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茎秆类作物试验用高效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5260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茎秆固定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茎秆类作物试验用高效固定装置,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内部中空且两端开放的筒体,所述筒体上设有用于夹持茎秆类作物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至少三组活动块,所述活动块彼此贴合并组成多边形孔洞对作物茎秆进行夹持固定,还包括限位板和主动盘,所述限位盘固定连接筒体并对活动块的运动轨迹进行限制,所述主动盘配合限位板驱动活动块进行相对滑动进而改变所述活动块组成的多边形孔洞大小。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且可对不同直径大小茎秆类作物进行固定,装夹效率高。装夹效率高。装夹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茎秆类作物试验用高效固定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茎秆类农作物室内试验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茎秆类作物试验用高效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利用试验台模拟机具田间作业工况,开展室内试验,可以摆脱地域、环境及其它非试验因素的制约,定量考察试验因素与考察指标之间的内在关联与影响规律,是农机机械设计系统寻优的重要手段。在开展对农作物茎秆进行切割、摘穗或果实采摘试验台试验时,需要将田间采集过来的茎秆固定以模拟其田间生长状态。但由于茎秆类作物的种类和生长形态各异,茎秆直径差异较大。现有的茎秆固定装置直径往往是根据某一特定作物茎秆直径的平均值设计的,当茎秆直径相差较大或需要多根同时固定时,就需要重新试制新的夹具;且现有的夹具多采用螺栓预紧,调整繁琐,致使在装夹环节耗时过长,从而影响整个试验过程的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茎秆类作物试验用高效固定装置,其优点是可固定不同直径的茎秆,且装夹便捷。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5]一种茎秆类作物试验用高效固定装置,包括内部中空且两端开放的筒体,所述筒体上设有用于夹持茎秆类作物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至少三组活动块,所述活动块彼此贴合并组成多边形孔洞对作物茎秆进行夹持固定,还包括限位板和主动盘,所述限位盘固定连接筒体并对活动块的运动轨迹进行限制,所述主动盘配合限位板驱动活动块进行相对滑动进而改变所述活动块组成的多边形孔洞大小。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上述多组活动块贴合联动构成面积可调的多边形孔洞对作物进行夹持巧妙替代了现有茎秆固定装置单一直径夹持方式,大大提高了装置作业适配度,使装置可配合不同直径的茎秆类作物。
[0007]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板固定设置在筒体的上端开口,限位板设有供茎秆类作物通过的第一通孔,限位板沿着自身周向方向均匀设有与所述活动块相同数量的限位滑槽,所述活动块上表面设有用于插入所述限位滑槽的上导向柱;所述主动盘随着筒体轴向设有供茎秆类作物通过的第二通孔,所述主动盘外沿与筒体内壁贴合且构成转动连接,所述主动盘上表面沿着自身周向均匀布设有与所述活动块数量相同的导向槽,相邻导向槽首尾连通构成一个封闭的多边形槽体,所述活动块下表面设有用于滑动装卡所述导向槽的下导向块。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主动盘、限位板上下夹合驱动活动块,实现了对活动块上下面的约束,提高了活动块夹持作物的稳定性,使装置更为可靠。
[0009]进一步设置:所述筒体侧壁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主动盘外沿设有用于
插入所述第一卡槽并与第一卡槽滑动连接的卡块,所述主动盘外沿还设有用于插入所述第二卡槽并与第二卡槽滑动连接的扳手,主动盘通过卡块与第一卡槽的配合以及扳手与第二卡槽的配合进而与筒体构成转动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主动盘与筒体构成一体式结构,使装置整体更为紧密,且通过设置扳手,增大了主动盘的驱动力矩,使用起来更为省力。
[0011]进一步设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活动块持续夹紧茎秆类作物的弹性自锁结构,所述弹性自锁结构包括固设在筒体外壁的凸块,还包括用于提供弹性预紧力的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固与扳手、凸块固定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当扳手带动主动盘顺时针转动,驱动活动块组滑动扩大多边形孔洞供作物进入后,可借助弹簧的弹性预紧力带动活动块复位并持续夹紧茎秆类作物,替代了传统螺栓预紧方式,大大缩短装夹时长,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工作效率。
[0013]进一步设置:还包括与夹持组件同步运动且用于对作物上端进行收拢支撑的辅助支撑结构,所述辅助支撑结构包括与所述活动块数量相同的第一延伸架,每个所述第一延伸架与对应的活动块的上导向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延伸架上设有用于对茎秆类作物受活动块夹持固定处上方部分进行限位固定的第一支撑件。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可由第一延伸架跟随上导向柱同步运动,带动第一支撑件对茎秆类作物受活动块组夹持固定处的上方部分进行进一步的限位及支撑,进而能够起到防止因部分茎秆类作物因自身顶部重量较大而使作物受活动块夹持固定处应力较大而产生折痕、断裂,使作物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都能保持较高的形态完整度。
[0015]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件整体呈折杆状,第一支撑件包括构成边和工作边,相邻第一支撑件的构成边、工作边相互贴合构成滑动连接,由构成边向内围构成多边形孔洞对作物受夹持组件夹持固定处上方部分进行限位及支撑。
[0016]进一步设置:所述主动盘包括中部镂空的外盘体,外盘体中部设有内盘体,内盘体下表面设有用于固接外盘体的连接块,所述外盘体内环侧壁与内盘体外沿侧壁共同组成了导向槽,所述辅助支撑结构还包括与下导向块下端固接的第二延伸架,所述第二延伸架底部设有用于对茎秆类作物受活动块夹持固定处上方部分进行限位固定的第二支撑件。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可由第二延伸架跟随下导向块同步运动,带动第一支撑件对茎秆类作物受活动块组夹持固定处的下方部分进行进一步的夹持固定,更为模拟茎秆类作物原始种植环境。
[0018]进一步设置:还包括用于对茎秆类作物根部进行限位收缩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固设在筒体内壁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开口朝上、顶部朝下的锥筒。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利用锥筒不同深度直径大小不同的特性对不同直径的茎秆类作物进行底部支撑。
[0020]进一步设置:所述筒体侧壁设有通槽。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筒体内部部分开放,便于观察的同时,也使筒体内部保持通风状态,改善作物试验环境。
[0022]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1、可灵活适配夹持固定不同直径大小的茎秆类作物,且可自动复位,装夹方便;
[0024]2、可对茎秆类作物进行多点固定,稳定性强且对茎秆类作物的损伤较小。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茎秆类作物试验用高效固定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0026]图2是茎秆类作物试验用高效固定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0027]图3是茎秆类作物试验用高效固定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茎秆类作物试验用高效固定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活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主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是下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8是限位结构的剖视图。
[0033]附图标记:1、筒体;2、第一卡槽;3、第二卡槽;4、夹持组件;41、活动块;42、限位板;43、主动盘;44、弹性自锁结构;411、第一侧边;412、第二侧边;413、上导向柱;414、下导向块;421、第一通孔;422、限位滑槽;431、外盘体;432、内盘体;433、连接块;434、第二通孔;435、导向槽;4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茎秆类作物试验用高效固定装置,包括内部中空且两端开放的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上设有用于夹持茎秆类作物(8)的夹持组件(4);所述夹持组件(4)包括至少三组活动块(41),所述活动块(41)彼此贴合并组成多边形孔洞对作物(8)茎秆进行夹持固定,还包括限位板(42)和主动盘(43),所述限位盘固定连接筒体(1)并对活动块(41)的运动轨迹进行限制,所述主动盘(43)配合限位板(42)驱动活动块(41)进行相对滑动进而改变所述活动块(41)组成的多边形孔洞大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茎秆类作物试验用高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42)固定设置在筒体(1)的上端开口,限位板(42)设有供茎秆类作物(8)通过的第一通孔(421),限位板(42)沿着自身周向方向均匀设有与所述活动块(41)相同数量的限位滑槽(422),所述活动块(41)上表面设有用于插入所述限位滑槽(422)的上导向柱(413);所述主动盘(43)随着筒体(1)轴向设有供茎秆类作物(8)通过的第二通孔(434),所述主动盘(43)外沿与筒体(1)内壁贴合且构成转动连接,所述主动盘(43)上表面沿着自身周向均匀布设有与所述活动块(41)数量相同的导向槽(435),相邻导向槽(435)首尾连通构成一个封闭的多边形槽体,所述活动块(41)下表面设有用于滑动装卡所述导向槽(435)的下导向块(4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茎秆类作物试验用高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侧壁设有第一卡槽(2)和第二卡槽(3),所述主动盘(43)外沿设有用于插入所述第一卡槽(2)并与第一卡槽(2)滑动连接的卡块(436),所述主动盘(43)外沿还设有用于插入所述第二卡槽(3)并与第二卡槽(3)滑动连接的扳手(437),主动盘(43)通过卡块(436)与第一卡槽(2)的配合以及扳手(437)与第二卡槽(3)的配合进而与筒体(1)构成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茎秆类作物试验用高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动活动块(41)持续夹紧茎秆类作物(8)的弹性自锁结构(44),所述弹性自锁结构(44)包括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昆鹏纪爱敏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