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型渡槽内外模板同步就位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4381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U型渡槽内外模板同步就位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门架、底模、内模、外模,所述内模为各相邻模块相互铰接或闭合连接的分块结构;还包括控制外模、内模横向移动及内模各个分块翻转的启闭机构;所述门架带有便于前后移动的行走轮;所述底模位于门架底部的中间位置,用于连接两侧对称设置的外模;所述内模设在外模内侧,与外模、底模组合形成一U型渡槽浇筑腔体;所述内模、外模分别与上横梁滑动连接,可沿上横梁横向滑动。方法采用上述的U型渡槽内外模板同步就位装置进行。本发明专利技术模板系统可跨墩分节移运,实现内外模同时就位,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施工效率。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型渡槽内外模板同步就位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工渡槽模板
,尤其涉及一种U型渡槽内外模板同步就位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渡槽是输送渠道水流跨越河渠、道路、山冲等的架空输水建筑物,是灌区水工建筑物中应用最广的交叉建筑物之一。U型渡槽结构常为非闭合截面,结构线型复杂,槽壁较单薄,施工阶段自重应力集中于槽底,跨中断面根部受弯明显,按常规梁体结构实施落模会存在截面根部开裂的风险。现行施工方法是采用木制模板,分期将整个渡槽浇筑而成。此工艺使得整节渡槽在水平方向上存在分期浇筑缝,浇筑缝的不同期混凝土结合面,常因施工缺陷而渗水。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公开号为CN21308671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U型渡槽桁架式全钢模板,包括钢底板、支撑架、外侧模、底模和内模;内模和外侧模间形成U型渡槽浇筑腔体,内模与外模外侧模之间设有钢筋笼,内模上设有多个浇筑孔施工孔。该专利提供的模板能够使渡槽钢筋砼混凝土一次成型施工。但该类U形渡槽模板结构较为固定,模板拆装过程复杂,模板系统很难跨墩移运,影响了紧后工序的开展,具有物资消耗较大,施工效率不理想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模板系统能跨墩移运一次就位,实现内外模同时就位,能减少物资消耗,提高施工效率的U型渡槽结构的施工装置及方法。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U型渡槽内外模板同步就位装置,由若干个节段单元组成,每个基本节段单元均包括:门架、底模、内模、外模,所述内模为各相邻模块相互铰接或闭合连接的分块结构;还包括控制外模、内模横向移动及内模各个分块翻转的启闭机构;所述门架包括用以悬挂外模和内模的上横梁以及用以支撑上横梁的立柱,所述立柱底部带有便于门架前后移动的行走轮;所述底模位于门架底部的中间位置,用于连接两侧对称设置的外模;所述内模设在外模内侧,与外模、底模组合形成一U型渡槽浇筑腔体;所述内模、外模分别与上横梁滑动连接,可沿上横梁横向滑动。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8]所述上横梁上端设置有通过吊杆同外模固定连接、可沿上横梁横向移动的滑车;所述上横梁下端设置有用以连接内模的下翼缘板;所述底模包括两个相互对称的底模支撑,还包括将两个底模支撑横向连接在一起的底模拉杆。
[0009]所述内模包括对称设置有两组的上内模、中内模、下内模,和位于内模底部中间位置的一封底模,还包括用以连接内模与门架的撑架;其中上内模一端铰接于撑架顶部,另一
端与中内模闭合连接;所述下内模固定连接于撑架的底部,所述中内模、下内模、封底模相邻模块间互相铰接;所述内模各个模块的内侧都设有加劲板。
[0010]所述撑架由两个对称设置的F形架组成,所述F形架包括上伸臂梁、下伸臂梁、撑架立柱;所述上伸臂梁与门架的上横梁底部贴合;所述上伸臂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使撑架同上横梁滑动连接的、扣于上横梁下翼缘板的钩轮;所述钩轮外部设有加劲板,内部设有便于钩轮沿上横梁横向移动的滚轮;所述上内模与上伸臂梁铰接、所述中内模与撑架的下伸臂梁、撑架立柱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内模与撑架上还设有多个用以在混凝土浇筑前,安装横撑丝杆的施工孔。
[0011]所述启闭机构包括控制外模横向移动的第一横移装置、共同控制撑架横向移动的第二横移装置与第三横移装置,还包括使下内模与撑架相连接、控制下内模升降的下内模升降装置。
[0012]所述启闭机构还包括控制内模各个模块开合的启闭连杆,所述启闭连杆包括由两组第一撑杆与第二撑杆铰接形成的L形连杆,还包括驱动L型连杆机构牵引模板开合、位于L形连杆内侧的油缸;所述油缸包括设有一伸缩杆的伸缩端,和容纳伸缩杆的筒形端,所述油缸的伸缩端同时与两根第一撑杆铰接,所述油缸的筒形端与第二撑杆位于同一侧。
[0013]所述的第一横移装置包括固定在上横梁上端、为滑车提供横向驱动力的横移油缸,所述油缸的筒形端与上横梁固定连接,伸缩端同滑车固定连接;
[0014]所述第二横移装置包括固定在上横梁底部、为撑架提供横向牵引力的横移油缸;所述油缸的筒形端与上横梁固定连接,伸缩端与设置在撑架上伸臂中部的上横移支腿固定连接;
[0015]所述第三横移装置包括由4根斜撑杆与一油缸组成的X形机构,所述斜撑杆一端与F形架的撑架立柱铰接,一端与油缸的伸缩端或筒形端铰接;
[0016]所述下内模升降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撑架立柱和下伸臂梁的下端的提升油缸,所述油缸的筒形端同撑架固定连接,伸缩端与下内模的加劲板固定连接。
[0017]所述上内模连接有控制其开合的第一启闭连杆;所述第一启闭连杆的第一撑杆与上内模的加劲板铰接,第二撑杆与油缸的筒形端同上横移支腿铰接;
[0018]所述中内模连接有控制其开合的第二启闭连杆,所述第二启闭连杆的第一撑杆与中内模的加劲板铰接,第二撑杆与油缸的筒形端同下内模的加劲板铰接;
[0019]所述下内模连接有控制其开合的第三启闭连杆,所述第三启闭连杆的第一撑杆与封底模的加劲板铰接,第二撑杆与油缸的筒形端同下内模的加劲板铰接。
[0020]一种U型渡槽内外模板同步就位方法,应用上述的U型渡槽内外模板同步就位装置进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1]S1:搭设第n跨支架平台;
[0022]S2:搭设第n+1跨支架平台,同步安装第n跨的底模和安装底模范围内的外层钢筋;
[0023]S3:搭设第n+2跨支架平台,同步安装第n+1跨底模,安装底模范围内的外层钢筋;逐段将基本节段单元的门架携带内模及外模移运就位至第n跨支架平台,直至整跨基本单元移运就位,安装内模及外模范围内的外层钢筋;
[0024]S4:浇筑第n跨混凝土,当混凝土强度满足后,内外模脱模后,过门架携带第n跨内模及外模一次性就位至n+1跨,安装钢筋;
[0025]S5:将第n跨底模通过吊装转运至n+2跨支架平台并安装,浇筑第n+1跨的混凝土;
[0026]S6:继续按步骤S1至S5循环工序,直至完工。
[002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28]在步骤S1

S3中搭设的支架平台铺设有与门架行走轮相适配的、便于门架移动的轨道。
[0029]在步骤S3中,内模与外模安装过程,装置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0030]S31:通过第二横移装置与第三横移装置共同作用,将撑架横向撑开;通过下内模升降装置,将下内模及中内模竖直移动就位,安装底模高度范围内的内层钢筋;
[0031]S32:通过外模横移油缸牵引外模向内移动并就位;
[0032]S33:通过第二启闭连杆将中内模翻转就位,安装中内模高度范围内的内外层钢筋;
[0033]S34:通过第一启闭连杆将上内模翻转就位,安装上内模高度范围内的内外层钢筋;
[0034]S35:安装撑架、内模间的横撑丝杆并锁定。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型渡槽内外模板同步就位装置,由若干个节段单元组成,每个基本节段单元均包括:门架(1)、底模(2)、内模(3)、外模(4),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3)为各相邻模块相互铰接或闭合连接的分块结构;还包括控制外模(4)、内模(3)横向移动及内模(3)各个分块翻转的启闭机构;所述门架(1)包括用以悬挂外模(4)和内模(3)的上横梁(11)以及用以支撑上横梁(11)的立柱(12),所述立柱(12)底部带有便于门架(1)前后移动的行走轮(16);所述底模(2)位于门架(1)底部的中间位置,用于连接两侧对称设置的外模(4);所述内模(3)设在外模(4)内侧,与外模(4)、底模(2)组合形成一U型渡槽浇筑腔体;所述内模(3)、外模(4)分别与上横梁(11)滑动连接,可沿上横梁(11)横向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渡槽内外模板同步就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11)上端设置有通过吊杆(17)同外模(4)固定连接、可沿上横梁(11)横向移动的滑车(14);所述上横梁(11)下端设置有用以连接内模(3)的下翼缘板(15);所述底模(2)包括两个相互对称的底模支撑(21),还包括将两个底模支撑(21)横向连接在一起的底模拉杆(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型渡槽内外模板同步就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3)包括对称设置有两组的上内模(31)、中内模(32)、下内模(33)和位于内模(3)底部中间位置的一封底模(34),还包括用以连接内模(3)与门架(1)的撑架(5);所述上内模(31)一端铰接于撑架(5)顶部,另一端与中内模(32)闭合连接;所述下内模(33)与撑架(5)固定连接,所述中内模(32)、下内模(33)、封底模(34)相邻模块间互相铰接;所述内模(3)各个模块的内侧都设有加劲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U型渡槽内外模板同步就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架(5)由两个对称设置的F形架(51)组成,所述F形架(51)包括上伸臂梁(52)、下伸臂梁(53)、撑架立柱(54);所述上伸臂梁(52)与门架(1)的上横梁(11)底部贴合;所述上伸臂梁(5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使撑架(5)同上横梁(11)滑动连接的、扣于上横梁(11)下翼缘板(15)的钩轮(55);所述钩轮(55)外部设有加劲板,内部设有便于钩轮(55)沿上横梁(11)横向移动的滚轮;所述上内模(31)与上伸臂梁(52)铰接、所述下内模(33)与撑架(5)的下伸臂梁(53)、撑架立柱(54)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内模(3)与撑架(5)上还设有多个用以在混凝土浇筑前,安装横撑丝杆(9)的施工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U型渡槽内外模板同步就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启闭机构包括控制外模(4)横向移动的第一横移装置(41)、共同控制撑架(5)横向移动的第二横移装置(42)与第三横移装置(43),还包括使下内模(33)与撑架(5)相连接、控制下内模(33)升降的下内模升降装置(58)。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U型渡槽内外模板同步就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启闭机构还包括控制内模(3)各个模块开合的启闭连杆(6),所述启闭连杆(6)包括由两组第一撑杆(64)与第二撑杆(65)铰接形成的L形连杆,还包括驱动L型连杆机构牵引模板开合、位于L形连杆内侧的油缸(7);所述油缸(7)包括设有一伸缩杆的伸缩端(71)和容纳伸缩杆的筒形端(72),所述油缸(7)的伸缩端(71)同时与两根第一撑杆(64)铰接,所述油缸(7)的筒形端(72)与第二撑杆(65)位于同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U型渡槽内外模板同步就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横移装置(41)包括固定在上横梁(11)上端、为滑车(14)提供横向驱动力的横移油缸(7),所述油缸(7)的筒形端(72)与上横梁(11)固定连接,伸缩端(71)同滑车(14)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横移装置(42)包括固定在上横梁(11)底部、为撑架(5)提供横向牵引力的横移油缸(7);所述油缸(7)的筒形端(72)与上横梁(11)固定连接,伸缩端(71)与设置在撑架(5)上伸臂中部的上横移支腿(56)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移装置(43)包括由4根斜撑杆与一油缸(7)组成的X形机构,所述斜撑杆一端与F形架(51)的撑架立柱(54)铰接,一端与油缸(7)的伸缩端(71)或筒形端(72)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逆进金卫东姚胜泉佘蝉眉陈志罗检萍李建军沈捍明高彦鹏潘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