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钢拱架接头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5300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隧道钢拱架接头保护装置,隧道钢拱架接头保护装置包括柔性保护罩、两个侧边模和端模;依次抵接的两个侧边模和端模能为柔性保护罩从各方向提供足够支撑力使柔性保护罩保持形状以对抗混凝土,也保证拆除后有足够操作空间。隧道钢拱架接头5保护装置安装完成后,柔性保护罩、两个侧边模和端模从外周以及上方对接头进行包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快捷且操作简单,轻松实现脱模,为钢拱架对接提供充足空间,提高钢拱架对接质量,保障隧道初支钢拱架的整体安装质量和受力结构。隧道初支钢拱架的整体安装质量和受力结构。隧道初支钢拱架的整体安装质量和受力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钢拱架接头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在隧道初期支护施工中的隧道钢拱架接头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初期支护的设置方式根据围岩的条件而变化,围岩条件较差时多数采用钢拱架进行加强支护。
[0003]钢拱架整体分为多段连接形式,台阶法施工过程中均涉及台阶转换时两个钢拱架接头之间的对接问题,其中包括如何避免喷砼遮盖操作空间、导致接头处连接板处螺栓无法安装的难题。
[0004]针对上述喷砼遮盖连接板的问题,现有两种处理方法。
[0005]其中一种方法为连同连接板处一并进行无遮挡的喷砼施作,后进行人工凿除。该方法存在凿除难度大、凿除工作量大、凿除效果差以及连续高空作业的问题。
[0006]另一种方法为在喷砼施作前采取洞渣掩埋连接板,后及时对掩埋的洞渣进行清理。由于洞渣与混凝土的结合部分紧密粘连,同样需要高空作业去凿除清理,同样存在施工繁琐的问题,且需要将洞渣清理干净避免残留洞渣以影响整体初支质量,因而工作量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保护钢拱架接头且拆装简单的隧道钢拱架接头保护装置,利用该保护装置能免除凿除工作以及避免人员长时间高空作业,拆除该保护装置后的接头完整外露而利于钢架对接质量。
[0008]本技术提供的隧道钢拱架接头保护装置包括柔性保护罩、两个侧边模和端模;柔性保护罩设有接头位置,柔性保护罩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保护部和第二保护部,第一保护部从第一方向遮挡接头位置,第二保护部从第二方向的第一侧遮挡接头位置;第一保护部上设有钢架穿过位,钢架穿过位沿第一方向与接头位置连通;在第二方向上,第一保护部包括远离第二保护部的末端,第一保护部设置有断口,断口沿第二方向连通于钢架穿过位与末端之间,在第三方向上,第一保护部在断口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两个侧部,侧部上设有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一连接结构;在第二方向上,侧边模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连接结构和第三连接结构;端模上设有第四连接结构,第四连接结构沿第一方向设置,且在第三方向上,端模的相对两侧各设有第四连接结构;两个侧边模分别与两个侧部连接,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配合,两个侧边模分别从第三方向的相对两侧遮挡接头位置,且侧边模从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支撑侧部;两个侧边模均与端模连接,第三连接结构与第四连接结构配合,端模从第二方向的第二侧遮挡接头位置,且端模在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限制侧边模;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三方向,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0009]由上述方案可见,隧道钢拱架接头保护装置的安装和拆除基于柔性保护罩的弹性
形变能力进行,依次抵接的两个侧边模和端模能为柔性保护罩从多个方向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使柔性保护罩保持形状以对抗混凝土的内部作用力,也为了保证拆除后有足够大的操作空间。隧道钢拱架接头保护装置安装完成后,柔性保护罩、两个侧边模和端模从外周以及上方对接头进行包裹,有效防止混凝土渗入,且柔性保护罩靠近隧道围岩而端模朝向隧道,在进行装置拆除时,只需稍微拔出端模即可解除端模、侧边模、柔性保护罩和混凝土之间的支撑和抵接关系,再借助柔性保护罩的弹性形变能轻易将柔性保护罩拆除。因此,本技术安装固定方便,其在初支喷砼完毕后可轻松实现与混凝土之间的脱模,为钢拱架接头的对接安装提供了充足的操作空间,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钢拱架的对接质量,保障了隧道初支钢拱架的整体安装质量和受力结构,现场实施和应用效果及其显著,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0010]进一步的方案是,侧部上设有第一斜面,侧边模上设有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均倾斜设置于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相互抵接。
[0011]由上可见,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之间形成楔面配合,在喷砼施作完成后,混凝土的作用力下两个斜面之间抵接程度增大而使柔性保护罩与侧边模之间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形成了稳固的相互支撑效果,从而进一步保持柔性保护罩的形状,且由于钢拱架处于高空,入口大而此设置具有一定的防呆效果,利于工作人员安装侧边模,降低安装难度。
[0012]再进一步的方案是,侧部上设有第一端面,第二保护部上设有第三端面,第一端面和第三端面均朝第二方向设置,第一端面、第一斜面和第三端面依次弯折相连,第一连接结构设置在第一端面上;侧边模上设有第二端面和第四端面,第二端面和第四端面均朝第二方向设置,第二端面、第二斜面和第四端面依次弯折相连,第二连接结构设置在第二端面上;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抵接,第三端面与第四端面抵接。
[0013]由上可见,此设置下利于侧边模与第一保护部以及第二保护部均形成紧密配合,且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端面利于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的设置,直线装配的方式利于施工人员进行高空作业,降低操作难度。
[0014]进一步的方案是,侧边模上设置有第三斜面,端模上设置有第四斜面,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均倾斜设置于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之间;沿第二方向且沿从第一侧到第二侧的方向,两个侧边模的第三斜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第三斜面与第四斜面抵接。
[0015]由上可见,第三斜面与第四斜面之间形成楔面配合,在喷砼施作完成后,混凝土的作用力下两个斜面之间有效抵接,侧边模与混凝土之间在第三方向上稳固地抵接支撑,同时端模、侧边模与柔性保护罩之间依次有效地相互支撑,因而能进一步保持柔性保护罩的形状。
[0016]再进一步的方案是,在第三方向上,侧边模具有背对接头位置的外侧面;外侧面为第五斜面,第五斜面倾斜设置于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之间;沿第二方向且沿从第一侧到第二侧的方向,两个侧边模的第五斜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0017]由上可见,当喷砼完毕,第五斜面作为楔面与混凝土配合,首先此设置进一步利于侧边模对柔性保护罩的支撑作用;另外,第五斜面使混凝土在空间入口处形成外扩状,只需稍微松开端模解除对侧边模的支撑后,第五斜面与混凝土表面之间的抵接关系即完全解除,且随着侧边模的退出,侧边模与混凝土之间的间隔逐渐增大,因而此设置使侧边模的拆除工作更轻松。
[0018]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三斜面与直线之间形成第一夹角,第五斜面与直线之间形成第二夹角,第二夹角小于第一夹角;直线沿第二方向且沿从第一侧到第二侧的方向延伸。
[0019]由上可见,此设置能进一步提升端模作为楔形件对侧边模的支撑效果。
[0020]进一步的方案是,柔性保护罩具有背对接头位置的外表面,外表面为弧面,外表面延伸于从第一保护部与第二保护部之间。
[0021]由上可见,此设置使柔性保护罩的外表面棱边减少,利于柔性保护罩形变后与混凝土之间脱离配合,从而使拆除柔性保护罩的操作更轻易。
[0022]进一步的方案是,隧道钢拱架接头保护装置还包括弹簧拉杆螺栓,弹簧拉杆螺栓包括螺栓、挡环和弹簧;螺栓包括依次连接的光轴段和螺纹段;弹簧套装在光轴段上,弹簧的第一端比弹簧的第二端靠近螺纹段,第一端与光轴段固定连接;挡环可滑动地套装在光轴段上,挡环与第二端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隧道钢拱架接头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保护罩、两个侧边模和端模;所述柔性保护罩设有接头位置,所述柔性保护罩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保护部和第二保护部,所述第一保护部从第一方向遮挡所述接头位置,所述第二保护部从第二方向的第一侧遮挡所述接头位置;所述第一保护部上设有钢架穿过位,所述钢架穿过位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接头位置连通;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保护部包括远离所述第二保护部的末端,所述第一保护部设置有断口,所述断口沿所述第二方向连通于与所述末端之间,在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一保护部在所述断口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两个侧部,所述侧部上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一连接结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侧边模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连接结构和第三连接结构;所述端模上设有第四连接结构,所述第四连接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且在第三方向上,所述端模的相对两侧各设有所述第四连接结构;两个所述侧边模分别与两个所述侧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配合,两个所述侧边模分别从所述第三方向的相对两侧遮挡所述接头位置,且所述侧边模从所述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二方向支撑所述侧部;两个所述侧边模均与所述端模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结构与所述第四连接结构配合,所述端模从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侧遮挡所述接头位置,且所述端模在所述第二方向和/或所述第三方向限制所述侧边模;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钢拱架接头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上设有第一斜面,所述侧边模上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均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相互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钢拱架接头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上设有第一端面,所述第二保护部上设有第三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三端面均朝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三端面依次弯折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侧边模上设有第二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第四端面均朝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二斜面和所述第四端面依次弯折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面上;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抵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强杨军畅立峰王俊涛王海亮周宝春赵小剑刘超赵宇吴荣宝陶琦王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九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