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路面拼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4437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3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新旧路面拼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涉及道路施工领域,其中,新旧路面拼接结构包括旧基层以及拼接于旧基层一侧的新基层,所述旧基层靠近新基层的一侧表面自上而下朝向新基层倾斜,所述新基层和旧基层上方铺设有水泥通铺层;所述旧基层和新基层之间设有用于将新基层与旧基层之间的积水导流至道路两侧的导流机构以及用于将导流机构固定安装于旧基层上的固定机构;本申请中的导流机构能够将旧基层与新基层之间的积水导流至道路两侧,减少旧基层与新基层之间的缝隙中的积水积存、新旧路面中的部分结构层的沉降以及损坏,改善路面结构产生纵向裂缝的问题,增强新旧路面之间的连接强度。面之间的连接强度。面之间的连接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旧路面拼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道路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旧路面拼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高速公路及市政道路车流量也逐年增加,许多道路没有达到使用年限,交通量就已经饱或趋于饱和,饱和后的公路面临的改进措施基本上是两个,一是修建复线,二是在原有公路的基础上进行扩建拓宽。公路扩建拓宽具有投资少、节约土地的优势,在地质、环境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采用。其中,公路改扩建项目中新老路面的拼接效果直接影响路面的建设质量和路面的使用寿命,如何有效地对新老路面进行拼接,减少拼接处路面病害的发生,一直是改扩建工程施工的难点,也是其关键技术之一。
[0003]相关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14938907U的一篇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公路扩建用新旧路面拼接结构,其包括旧基层,旧基层的一侧拼接有新基层,所述旧基层与新基层呈多级阶梯状拼接,从而增大新旧路基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拼接处产生的剪应力和基底拉应力;新基层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在原地面上的底部砂石层、土填筑、填料层、顶部碎石层,通过在土填筑与填料层之间设置有中部砂石层,填料层、顶部碎石层之间设有双向土工格栅,有效的提高了拼接处的密实度;该技术处理好了新老路基的衔接问题,减少了新老路基之间的差异沉降,保证了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和均匀性。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发现:改扩建公路在通行过程中,由于新旧路面一般均由砂石层、土填筑、填料层以及顶部碎石层等结构层构成,各结构层综合导水能力有限,下雨天的雨水以及洒水车洒至路面上的养护用水易进入新旧路面之间的缝隙并于缝隙中积存产生积水。随着积水积存,积水易自新旧路面之间的缝隙渗入新旧路面的结构层中,使得新旧路面中的部分结构层发生沉降,进而造成新旧路面的结构层损坏、致使路面结构产生纵向裂缝,使得新旧路面之间的连接不够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新旧路面之间的缝隙中易积存积水并导致新旧路面结构层受损、致使路面结构产生纵向裂缝,进而导致新旧路面之间连接不够稳定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新旧路面拼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旧路面拼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旧路面拼接结构,包括旧基层以及拼接于旧基层一侧的新基层,所述旧基层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设的灰土层、碎石粒料层和沥青混合料层,所述新基层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设的路床层和水稳层,所述灰土层、碎石粒料层和沥青混合料层靠近新基层的一侧表面自上而下朝向新基层倾斜,所述新基层和旧基层上方铺设有水泥通铺层,所述水泥通铺层下部位于碎石粒料层与水稳层之间;所述旧基层和新基层之间设有用于将新基层与旧基层之间的积水导流至道路两侧的导流机构以及用于将导流机构固定安装于旧基层上
的固定机构。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改扩建公路的过程中,采用固定机构将导流机构固定安装于旧基层上,使导流机构能够在旧基层与新基层之间将旧基层与新基层之间的积水导流至道路两侧,减少旧基层与新基层之间的缝隙中的积水积存,从而减少新旧路面中的部分结构层的沉降、减少新旧路面的结构层损坏,改善路面结构产生纵向裂缝的问题。
[0008]可选的,所述导流机构包括铺设于灰土层、碎石粒料层和沥青混合料层靠近新基层的一侧表面上的导流板以及覆盖于导流板顶部的渗水盖板,所述导流板内设有多条上下两端开口的导流通道,所述渗水盖板覆盖于导流通道上方并用于将渗水盖板顶部积水导流至导流通道内,且所述渗水盖板顶面位于沥青混合料层顶面与水泥通铺层底面之间;所述导流通道下端延伸至灰土层与路床层之间且端部伸出道路两侧边沿。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板能够在灰土层、碎石粒料层、沥青混合料层整体与新基层之间对新基层和旧基层进行阻隔,使得从新旧基层之间的缝隙顶部下渗的雨水及养护用水等积水能够与渗水盖板接触,并从渗水盖板流至导流通道内,最后沿导流通道从道路中的新旧基层之间排出道路;在此过程中,渗水盖板和导流板对积水进行了较好的导流,导流板和渗水盖板相配合,整体较为方便且有效地对雨水进行了导流、排放,有效减少了新旧路面/基层之间的缝隙中的积水积存。
[0010]可选的,所述导流机构还包括设于碎石粒料层上方的渗水砖层,所述渗水砖层铺设于导流板上,且位于所述碎石粒料层上方的导流板上侧沿道路宽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组与导流通道相连通的导流口,所述导流口位于渗水砖层下方且导流口开口朝上。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或养护用水等积水能够透过渗水砖层下渗并从导流口流至导流通道内;从而,从新基层逐渐下渗的积水能够在下渗过程中经由渗水砖层下渗至导流通道内,实现对新基层下渗的积水的收集和排放,使得积水不易从新基层下渗至新旧基层之间的缝隙中,进一步减少新旧路面/基层之间的缝隙中的积水积存。
[0012]可选的,所述导流板上沿道路宽度方向开设有多个连通碎石粒料层与水泥通铺层的连通口,所述连通口位于相邻的两组导流口之间;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导流板连通口处的连接网,所述连接网表面设有凸起。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通口与连接网的配合作用下,工作人员浇筑混凝土砂浆等材料对新旧基层之间的间隙进行通铺的过程中,混凝土砂浆能够透过连通口至与旧基层中的碎石粒料层相接触,且部分混凝土砂浆能够渗入碎石粒料层中,与碎石粒料层靠近新基层的一侧相凝结,部分与新基层相凝结;随着混凝土砂浆的逐渐凝固,水泥通铺层与连接网凝结为一体,实现对连接网、旧基层中以及新基层的连接固定;从而,固定机构能够较为牢靠地将导流机构固定安装于旧基层上。
[0014]可选的,所述连通口位于碎石粒料层靠近水泥通铺层的一侧;位于所述碎石粒料层上方的导流板上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引流槽,所述引流槽沿道路宽度方向自上而下延伸,且所述引流槽下端开口与导流口相连通。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流槽与导流口相配合,能够将自新基层下渗的、停留于新基层与导流板之间的积水导流至导流口中,从而减少自新基层下渗的、停留于新基层与导流板之间的积水渗入新基层,减少积水对新基层结构层的损坏。
[0016]可选的,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固定套管以及填充于固定套管内的水泥砂浆层,所
述固定套管一端贯穿碎石粒料层并插入灰土层中、另一端伸入水泥通铺层内,且所述固定套管周壁上开设有连通固定套管内腔与外部的连接孔。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套管与水泥砂浆层配合,有效地将碎石粒料层、灰土层、导流板以及水泥通铺层连接起来,在实现了对导流板在旧基层上的进一步固定安装的同时,增强了新旧基层之间的连接,使得新旧基层整体结构更为稳定,使得新旧路面的结构层不易发生沉降。
[0018]可选的,所述水泥砂浆层与水泥通铺层一体浇筑形成。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水泥砂浆层的材料易取得,且浇筑过程较为连贯,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施工;另一方面,碎石粒料层、灰土层、导流板以及水泥通铺层之间的连接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旧路面拼接结构,包括铺设于路基(1)表面的旧基层(2)以及拼接于旧基层(2)一侧的新基层(3),所述旧基层(2)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设的灰土层(21)、碎石粒料层(22)和沥青混合料层(23),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基层(3)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设的路床层(31)和水稳层(32),所述灰土层(21)、碎石粒料层(22)和沥青混合料层(23)靠近新基层(3)的一侧表面自上而下朝向新基层(3)倾斜,所述新基层(3)和旧基层(2)上方铺设有水泥通铺层(6),所述水泥通铺层(6)下部位于碎石粒料层(22)与水稳层(32)之间;所述旧基层(2)和新基层(3)之间设有用于将新基层(3)与旧基层(2)之间的积水导流至道路两侧的导流机构(4)以及用于将导流机构(4)固定安装于旧基层(2)上的固定机构(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旧路面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机构(4)包括铺设于灰土层(21)、碎石粒料层(22)和沥青混合料层(23)靠近新基层(3)的一侧表面上的导流板(41)以及覆盖于导流板(41)顶部的渗水盖板(42),所述导流板(41)内设有多条上下两端开口的导流通道(411),所述渗水盖板(42)覆盖于导流通道(411)上方并用于将渗水盖板(42)顶部积水导流至导流通道(411)内,且所述渗水盖板(42)顶面位于沥青混合料层(23)顶面与水泥通铺层(6)底面之间;所述导流通道(411)下端延伸至灰土层(21)与路床层(31)之间且端部伸出道路两侧边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旧路面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机构(4)还包括设于碎石粒料层(22)上方的渗水砖层(43),所述渗水砖层(43)铺设于导流板(41)上,且位于所述碎石粒料层(22)上方的导流板(41)上侧沿道路宽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组与导流通道(411)相连通的导流口(412),所述导流口(412)位于渗水砖层(43)下方且导流口(412)开口朝上。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新旧路面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41)上沿道路宽度方向开设有多个连通碎石粒料层(22)与水泥通铺层(6)的连通口(413),所述连通口(413)位于相邻的两组导流口(412)之间;所述固定机构(5)包括固定安装于导流板(41)连通口(413)处的连接网(51),所述连接网(51)表面设有凸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旧路面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口(413)位于碎石粒料层(22)靠近水泥通铺层(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大军杨延新张忠丁敬荣韩磊
申请(专利权)人:聊城市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