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压窗框式侧门尺寸匹配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5337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辊压窗框式侧门尺寸匹配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进行第一焊接拼台匹配评估,并在焊接完成后评估是否调整工装;进行第二焊接拼台匹配评估,并在焊接完成后评估是否调整工装;转入第三焊接拼台匹配评估,检测上工序总成与夹具的贴合情况,确认焊接机器人焊接电极头与零件摆放角度以及电极头是否与零件贴合;转入辊边拼台检查外板与模腔及吸盘的干涉情况,以及合模状态检查,并在完成辊边后评估门总成尺寸状态,确定整改方案;转入钎焊拼台进行准面及夹头干涉、离空检查;转入铰链安装拼台再次进行准面及夹头干涉、离空检查,生成最终尺寸报告。该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门内板前后序焊接拼台基准夹紧互补的策略,能够有效地控制门盖薄板的变形。制门盖薄板的变形。制门盖薄板的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辊压窗框式侧门尺寸匹配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尤其涉及辊压窗框式侧门尺寸匹配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辊压窗框式侧门在尺寸匹配提升时,采用的是常规的尺寸匹配提升方法,即:零件检具检查——零件夹具检查——焊接检查,通过名义值驱动不断反复匹配提升零件尺寸质量。现有技术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0003](1)由于辊压窗框式车门内板厚度薄,使用原有方法无法控制辊压窗框与内板焊接时的薄板件的焊接变形;
[0004](2)没有形成标准化的辊压窗框式车门尺寸匹配方法,导致辊压窗框式车门尺寸提升困难,导致车门尺寸质量差,合格率低;并产生车门外观感知质量差,内间隙超差导致关门力大等问题。
[0005]鉴于此,有必要提供辊压窗框式侧门尺寸匹配控制方法,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辊压窗框式侧门尺寸匹配控制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辊压窗框与内板焊接时容易变形和焊接质量差的技术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辊压窗框式侧门尺寸匹配控制方法,所述辊压窗框式侧门尺寸匹配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0,将辊压窗框与内板放置在第一焊接拼台上,进行第一次焊接拼台匹配评估,并在焊接完成后评估是否调整工装;
[0009]S20,将所述第一焊接平台焊接完成的部件转入第二焊接拼台,进行第二次焊接拼台匹配评估,并在焊接完成后评估是否调整工装;
[0010]S30,将所述第二焊接平台焊接完成的部件转入第三焊接拼台,检测S20 工序总成与夹具的贴合情况,确认焊接机器人焊接电极头与零件摆放角度以及电极头是否与零件贴合;
[0011]S40,将所述第三焊接平台焊接完成的部件转入内外板辊边拼台,检查外板与模腔及吸盘的干涉情况,以及合模状态检查,并在完成辊边后评估门总成尺寸状态,根据所述门总成尺寸状态确定整改方案;
[0012]S50,将所述内外板辊边拼台焊接完成的部件转入门总成钎焊拼台,进行准面及夹头干涉、离空检查;
[0013]S60,将所述门总成钎焊拼台焊接完成的部件转入铰链安装拼台,再次进行准面及夹头干涉、离空检查,生成包边总成最终尺寸报告。
[00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焊接拼台包括第一内板主基准面、第一内板辅助基准面和第一辊压窗框主基准面;所述将辊压窗框与内板放置在第一焊接拼台上,进行第一次焊
接拼台匹配评估的步骤包括:
[0015]检查检具、夹具、CDLS之间基准一致性符合情况;评估模、检、夹基准合理性及影响;
[0016]检查各零件基准离空状态,确保门内板密封面4个基准贴合;
[0017]检查夹头与零件是否贴合;
[0018]焊接完成评估:零件尺寸状态\自由状态主基准检查。
[00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并在焊接完成后评估是否调整工装的步骤包括:
[0020]若需要调整工装,则调整工装的方法包括以下四种方法中的一种:
[0021](1)、优先保证内板主基准与法兰面的高度,利用工装矫正薄板件变形,通过调整内板法兰边基准面保证门总成周圈面差;
[0022](2)、先保证窗框间隙OK再调整面差,调整窗框间隙时优先调整XZ 向基准块,当间隙超差1mm以上时再考虑调整辊压窗框定位销;
[0023](3)、调整门铰链定位销控制螺母孔精度;
[0024](4)、如为了控制窗台内外板开口尺寸,调整窗台内板加强板基准面会对窗框面差会有影响,需慎用。
[002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焊接平台包括第二内板主基准面、第二内板辅助基准面和第二辊压窗框主基准面;所述将所述第一焊接平台焊接完成的部件转入第二焊接拼台,进行第二次焊接拼台匹配评估的步骤包括:
[0026]检查S10工序总成在夹具上贴合一致性;检查夹具、CDLS之间基准一致性符合情况;评估模、检、夹基准合理性及影响;
[0027]检查各零件匹配状态,确保门内板密封面4个基准贴合;
[0028]检查夹头与零件是否贴合;
[0029]焊接完成评估零件尺寸状态。
[003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并在焊接完成后评估是否调整工装的步骤包括:
[0031]优先保证门内板主基准与法兰面的高度,利用工装矫正薄板件回弹,通过调整内板法兰边基准面保证门总成周圈面差;
[0032]根据所述第一焊接平台总成状态微调窗框的间隙面差。
[003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第三焊接平台焊接完成的部件转入内外板辊边拼台之前的步骤还包括:
[0034]不装零件,合模状态下检查抓手定位销是否晃动、基准面是否贴合。
[003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查外板与模腔及吸盘的干涉情况的步骤包括:
[0036]吸盘面不能高于模腔型面;门外板挡块与零件间隙是否符合要求。
[003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合模状态检查的步骤包括:
[0038]检查零件与模腔及抓手的贴合情况;
[0039]检查外板特征线与模腔是否干涉;
[0040]检查抓手主基准面与零件贴合;
[0041]检查内板切边与外板不干涉。
[004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行准面及夹头干涉、离空检查的步骤包括:
[0043]当包边总成合格时,调整拼台所有基准及夹头贴合零件;引出焊贴合面不允许高
于基准面,在夹紧焊接状态下不允许夹凹零件;
[0044]当包边总成不合格时,根据测量数据偏差适当调整来修正。
[004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再次进行准面及夹头干涉、离空检查的步骤包括:
[0046]在不调整铰链侧外板基准块的前提下,优先保证铰链侧基准面贴合;
[0047]铰链侧包边面需要满足一致性。
[0048]上述方案中,辊压窗框式侧门尺寸匹配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将辊压窗框与内板放置在第一焊接拼台上,进行第一次焊接拼台匹配评估,并在焊接完成后评估是否调整工装;S20,将所述第一焊接平台焊接完成的部件转入第二焊接拼台,进行第二次焊接拼台匹配评估,并在焊接完成后评估是否调整工装;S30,将所述第二焊接平台焊接完成的部件转入第三焊接拼台,检测S20工序总成与夹具的贴合情况,确认焊接机器人焊接电极头与零件摆放角度以及电极头是否与零件贴合;S40,将所述第三焊接平台焊接完成的部件转入内外板辊边拼台,检查外板与模腔及吸盘的干涉情况,以及合模状态检查,并在完成辊边后评估门总成尺寸状态,根据所述门总成尺寸状态确定整改方案;S50,将所述内外板辊边拼台焊接完成的部件转入门总成钎焊拼台,进行准面及夹头干涉、离空检查;S60,将所述门总成钎焊拼台焊接完成的部件转入铰链安装拼台,再次进行准面及夹头干涉、离空检查,生成包边总成最终尺寸报告。该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多次匹配工序、多个焊接拼台,采用门内板前后序焊接拼台基准夹紧互补的策略,能够有效地控制门盖薄板的变形。并且,该方法形成一套完善的门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压窗框式侧门尺寸匹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辊压窗框式侧门尺寸匹配控制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将辊压窗框与内板放置在第一焊接拼台上,进行第一次焊接拼台匹配评估,并在焊接完成后评估是否调整工装;S20,将所述第一焊接平台焊接完成的部件转入第二焊接拼台,进行第二次焊接拼台匹配评估,并在焊接完成后评估是否调整工装;S30,将所述第二焊接平台焊接完成的部件转入第三焊接拼台,检测S20工序总成与夹具的贴合情况,确认焊接机器人焊接电极头与零件摆放角度以及电极头是否与零件贴合;S40,将所述第三焊接平台焊接完成的部件转入内外板辊边拼台,检查外板与模腔及吸盘的干涉情况,以及合模状态检查,并在完成辊边后评估门总成尺寸状态,根据所述门总成尺寸状态确定整改方案;S50,将所述内外板辊边拼台焊接完成的部件转入门总成钎焊拼台,进行准面及夹头干涉、离空检查;S60,将所述门总成钎焊拼台焊接完成的部件转入铰链安装拼台,再次进行准面及夹头干涉、离空检查,生成包边总成最终尺寸报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窗框式侧门尺寸匹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拼台包括第一内板主基准面、第一内板辅助基准面和第一辊压窗框主基准面;所述将辊压窗框与内板放置在第一焊接拼台上,进行第一次焊接拼台匹配评估的步骤包括:检查检具、夹具、CDLS之间基准一致性符合情况;评估模、检、夹基准合理性及影响;检查各零件基准离空状态,确保门内板密封面4个基准贴合;检查夹头与零件是否贴合;焊接完成评估:零件尺寸状态\自由状态主基准检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压窗框式侧门尺寸匹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并在焊接完成后评估是否调整工装的步骤包括:若需要调整工装,则调整工装的方法包括以下四种方法中的一种:(1)、优先保证内板主基准与法兰面的高度,利用工装矫正薄板件变形,通过调整内板法兰边基准面保证门总成周圈面差;(2)、先保证窗框间隙OK再调整面差,调整窗框间隙时优先调整XZ向基准块,当间隙超差1mm以上时再考虑调整辊压窗框定位销;(3)、调整门铰链定位销控制螺母孔精度;(4)、如为了控制窗台内外板开口尺寸,调整窗台内板加强板基准面会对窗框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世栋吴华芝李杰张杰董丙闯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