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动车组用旅客应急乘降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4985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动车组用旅客应急乘降梯,其特征在于:上梯框组成和下梯框组成,所述上梯框组成和下梯框组成可拆分连接,所述上梯框组成和下梯框组成包括框架和其中部的旋转踏板,所述上梯框组成和下梯框组成两侧均设可折叠扶手组成,上梯框组成的顶部和下梯框组成的底部分别设伸缩杆机构和伸缩杆机构,伸缩杆机构和伸缩杆机构可在任意位置通过锁固装置锁紧;伸缩杆机构顶部设可搭设在侧门脚踏板的旋转式搭板。本发明专利技术踏板的可翻转设置可使得旅客应急乘降梯既作为梯子又作为渡板使用,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使得多人同时使用,满足快速疏散旅客的需求。快速疏散旅客的需求。快速疏散旅客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动车组用旅客应急乘降梯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乘降梯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动车组用旅客应急乘降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铁路技术的发展,在应急情况下动车组车辆对旅客疏散、换乘和提升疏散、换乘效率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虽大多数动车组都配备了应急梯,但结构形式复杂、安装操作复杂、不便于存取不能,导致应急情况逃生效率不高。同时,在进行旅客疏散时,通常会遇到旅客不下车即可从一列车转移至另一列车的情况,现有乘降梯不能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0003]专利公开号为CN113250600A的专利中描述了一种乘降梯,包括上梯框、下梯框,所述上梯框的底部与所述下梯框的顶部枢转连接,且在连接处设置有使所述上梯框、下梯框展开后连接并锁紧限位的连接限位装置。可通过折叠,减小整体体积,易于存放和搬运。该乘降梯为不可拆分的一体式结构,设置上、下梯框连接处的连接限位装置3、顶部搭接装置4、锁紧装置5及防滑踏板8等部件。该乘降梯由于顶部设置搭接装置4,须在上梯框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型腔滑道7。该乘降梯的锁紧装置5可在设定的孔位处进行锁紧。该乘降梯防滑踏板8可为简单型腔结构、多面体的柱状结构或管状结构,两端与框体焊接固定,在其外壁上包裹防滑阻尼橡胶层。
[0004]现有技术虽然通过一定的结构设计实现了轻量化、紧凑化设计,但仍存在如下问题:
[0005](1)只能作为梯子使用,无法作为两列车之间渡板使用;
[0006](2)未设置扶手,安全性不足;
[0007](3)重量轻,整体同时承载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快速疏散旅客的需求;
[0008](4)上梯框上设置的翻转搭接装置凸起,紧急情况时易绊倒旅客及工作人员;
[0009](5)踏板焊接固定,不可翻转。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旨在实现一种可在动车组侧门门口处提供一个直至地面的通道或在两列车塞拉门间提供一个水平安全通道的多功能旅客应急乘降梯,供无站台条件需要疏散或换乘的列车人员使用,同时,实现轻量化、提升承载能力和逃生效率的目的。
[0011]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动车组用旅客应急乘降梯,其特征在于:上梯框组成和下梯框组成,所述上梯框组成和下梯框组成可拆分连接,所述上梯框组成和下梯框组成包括框架和其中部的旋转踏板,所述上梯框组成和下梯框组成两侧均设可折叠扶手组成,上梯框组成的顶部和下梯框组成的底部分别设伸缩杆机构和伸缩杆机构,伸缩杆机构和伸缩杆机构可在任意位置通过锁固装置锁紧;伸缩杆机构顶部设可搭设在侧门脚踏板的旋转式搭板。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上梯框组成底部自带楔形销与下梯框组成顶部自带插口配合插接,并通过锁固装置与楔形销自带的凹槽配合紧固。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上梯框组成与下梯框组成自带L型止挡,止挡一条边与上梯框平行,另一边设置位置为踏板接触止挡后踏板处于水平位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踏板包括框架前、框架后、框架左、框架右,中间设面板及波纹板;面板与波纹板固定连接后,通过与框架前、框架后、框架左、框架右分别自带的凹槽进行插接组装后固定;框架左和框架右分别设有用于与上梯框组成和下梯框组成组装的转槽。
[0015]进一步地,所述扶手组成包含水平扶手、上部可折叠扶手、下部可折叠扶手、可滑动套管、可伸缩的端部手柄、连接块,上部可折叠扶手和下部可折叠扶手分别与连接块可旋转折叠连接;可滑动套管套装在上部可折叠扶手外侧,扶手展开时,可滑动套管滑动到下部可折叠扶手上部。
[0016]进一步地,所述新型动车组用旅客应急乘降梯还包括卡槽,所述卡槽固定连接在扶手组成两侧,扶手组成折叠后拉动端部手柄与卡槽配合固定。
[0017]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机构包括侧部伸缩杆和外侧锁固装置,侧部伸缩杆具有在任意位置可锁紧的凹槽,凹槽与锁固装置配合进行锁紧,并设有伸缩限位卡槽,卡槽与顶部踏板的转轴配合进行限位。
[0018]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机构顶部设可旋转式搭板,可旋转式搭板自带根据角度需要设计的旋转限位块,配合快锁销钉固定可旋转式搭板。
[0019]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进步如下:
[0020](1)踏板的可翻转设置可使得旅客应急乘降梯既作为梯子又作为渡板使用;
[0021](2)设置可折叠扶手,提高安全性的同时不占存储空间;
[0022](3)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使得多人同时使用,满足快速疏散旅客的需求;
[0023](4)上梯框组成设翻转搭接装置,方便旅客疏散,无绊倒旅客的风险;
[0024](5)结构简单、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折叠组装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折叠未组装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组装展开用作梯子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组装展开用作渡板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踏板未翻转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专利技术踏板翻转后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专利技术踏板正示图;
[0032]图8为本专利技术折叠组装状态左视图;
[0033]图9为图7的A

A剖视图;
[0034]图10为本专利技术踏板爆炸图;
[0035]图11为本专利技术扶手组成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6]图12为本专利技术扶手组成折叠状态轴测图;
[0037]图13为图11的I局部放大图;
[0038]图14为扶手组成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9]图15为伸缩杆机构踏板折叠状态正视图;
[0040]图16为伸缩杆机构踏板折叠状态右视图;
[0041]图17为图15的B

B剖视图;
[0042]图18为图15的C

C剖视图;
[0043]图19为伸缩杆机构踏板展开状态正视图;
[0044]图20为伸缩杆机构踏板展开状态右视图;
[0045]图21为图19的D

D剖视图;
[0046]图22为侧部伸缩杆正视图;
[0047]图23为侧部伸缩杆左视图;
[0048]图24为侧部伸缩杆轴测图;
[0049]图25为扶手组成与梯框组成连接示意图;
[0050]图26为上梯框组成连接部位结构示意图;
[0051]图27为下梯框组成连接部位结构示意图;
[0052]图28为上下梯框组成连接结构示意图;
[0053]图29为图28的F

F剖视图;
[0054]图30为伸缩杆机构锁紧示意图;
[0055]图31为图30的E

E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6]参照图1至图4,旅客应急乘降梯可在动车组侧门门口处提供一个直至地面的通道或在两列车塞拉门间提供一个水平安全通道,可供3名旅客同时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动车组用旅客应急乘降梯,其特征在于:上梯框组成(1)和下梯框组成(2),所述上梯框组成(1)和下梯框组成(2)可拆分连接,所述上梯框组成(1)和下梯框组成(2)包括框架和其中部的旋转踏板(3),所述上梯框组成(1)和下梯框组成(2)两侧均设可折叠扶手组成(5),上梯框组成(1)的顶部和下梯框组成(2)的底部分别设伸缩杆机构(6)和伸缩杆机构(7),伸缩杆机构(6)和伸缩杆机构(7)可在任意位置通过锁固装置(8)锁紧;伸缩杆机构(6)顶部设可搭设在侧门脚踏板的旋转式搭板6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动车组用旅客应急乘降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梯框组成(1)底部自带楔形销(14)与下梯框组成(2)顶部自带插口配合插接,并通过锁固装置(8)与楔形销(14)自带的凹槽(141)配合紧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动车组用旅客应急乘降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梯框组成(1)与下梯框组成(2)自带L型止挡(4),止挡(4)一条边与上梯框平行,另一边设置位置为踏板(3)接触止挡后踏板处于水平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动车组用旅客应急乘降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包括框架前(31)、框架后(32)、框架左(33)、框架右(34),中间设面板(35)及波纹板(37);面板(35)与波纹板(37)固定连接后,通过与框架前(31)、框架后(32)、框架左(33)、框架右(34)分别自带的凹槽进行插接组装后固定;框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浩刘涛贾旭王晓虹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