所述内杯的上侧壁开孔,所述内杯的杯底按照0.35g

0.8g五氧化二磷的用量铺设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并覆盖营养土;(2)育苗,在营养钵内进行单粒育苗,播种深度2cm~3cm,播种后灌溉至营养钵最大持水量,出苗后每天早晚喷施营养液保持营养土表面湿润;(3)移栽,在玉米幼苗2叶

3叶期灌溉至营养钵最大持水量,进行开沟移栽,采用宽窄行种植法,行间距分别为40cm、80cm,移栽密度为4500株/亩~5200株/亩;(4)施肥,在玉米高度为40cm

60cm期间,通过高地隙施肥机在玉米行间开沟一次性施肥,开沟深度为10cm

15cm,施用肥料为均匀掺混的长效氮肥、钾肥、有机肥微粉,其中,长效氮肥用量为15kg/亩

30kg/亩,钾肥用量为10kg/亩

15kg/亩,有机肥微粉50kg/亩

200kg/亩;(5)科学植保与施用叶面肥,适时收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玉米移栽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长效氮肥为氮含量45%的聚氨酯包膜尿素或聚乙烯包膜尿素;所述钾肥为硫酸钾;所述有机肥微粉包括胶冻样芽孢杆菌、解淀粉类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其质量配比为(1.5

2.5):(0.8

1.2):1,胶冻样芽孢杆菌、解淀粉类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占有机肥微粉的重量为0.05%

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玉米移栽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营养土包括沙土、泥炭土与有机肥微粉,其重量配比为:(15%

35%):(30%

50%):(20%

35%),所述营养土的pH为6.0

7.0,有机肥微粉包括胶冻样芽孢杆菌、解淀粉类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其质量配比为(1.5

2.5):(0.8

1.2):1,胶冻样芽孢杆菌、解淀粉类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占有机肥微粉的重量为0.05%

1.5%,有机肥微粉的粒径为0.05mm

0.5mm,每30g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一鸣贾冲冲王红叶刘树泽王子强武利峰高琪周江明于海霞何忠振
申请(专利权)人:滨州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