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一体式双头接线加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4835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自动一体式双头接线加工设备,包括:机台,所述机台设置有驱动座,所述驱动座一侧的两角分别倾斜形成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用于对线缆的两端压接端子;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的第一上端机构和第二上端机构;设置于所述机台用于供送线缆的送线机构;设置于所述机台的转运机构,所述转运机构包括:承载于所述机台的前后驱动件、连接于所述前后驱动件动力输出端的第一夹爪气缸;设置所述机台用于对线缆进行剥皮和裁切的剥皮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台的收料机构。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本装置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对线缆两端连续进行端子压接而无需人工调整的优点。调整的优点。调整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一体式双头接线加工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端子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一体式双头接线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现在电子设备或机电一体化产品中,由于工业化的大批量生产,需要大量的连接线用于电气信号连接设备的各功能部分。由于各种使用条件要求,部分连接线需要方便拆卸,使得这些连接线只能使用冷压端子进行连接,冷压端子在与导线连接的时候,可以采用人工压接,也可以采用机器压接,采用机器压接相对于人工压接可以显著提高生产速度,但目前的端子压线机多为半自动生产,需要人工上料和收料,并且在一端压接端子后,需要人工调整方向再对线缆另一端进行端子压接,需要反复装夹,不仅影响效率,还导致压接精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自动一体式双头接线加工设备,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全自动一体式双头接线加工设备,包括:
[0006]机台,所述机台设置有驱动座,所述驱动座一侧的两角分别倾斜形成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用于对线缆的两端压接端子;
[0007]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的第一上端机构和第二上端机构,所述第一上端机构和第二上端机构结构相同且设置方向相反,所述第一上端机构包括:转动式装配于所述机台的端子料盘、绕设于所述端子料盘的料带、转动式装配于所述机台且位于端子料盘一侧的废料盘、设置于所述第一上端机构的压接气缸、连接于所述第一压接气缸动力输出端的冲头、设置于所述机台且位于冲头下方的压线座、设置于所述机台且位于压线座后侧的凸边,所述料带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机台转动式装配有适配于所述定位孔的驱动齿轮;
[0008]设置于所述机台用于供送线缆的送线机构;
[0009]设置于所述机台的转运机构,所述转运机构包括:承载于所述机台的前后驱动件、连接于所述前后驱动件动力输出端的第一夹爪气缸、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夹爪气缸的第一夹线爪;
[0010]设置所述机台用于对线缆进行剥皮和裁切的剥皮机构;以及,
[0011]设置于所述机台的收料机构。
[0012]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通过送线机构将线缆输送剥皮机构,对线缆进行剥皮,剥皮后通过送线机构运送至压线座,通过第一上端机构的废料盘转动拉动用于分隔料带的保护带,带动端子料盘转动,料带从端子料盘释放并通过驱动齿轮旋转与定位孔啮合带动驱动,通过送线机构将线缆输送至料带位于压线座上方时,启动压接电缸驱动冲头向下运动,
从而对线缆一端进行端子压接,之后通过送线机构将端部压接好的线缆输送至剥皮机构,驱动第一夹爪气缸驱动第一夹线爪夹持段状线缆,同步进行裁切和对裁切后的段状线缆另一端剥皮,并启动前后驱动件将段状线缆带动至收料机构,通过收料机构将裁切的段状线缆输送至第二上端机构对段状线缆另一端进行上端,最后通过收料机构输送至一处进行收料。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送线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台一侧的绕线盘、设置于所述机台用于引进线缆的滑轮、至少一组设置于所述机台的纵向导向座、至少一组设置于纵向导向座一侧的横向导向座、分别设置于纵向导向座和横向导向座且适应性横向布置或纵向布置的导向轮、转动式装配于所述机台的转盘、设置于所述机台的导套、两组设置于所述转盘且位于导套两侧的驱动轮、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台且位于驱动轮输出端的稳定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台便于端子与料带脱离的脱料组件,每组驱动轮为两个且能够正反转动并互为逆时针转动。
[0014]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驱动轮能够驱动线缆向前或者向后运动,线缆通过横向导向座和纵向导向座进行校直,通过交错设置的导向轮对线缆的在绕线盘形成的弧度进行校直,并通过驱动轮和导向座之间的拉力进一进行调直,便于后续线输送压接或者剥皮位置的精准度,启动驱动轮相对转动驱动线缆向后运动至剥皮机构,剥皮后通过驱动轮带动线缆向前往回运动并同步转动转盘,使线缆对齐剥皮机构,再次启动驱动轮带动线缆向后运动至剥皮机构进行裁切和剥皮。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剥皮机构包括:两组承载于所述机台且能够上下靠近或者远离的夹座、分别设置于所述夹座的第一夹刀和第二夹刀,第一夹刀位于第二夹刀后方且高于第二夹刀,夹刀位于第一夹爪气缸下方。
[0016]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启动夹座驱动两组第一夹刀和第二夹刀靠近,使第二夹刀位于线缆绝缘层和线芯的交界处,通过第一夹刀对线缆进行切除保持第一段料头整齐,再启动驱动轮向后拉动线缆,从而通过第二夹刀对线缆端部进行剥皮,线缆端部上端后,使需要长度的第一段线缆另一端待剥皮处位于第一夹刀处,启动夹座使第一夹刀位于线缆绝缘层和线芯交界处,启动第一夹爪气缸夹持第一段线缆并启动前后驱动件向后拉动线缆,从而对第一段线缆进行剥皮,当需要长度的第一段线缆位于第一夹刀下方时,启动夹座对线缆进行切除得到第一段线缆,再通过前后驱动件将第一段线缆输送至收料机构,通过收料机构输送至第二上端机构进行上端并进行收料,之后再通过驱动轮使切除后的线缆本体端部待剥皮处位于第二夹刀下方,通过第二夹刀继续进行剥皮,第一夹刀和第二夹刀的间距与待剥皮长度相等,防止进行重复裁切线缆料头,同时第一夹刀和第二夹刀下方设置有通孔与废料桶连通,剥皮后的料头掉落进入废料桶集中回收。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收料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台的转动电机、连接于所述转动电机动力输出轴的转动臂、以及连接于所述转动臂端部下方的夹线气缸、设置于所述机台的驱动电缸、连接于所述驱动电缸动力输出端的第二夹爪气缸、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夹爪气缸的第二夹线爪,所述夹线气缸设置有夹爪。
[0018]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前后驱动件和第一夹线爪将段状线缆输送至第二夹爪线爪处,启动第二夹爪气缸和驱动电缸将段状线缆的另一端(线缆本体后切除形成的新端部)驱动至第二上端机构进行压接端子,上端后再通过夹线气缸和夹爪将段状线缆从第二夹线
爪上夹住,并通过转动臂移送收料。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稳定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台且位于转盘输出端一侧的固定座、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的转动杆、设置于一端连接于所述转动杆且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固定座的弹片,所述线缆由固定座从转动杆的下部穿插通过。
[0020]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驱动轮使线缆从转动杆穿插通过,能够避免线缆端部凸出过多导致飘动从而压接不精准。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脱料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压接气缸动力输出端的套座、活动穿插于所述套座的伸缩杆、以及连接于所述伸缩杆端部且能够抵接于所述转动杆顶部的推头,所述伸缩杆套设有弹簧一端抵接于推头且另一端抵接于套座。
[0022]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压接气缸下压时,带动套座继续下压,由于线缆位于转动杆下方,推头会首先接触转动杆将转动杆下压,转动杆压缩弹片转动,推头压缩弹簧并下压运动,使推杆和线缆压在端子上,料带设有定位孔的一侧位于凸从而通过推杆和线缆将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一体式双头接线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台,所述机台设置有驱动座,所述驱动座一侧的两角分别倾斜形成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用于对线缆的两端压接端子;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的第一上端机构和第二上端机构,所述第一上端机构和第二上端机构结构相同且设置方向相反,所述第一上端机构包括:转动式装配于所述机台的端子料盘、绕设于所述端子料盘的料带、转动式装配于所述机台且位于端子料盘一侧的废料盘、设置于所述第一上端机构的压接气缸、连接于所述第一压接气缸动力输出端的冲头、设置于所述机台且位于冲头下方的压线座、设置于所述机台且位于压线座后侧的凸边,所述料带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机台转动式装配有适配于所述定位孔的驱动齿轮;设置于所述机台用于供送线缆的送线机构;设置于所述机台的转运机构,所述转运机构包括:承载于所述机台的前后驱动件、连接于所述前后驱动件动力输出端的第一夹爪气缸、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夹爪气缸的第一夹线爪;设置所述机台用于对线缆进行剥皮和裁切的剥皮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台的收料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一体式双头接线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线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台一侧的绕线盘、设置于所述机台用于引进线缆的滑轮、至少一组设置于所述机台的纵向导向座、至少一组设置于纵向导向座一侧的横向导向座、分别设置于纵向导向座和横向导向座且适应性横向布置或纵向布置的导向轮、转动式装配于所述机台的转盘、设置于所述机台的导套、两组设置于所述转盘且位于导套两侧的驱动轮、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台且位于驱动轮输出端的稳定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台便于端子与料带脱离的脱料组件,每组驱动轮为两个且能够正反转动并互为逆时针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一体式双头接线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皮机构包括:两组承载于所述机台且能够上下靠近或者远离的夹座、分别设置于所述夹座的第一夹刀和第二夹刀,第一夹刀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军孙珍王敬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艾久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