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正时罩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4709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罩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正时罩盖,包括第一罩盖,第二罩盖,发动机安置槽,罩盖顶角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内壁设置有连接螺纹,第一发动机安置槽内壁设置有第一碰撞缓冲垫,罩盖侧表面设置有连接垫,连接孔内设置有连接螺杆,连接螺杆侧壁设置有螺纹杆螺纹,第二发动机安置槽内壁设置有第二碰撞缓冲垫,第二发动机安置槽中设置有中部设置有曲轴,第二罩盖表面设置有冷却液输入口,冷却液输入口并列设置有冷却液回流口,第二罩盖内部开设有冷却液流动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缓冲垫和连接垫减少了设备间的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通过设置冷却系统,可以为设备散热,提升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正时罩盖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罩盖设备
,具体为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正时罩盖。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盖(又称发动机罩)是最醒目的车身构件,是买车者经常要察看的部件之一。对发动机盖的主要要求是隔热隔音、自身质量轻、刚性强正时罩:顾名思义,就是多由铝合金铸造件,固定在发动机侧面,与缸体连接,用于保护正时齿轮及链条,一般不受力,结构简单,上方与气缸盖罩连接,下方与油底壳连接,下端有一个曲轴油封孔,加工过程较为简单。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4]1、现有的发动机罩盖连接部位才在磨损的问题,影响机器使用消耗;
[0005]2、现有的发动机罩盖在发动机工作时会产生热量堆积的问题,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正时罩盖,解决了现今存在的部件碰撞磨损,工作过热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正时罩盖,包括第一罩盖顶角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内壁设置有第一连接螺纹,所述第一罩盖右侧开设有第一发动机安置槽,所述第一发动机安置槽内壁设置有第一碰撞缓冲垫,所述第一罩盖右侧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垫,所述第一连接孔内设置有连接螺杆,所述连接螺杆顶端设置有连接螺栓头,所述连接螺杆侧壁设置有螺纹杆螺纹,所述第一罩盖右侧设置有第二罩盖,所述第二罩盖左侧表面设置有第二连接垫,所述第二罩盖左侧顶角凿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内设置有第二连接螺纹,所述第二罩盖左侧凿设有第二发动机安置槽,所述第二发动机安置槽内壁设置有第二碰撞缓冲垫,所述第二发动机安置槽中设置有中部设置有曲轴,所述第二罩盖表面设置有冷却液输入口,所述冷却液输入口并列设置有冷却液回流口,所述第二罩盖内部开设有冷却液流动室。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有五组,所述第一连接孔分别凿设于第一罩盖五个顶角处,且贯穿第一罩盖、第一连接垫,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有五组,所述第二连接孔分别凿设于第二罩盖五个顶角处,且贯穿第二连接垫。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纹杆螺纹凿设于连接螺杆表面,所述第一连接螺纹凿设于第一连接孔内壁,所述第二连接螺纹凿设于第二连接孔内壁,所述螺纹杆螺纹与第一连接螺纹、第二连接螺纹相适配,且存在活动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罩盖与第二罩盖边缘相吻合。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却液流动室凿设于第二罩盖内壁,所述冷却液流动室连通冷却液输入口、冷却液回流口。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碰撞缓冲垫嵌设于第一罩盖凿设
第一发动机安置槽底部,所述第二碰撞缓冲垫嵌设于第二罩盖凿设第二发动机安置槽底部。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垫焊接于第一罩盖右侧外壁,所述第二连接垫焊接于第二罩盖左侧外壁。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正时罩盖,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正时罩盖,通过在第一罩盖和第二连接罩盖的连接部位设置有连接垫,在发动机安置槽底端设置有发动机碰撞缓冲垫,通过连接垫缓解第一罩盖和第二罩盖在连接部位的摩擦冲击,通过缓冲垫固定发动机,同时减少发动机与罩盖之间的碰撞摩擦,解决了设罩盖与发动机之间的磨损问题,达到了延长发动机和罩盖使用寿命的问题。
[0016]2、该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正时罩盖,通过在第二罩盖表面设置冷却液输入口,使冷却液经过冷却液流动室,从罩盖内乃至发动机表面吸收热能后,从第二罩盖表面冷却液回流口流出重新冷却,完成了给罩盖乃至发动机降温的目的,解决了罩盖热性形变、发动机过热导致效率低下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正视视解析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第二罩盖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第二罩盖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第一罩盖;2、第二罩盖;3、第二连接孔;4、连接螺栓头;5、连接螺杆;6、螺纹杆螺纹;7、第一连接孔;8、第一连接螺纹;9、第一碰撞缓冲垫;10、第一发动机安置槽;11、第一连接垫;12、第二连接垫;13、第二连接螺纹;14、第二发动机安置槽;15、第二碰撞缓冲垫;16、冷却液流动室;17、曲轴;18、冷却液输入口;19、冷却液回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4,本实施方案中: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正时罩盖,包括包括第一罩盖1,第一罩盖1顶角开设有第一连接孔7,用于安置连接螺杆5,第一连接孔7内壁设置有第一连接螺纹8,用于螺旋连接螺杆,第一罩盖1右侧开设有第一发动机安置槽10,用于放置发动机,第一发动机安置槽10内壁设置有第一碰撞缓冲垫9,用于缓冲,第一罩盖1右侧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垫11,用于缓冲,第一连接孔7内设置有连接螺杆5,用于连接罩盖,连接螺杆5顶端设置有连接螺栓头4,用于控制螺栓,连接螺杆5侧壁设置有螺纹杆螺纹6,螺旋连接连接孔,第一罩盖1右侧设置有第二罩盖2,用于组成发动机罩盖,第二罩盖2左侧表面设置有第二连接垫12,用于缓冲,第二罩盖2左侧顶角凿设有第二连接孔3,用于连接螺杆,第二连接
孔3内设置有第二连接螺纹13,用于螺旋连接螺纹杆螺纹6,第二罩盖2左侧凿设有第二发动机安置槽14,用于安置发动机,第二发动机安置槽14内壁设置有第二碰撞缓冲垫15,用于缓冲,第二发动机安置槽14中设置有中部设置有曲轴17,转换连接杆传输的力,第二罩盖2表面设置有冷却液输入口18,用于输入冷却液,冷却液输入口18并列设置有冷却液回流口19,用于回收冷却液,第二罩盖2内部开设有冷却液流动室16,用于放置冷却液。
[0024]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孔7设置有五组,第一连接孔7分别凿设于第一罩盖1五个顶角处,且贯穿第一罩盖1、第一连接垫11,第二连接孔3设置有五组,第二连接孔3分别凿设于第二罩盖2五个顶角处,且贯穿第二连接垫12,通过螺栓连接连接孔将连接垫和罩盖连接成整体,五组连接孔能起到稳定的作用;螺纹杆螺纹6凿设于连接螺杆5表面,第一连接螺纹8凿设于第一连接孔7内壁,第二连接螺纹13凿设于第二连接孔3内壁,螺纹杆螺纹6与第一连接螺纹8、第二连接螺纹13相适配,且存在活动连接,通过螺纹杆上螺纹与螺纹孔内螺纹适配接使螺栓可以活动连接于螺纹孔中;螺纹杆螺纹6凿设于连接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正时罩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罩盖(1),所述第一罩盖(1)顶角开设有第一连接孔(7),所述第一连接孔(7)内壁设置有第一连接螺纹(8),所述第一罩盖(1)右侧开设有第一发动机安置槽(10),所述第一发动机安置槽(10)内壁设置有第一碰撞缓冲垫(9),所述第一罩盖(1)右侧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垫(11),所述第一连接孔(7)内设置有连接螺杆(5),所述连接螺杆(5)顶端设置有连接螺栓头(4),所述连接螺杆(5)侧壁设置有螺纹杆螺纹(6),所述第一罩盖(1)右侧设置有第二罩盖(2),所述第二罩盖(2)左侧表面设置有第二连接垫(12),所述第二罩盖(2)左侧顶角凿设有第二连接孔(3),所述第二连接孔(3)内设置有第二连接螺纹(13),所述第二罩盖(2)左侧凿设有第二发动机安置槽(14),所述第二发动机安置槽(14)内壁设置有第二碰撞缓冲垫(15),所述第二发动机安置槽(14)中设置有中部设置有曲轴(17),所述第二罩盖(2)表面设置有冷却液输入口(18),所述冷却液输入口(18)并列设置有冷却液回流口(19),所述第二罩盖(2)内部开设有冷却液流动室(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正时罩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7)设置有五组,所述第一连接孔(7)分别凿设于第一罩盖(1)五个顶角处,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健顾敏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德申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