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溶胀薄膜原材料及其改性合金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5171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溶胀薄膜原材料及其改性合金工艺,包括1、溶胀薄膜原材料选用重量百分比为聚氨酯树脂85%~90%、丙烯腈2.5%~4.5%、丁二烯3%~4.5%、苯乙烯3%~6.5%和三(2,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溶胀薄膜原材料及其改性合金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锂电池加工工艺,特别是一种溶胀薄膜原材料及其改性合金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
[0003]现有技术中的锂电池通常分为软包电池、柱状电池和纽扣式电池等几种,按照行业分化又可分为动力锂电池、电动工具锂电池、电子设备电池、手机电池、汽车电池等。柱状电池和纽扣式电池的结构都是采用金属外壳包裹电芯制成,在加工过程中,先加工好外壳,然后再将电芯材料卷绕形成电池卷芯(即电芯),最后将电池卷芯装入壳体内,封装形成锂电池。由于加工工艺的限制,电芯尺寸不可能做到与外壳尺寸完全吻合,这样就难免会产生电芯与外壳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电池封装好后就会造成电芯在外壳内产生晃动,在运输、使用、碰撞试验、跌落试验等过程中,难免造成损坏,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电芯极耳位脱焊、虚连以及电池短路等,从而造成电池故障,因此,如何解决电池电芯与外壳之间的间隙问题,就成了锂电池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4]为解决此问题,行业中常用的手段为在电池卷芯和外壳之前填充一层塑料薄膜,将其组装好后,在电解液的浸泡下,会产生膨胀,以填充缝隙,而现有技术中的塑料材质都不满足该项特性,如何制造一种可产生溶胀效果的塑料材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锂电池生产过程中,电芯和外壳之间存在间隙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溶胀薄膜原材料及其改性合金工艺,通过该工艺生产的原材料制成的薄膜在浸入电解液中后,会产生溶胀效果,将电芯和外壳之间存在间隙充满,可解决电芯在外壳内晃动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溶胀薄膜原材料,原材料包括重量百分比为85%~90%的聚氨酯树脂、重量百分比为2.5%~4.5%的丙烯腈、重量百分比为3%~4.5%的丁二烯、重量百分比为3%~6.5%的苯乙烯和重量百分比为0.1%~0.5%的三(2,4

二叔丁基)亚磷酸苯酯。
[0007]一种溶胀薄膜原材料的改性合金工艺,该工艺包括下述步骤:步骤S1、选材:溶胀薄膜原材料选用重量百分比为聚氨酯树脂85%~90%、丙烯腈2.5%~4.5%、丁二烯3%~4.5%、苯乙烯3%~6.5%和三(2,4

二叔丁基)亚磷酸苯酯0.1%~0.5%;步骤S2、挤出、抽条:将步骤S1中选取的材料采用精确计量泵注入平行双螺杆挤出机,在平行双螺杆挤出机内进行精确剪切、混炼后,经平行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形成条状;步骤S3、冷却:挤出后的条状材料自然落入冷却水中或经人工将其导入至冷却水
中,经冷却水进行冷却;步骤S4、切粒:将冷却后的条状材料进行切粒,形成颗粒状材料;步骤S5、烘干:将颗粒状材料烘干至低于重量比为0.03%的水份;步骤S6、包装:将烘干后的颗粒状材料进行包装,以备后续工艺使用。
[0008]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还包括:所述的原材料包括重量百分比为86.5%~88.5%的聚氨酯树脂、重量百分比为3%~4%的丙烯腈、重量百分比为3.5%~4%的丁二烯、重量百分比为4%~6%的苯乙烯和重量百分比为0.2%~0.4%的三(2,4

二叔丁基)亚磷酸苯酯。
[0009]所述的原材料包括重量百分比为88%的聚氨酯树脂、重量百分比为3.7%的丙烯腈、重量百分比为3.8%的丁二烯、重量百分比为4.2%的苯乙烯和重量百分比为0.3%的三(2,4

二叔丁基)亚磷酸苯酯。
[0010]所述的聚氨酯树脂选用硬度为邵氏50D~53D 的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0011]所述的聚氨酯树脂技术指标参数如下:项目检测方法单位指标硬度ASTMD2240ShoreD50~53密度ASTMD792g/cm31.24100%模量ASTMD412MPa28.7300%模量ASTMD412MPa44.44拉伸强度ASTMD412MPa46.9撕裂强度ASTMD624N/mm304.9伸长率ASTMD412%378.8磨耗ASTMD1044mg65加工温度—
°
C200~215所述的步骤S2中,挤出时,双螺杆挤出机的加热温度为190℃~220℃,挤出速度应大于挤出机最高速的50%;挤出后的材料为条状材料,条状材料直径为2mm~3mm。
[0012]所述的步骤S3中,冷却后的材料温度为25℃~30℃。
[0013]所述的步骤S4中,颗粒长度为2mm~4mm。
[0014]所述的步骤S5中,烘干时采用热风烘干,烘干温度为100℃~130℃。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生产的原材料可用于制成溶胀薄膜,溶胀薄膜可用于动力锂电池、电动工具锂电池等中,将该薄膜包覆电池卷芯后装入外壳中,注入电解液后,薄膜体积溶胀体积膨胀比可达到或大于300%,从而充分填充电池内部的间隙,起到固定、绝缘、减震的作用,减少或杜绝电池在运动过程中,由于振动引起的单体电池短路、极耳脱焊等现象,大大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0016]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其他凡其原理和基本结构与本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均在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之内。
[0019]本专利技术主要保护一种溶胀薄膜原材料,其包括重量百分比为85%~90%的聚氨酯树脂、重量百分比为2.5%~4.5%的丙烯腈、重量百分比为3%~4.5%的丁二烯、重量百分比为3%~6.5%的苯乙烯和重量百分比为0.1%~0.5%的三(2,4

二叔丁基)亚磷酸苯酯。
[0020]溶胀薄膜原材料优选为包括重量百分比为86.5%~88.5%的聚氨酯树脂、重量百分比为3%~4%的丙烯腈、重量百分比为3.5%~4%的丁二烯、重量百分比为4%~6%的苯乙烯和重量百分比为0.2%~0.4%的三(2,4

二叔丁基)亚磷酸苯酯。
[0021]进一步的,溶胀薄膜原材料优选为包括重量百分比为88%的聚氨酯树脂、重量百分比为3.7%的丙烯腈、重量百分比为3.8%的丁二烯、重量百分比为4.2%的苯乙烯和重量百分比为0.3%的三(2,4

二叔丁基)亚磷酸苯酯。
[0022]本专利技术同时保护一种溶胀薄膜原材料的改性合金工艺方法,该工艺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步骤S1、选材:薄膜材料选用重量百分比为聚氨酯树脂85%~90%、丙烯腈2.5%~4.5%、丁二烯3%~4.5%、苯乙烯3%~6.5%和三(2,4

二叔丁基)亚磷酸苯酯0.1%~0.5%。
[0023]本实施例中,聚氨酯树脂作为薄膜材料的主支撑材料,在浸入电解液后会产生膨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溶胀薄膜原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原材料包括重量百分比为85%~90%的聚氨酯树脂、重量百分比为2.5%~4.5%的丙烯腈、重量百分比为3%~4.5%的丁二烯、重量百分比为3%~6.5%的苯乙烯和重量百分比为0.1%~0.5%的三(2,4

二叔丁基)亚磷酸苯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胀薄膜原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原材料包括重量百分比为86.5%~88.5%的聚氨酯树脂、重量百分比为3%~4%的丙烯腈、重量百分比为3.5%~4%的丁二烯、重量百分比为4%~6%的苯乙烯和重量百分比为0.2%~0.4%的三(2,4

二叔丁基)亚磷酸苯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胀薄膜原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原材料包括重量百分比为88%的聚氨酯树脂、重量百分比为3.7%的丙烯腈、重量百分比为3.8%的丁二烯、重量百分比为4.2%的苯乙烯和重量百分比为0.3%的三(2,4

二叔丁基)亚磷酸苯酯。4.一种溶胀薄膜原材料的改性合金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工艺包括下述步骤:步骤S1、选材:溶胀薄膜原材料选用重量百分比为聚氨酯树脂85%~90%、丙烯腈2.5%~4.5%、丁二烯3%~4.5%、苯乙烯3%~6.5%和三(2,4

二叔丁基)亚磷酸苯酯0.1%~0.5%;步骤S2、挤出、抽条:将步骤S1中选取的材料采用精确计量泵注入平行双螺杆挤出机,在平行双螺杆挤出机内进行精确剪切、混炼后,经平行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形成条状;步骤S3、冷却:挤出后的条状材料自然落入冷却水中或经人工将其导入至冷却水中,经冷却水进行冷却;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克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科博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