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水虻转化餐厨垃圾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4782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水虻转化餐厨垃圾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水虻卵孵化成水虻初孵幼虫;(2)将所述水虻初孵幼虫转移至初孵物料上,培育2~3天,得到水虻幼虫;(3)对水虻幼虫投喂训食物料,培育2~4天,得到水虻苗虫;(4)将所述水虻苗虫接种至转化物料上,培育3~10天,得到水虻老熟幼虫。训食物料为预处理物料与初孵物料的复配料;转化物料为预处理物料与辅料的复配料;其中,预处理物料为将餐厨垃圾进行预处理后的物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水虻的生物学特性,不同时期的水虻匹配不同物料和喂养方式及喂养环境,不仅可以提高水虻苗虫的成活率,还能使水虻快速适应转化物料的环境,提高水虻转化餐厨垃圾的效率。水虻转化餐厨垃圾的效率。水虻转化餐厨垃圾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水虻转化餐厨垃圾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虻养殖
,特别地,涉及一种利用水虻转化餐厨垃圾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亮斑扁角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简称水虻)作为一种新兴的资源昆虫吸引了大批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对其研究利用。其幼虫在自然界和人工饲养环境以腐烂的有机物和动物粪便为食,并将这些有机废弃物快速转化为自身的生物量,其中老熟幼虫虫体蛋白质含量高达45%左右(干基),脂肪含量高达35%左右(干基),另外还含有丰富的中链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几丁质、抗菌肽、钙磷元素等营养物质。幼虫集中取食有机废弃物可以减少有机废弃物堆积造成的污染,抑制有害微生物扩繁,与蝇虫竞争领地以控制蝇虫滋生。经过亮斑扁角水虻幼虫过腹处理后的有机废弃物达到基本腐熟状态(GI≥60%),可作为有机肥原料、肥水料等。
[0003]餐厨垃圾约占城市生活垃圾总量的40~50%,其存储时间稍长即滋生病菌、蚊虫、蟑螂,影响居民健康。目前,城市参数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为卫生填埋和焚烧,少部分用堆肥方式处理。上述处理方式成本高,且极易造成二次污染。
[0004]水虻转化技术是以水虻作为资源昆虫,通过其自身的取食行为和消化作用,将餐厨垃圾中的有机成分在体内消化分解后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经采食后的餐厨垃圾会以虫沙形式从幼虫体外排出,在此过程中餐厨垃圾得到妥善化处置。但是现有的水虻转化技术未考虑其的生物学特性,繁育方式粗放,水虻成活率低,导致餐厨垃圾的转化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水虻转化餐厨垃圾的方法,以解决现有转化技术未考虑其的生物学特性,繁育方式粗放,水虻成活率低,导致餐厨垃圾的转化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利用水虻转化餐厨垃圾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1)将水虻卵孵化成水虻初孵幼虫;
[0008](2)将所述水虻初孵幼虫转移至初孵物料上,培育2~3天,得到水虻幼虫;
[0009](3)对所述水虻幼虫投喂训食物料,培育2~4天,得到水虻苗虫;
[0010](4)将所述水虻苗虫接种至转化物料上,培育3~10天,得到水虻老熟幼虫。
[0011]所述初孵物料为麦麸、小麦次粉、苜蓿粉、喷浆玉米皮,以及经过三相处理后的餐厨垃圾固渣中的一种或几种与辅料的复配料;所述训食物料为预处理物料与所述初孵物料的复配料;所述转化物料为所述预处理物料与辅料的复配料;
[0012]其中,所述预处理物料为将餐厨垃圾进行预处理后的物料。
[0013]进一步地,所述辅料包括谷糠、木屑、玉米芯粉和菌渣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4]进一步地,所述将餐厨垃圾进行预处理包括:
[0015]将餐厨垃圾进行分拣、过滤和破碎,得到预处理物料,所述预处理物料的含水率为70~80%,粒径为不超过8mm。
[0016]进一步地,预处理物料中预处理前的餐厨垃圾中包括厨余垃圾和餐饮垃圾,其中,厨余垃圾与餐饮垃圾的质量比不大于1:1。
[0017]进一步地,所述初孵物料的含水率为70~80%,所述初孵物料为麦麸、小麦次粉、苜蓿粉、喷浆玉米皮,以及经过三相处理后的餐厨垃圾固渣中的一种或几种与辅料的质量比为(2~4):1。
[0018]进一步地,所述训食物料的含水率为70~80%,所述训食物料中预处理物料与初孵物料的质量比不低于3:1。
[0019]进一步地,所述转化物料的含水率为70~80%,所述转化物料中预处理物料与辅料的质量比为不低于5:1,所述转化物料的碳氮比为20~30。
[0020]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水虻卵孵化成水虻初孵幼虫具体包括:将水虻虫卵在温度为29~31℃,相对湿度为65~75%的环境下孵化1~2天,得到水虻初孵幼虫。
[0021]进一步地,步骤(2)中的培育温度为26~30℃,相对湿度为65~75%;和/或步骤(3)中的培育温度为24~28℃,相对湿度为65~75%;和/或步骤(4)中培育温度为22~35℃,相对湿度为60~70%。
[0022]进一步地,步骤(4)中转化物料的布料密度为40

60kg/

;水虻苗虫的接种密度为100~200万头/吨物料,接种时水虻幼虫距离物料边缘为10~15cm。
[0023]进一步地,步骤(4)中培育水虻苗虫时将转化物料置于养殖架上,养殖架层间间隙不小于35cm,养殖架之间的风道高度不小于20cm。
[0024]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将麦麸、小麦次粉、苜蓿粉、喷浆玉米皮等农副产物,以及经过三相处理后的餐厨垃圾固渣中的一种或几种与辅料的复配料制成初孵物料;将餐厨垃圾进行预处理后与初孵物料复配后制成训食物料;将餐厨垃圾进行预处理后与辅料复配后制成转化物料。根据水虻的生物学特性,不同时期的水虻匹配不同物料和喂养方式及喂养环境。对初孵幼虫投喂初孵物料,对较大苗虫投喂训食物料,精细化孵育水虻苗虫,不仅可以提高水虻苗虫的成活率,还能使水虻快速适应转化物料的环境,提高水虻转化餐厨垃圾的效率。
[0026]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8]图1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为了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0]为了简便,本文仅明确地公开了一些数值范围。然而,任意下限可以与任何上限组合形成未明确记载的范围;以及任意下限可以与其它下限组合形成未明确记载的范围,同
样任意上限可以与任意其它上限组合形成未明确记载的范围。此外,尽管未明确记载,但是范围端点间的每个点或单个数值都包含在该范围内。因而,每个点或单个数值可以作为自身的下限或上限与任意其它点或单个数值组合或与其它下限或上限组合形成未明确记载的范围。
[0031]在本文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以上”、“以下”为包含本数,“一种或多种”中的“多种”的含义是两种及以上,“一个或多个”中的“多个”的含义是两个及以上。
[0032]目前国内外利用水虻幼虫处理有机废弃物(特别是餐厨垃圾)的工艺多种多样,其中转化区域就包括地槽式、皮带式、盘架式、盘垛式等方式。但复杂的有机废弃物成分、紧张的土地资源、严格的幼虫市场需求和追求的高效的转化效率对亮斑扁角水虻转化有机废弃物工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国内对水虻转化有机废弃物的研究大多处在个别生产节点的突破,没有一套完整的处理工艺。因此,如何对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水虻转化餐厨垃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水虻卵孵化成水虻初孵幼虫;(2)将所述水虻初孵幼虫转移至初孵物料上,培育2~3天,得到水虻幼虫;(3)对所述水虻幼虫投喂训食物料,培育2~4天,得到水虻苗虫;(4)将所述水虻苗虫接种至转化物料上,培育3~10天,得到水虻老熟幼虫。所述初孵物料为麦麸、小麦次粉、苜蓿粉、喷浆玉米皮,以及餐厨垃圾经过三相处理后得到餐厨垃圾固渣中的一种或几种与辅料的复配料;所述训食物料为预处理物料与所述初孵物料的复配料;所述转化物料为所述预处理物料与辅料的复配料;其中,所述预处理物料为将餐厨垃圾进行预处理后的物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水虻转化餐厨垃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包括谷糠、木屑、玉米芯粉和菌渣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水虻转化餐厨垃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餐厨垃圾进行预处理包括:将餐厨垃圾进行分拣、过滤和破碎,得到预处理物料,所述预处理物料的含水率为70~80%,粒径为不超过8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水虻转化餐厨垃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处理物料中预处理前的餐厨垃圾中包括厨余垃圾和餐饮垃圾,其中,厨余垃圾与餐饮垃圾的质量比不大于1: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水虻转化餐厨垃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孵物料的含水率为70~80%,所述初孵物料为麦麸、小麦次粉、苜蓿粉、喷浆玉米皮,以及餐厨垃圾经过三相处理后得到餐厨垃圾固渣中的一种或几种与辅料的复配料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小朋宋开宇唐山青陈焕武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