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载驱动电压的低熔点钎料电缆接头线芯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6633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载驱动电压的低熔点钎料电缆接头线芯连接方法,所述连接方法在模具内实现,所述模具具有容纳熔融钎料的连接腔;将待连接的电缆接头线芯置于所述连接腔内;将连接电源的正极与待连接的电缆接头线芯相接;将连接同一电源的负电极与熔融钎料相接;施加电流,冷却后取出接头。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合理电流大小及流向设计从而实现Sn基钎料对铜的润湿性增强,产生界面中间产物进而增加接头强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不使用助焊剂,并且降低电缆接头的接触电阻,同时具有不对电缆绝缘层产生热损伤的优点。伤的优点。伤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载驱动电压的低熔点钎料电缆接头线芯连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缆中间接头连接
,具体涉及到一种加载驱动电压的低熔点钎料电缆接头线芯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日显明显,众多城市和电力需求较多的企业在供电系统的应用上都采用10kV电力电缆进行配电,逐步向电缆化迈进。电缆的主体虽然由生产厂家制造完成,但中间接头附件必须在施工现场制作安装。但10k V电缆中间接头制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艺,对施工环境工艺质量要求严苛,常常因施工者的一些不规范施工习惯、制作工艺质量不过关、施工现场的质量问题而导致运行中电缆发生故障,造成客户停电事故,阻碍电缆安全运行,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以及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加强电缆中间接头的制作工艺质量控制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提高电缆中间接头制作工艺质量,减少10kV电缆中间接头的故障,并预防和提高电缆中间接头施工质量和运行的可靠性。由于电缆故障有一大原因是线芯导体连接不良。在施工时,连接管内壁和电缆线芯表层的毛刺和氧化物未去除、压接管未按标准压接,进而使线芯接头发热引起电缆运行缺陷,所以线芯铜导体连接接头的制作尤为重要。
[0003]目前,钎焊技术在PCB工艺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特定钎料及助焊剂的辅助下即可较可靠的完成元器件的焊接。该钎焊技术应用在电缆中间接头时,除了特定的材料以外,助焊剂的使用也是一大关键因素。由于电缆接头中线芯为具有一定间隙的绞线且接头相较于PCB元器件体积较大,助焊剂在反应的过程所产生的气泡就有一定概率残留与绞线缝隙或接头间,影响其接头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5]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6]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加载驱动电压的低熔点钎料电缆接头线芯连接方法,利用合理电流大小及流向设计从而实现Sn基钎料对铜的润湿性增强,不使用助焊剂。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载驱动电压的低熔点钎料电缆接头线芯连接方法,包括,
[0008]所述连接方法在模具内实现,所述模具具有容纳熔融钎料的连接腔;
[0009]将待连接的电缆接头线芯置于所述连接腔内;
[0010]将连接电源的正极与待连接的电缆接头线芯相接;
[0011]将连接同一电源的负电极与熔融钎料相接;
[0012]施加电流,冷却后取出接头。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加载驱动电压的低熔点钎料电缆接头线芯连接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模具具有与所述连接腔连通的线孔,所述线孔至少设置两个;
[0014]所述将待连接的电缆接头线芯置于所述连接腔内,将待连接的电缆接头线芯分别穿过所述线孔至所述连接腔内;
[0015]其中,于所述连接腔内的所述待连接的电缆接头线芯之间留有间隙,将连接电源的正极分别与所述待连接的电缆接头线芯相接。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加载驱动电压的低熔点钎料电缆接头线芯连接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将待连接的电缆接头线芯穿过所述线孔,于待连接的电缆接头线芯外套接密封件后从所述线孔穿过,所述密封件封堵所述线孔于所述待连接的电缆接头线芯之间的缝隙。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加载驱动电压的低熔点钎料电缆接头线芯连接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模具还具有与所述连接腔连通的电极孔,所述熔融钎料穿过所述电极孔至所述连接腔内;
[0018]将连接电源的负电极穿过电极孔至所述连接腔内与所述熔融钎料接触导电。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加载驱动电压的低熔点钎料电缆接头线芯连接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模具由形状相同的A模和B模构成,所述A模和所述B模连接后形成所述线孔、所述电极孔和所述连接腔。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加载驱动电压的低熔点钎料电缆接头线芯连接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施加电流,施加直流电,电流大小为10~16A,通流时间为5~20min。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加载驱动电压的低熔点钎料电缆接头线芯连接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钎料由Sn、Bi、Cu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Bi为19.4%,Cu为1.5%,余量为Sn。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加载驱动电压的低熔点钎料电缆接头线芯连接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对所述模具施加焊接温度,所述焊接温度为210~250℃。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加载驱动电压的低熔点钎料电缆接头线芯连接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负电极与所述电极孔形状相匹配,所述负电极包括外壳和芯部,所述外壳由耐高温绝缘材料制成,所述芯部为耐高温导电材料;
[0024]所述芯部端部与熔融钎料接触。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加载驱动电压的低熔点钎料电缆接头线芯连接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腔为圆柱形并与所述线孔光滑过度。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电缆铜芯接头的连接方式,利用合理电流大小及流向设计从而实现Sn基钎料对铜的润湿性增强,产生界面中间产物进而增加接头强度;本专利技术可不使用助焊剂,并且降低电缆接头的接触电阻,同时具有不对电缆绝缘层产生热损伤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
的附图。其中: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缆接头线芯置于模具内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模具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模具通流时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的测试结果对比图;
[0034]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的测试结果对比图;
[0035]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中的测试结果对比图;
[0036]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中的测试结果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3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9]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载驱动电压的低熔点钎料电缆接头线芯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方法在模具内实现,所述模具具有容纳熔融钎料的连接腔;将待连接的电缆接头线芯置于所述连接腔内;将连接电源的正极与待连接的电缆接头线芯相接;将连接同一电源的负电极与熔融钎料相接;施加电流,冷却后取出接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载驱动电压的低熔点钎料电缆接头线芯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具有与所述连接腔连通的线孔,所述线孔至少设置两个;所述将待连接的电缆接头线芯置于所述连接腔内,将待连接的电缆接头线芯分别穿过所述线孔至所述连接腔内;其中,于所述连接腔内的所述待连接的电缆接头线芯之间留有间隙,将连接电源的正极分别与所述待连接的电缆接头线芯相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载驱动电压的低熔点钎料电缆接头线芯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待连接的电缆接头线芯穿过所述线孔,于待连接的电缆接头线芯外套接密封件后从所述线孔穿过,所述密封件封堵所述线孔于所述待连接的电缆接头线芯之间的缝隙。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载驱动电压的低熔点钎料电缆接头线芯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具有与所述连接腔连通的电极孔,所述熔融钎料穿过所述电极孔至所述连接腔内;将连接电源的负电极穿过电极孔至所述连接腔内与所述熔融钎料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渊商学胜胡昌斌晏丽芬张运强谢依霖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