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儿科检查辅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64175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儿科检查辅助系统,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包括对儿童患者的检查体位进行支撑固定的支撑模块、调节所述支撑模块以对儿童患者进行适配固定的适配模块、通过对儿童患者的肢体进行自适应固定以将儿童患者稳定固定于所述支撑模块上的固定模块、配合设置于所述支撑模块上以对儿童患者的体温进行监测和调节的温度调节模块、和对所述支撑模块自动铺设换消毒垫的换取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儿童患者的适配固定以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对儿童患者的检查效率。以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对儿童患者的检查效率。以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对儿童患者的检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儿科检查辅助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儿科检查辅助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临床上在儿科为儿童进行检查过程时,需要切换多种检查工具,操作较为繁琐,且在医院儿科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儿童天性好动,自控能力差,很多时候不能长时间静坐以配合检查,需要多个人的协助完成,操作比较麻烦、费时费力,给给医务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难度。
[0003]本实验团队长期针对儿科检查治疗的相关技术进行大量相关记录资料的浏览和研究,同时依托相关资源,并进行大量相关实验,经过大量检索发现存在的现有技术如现有技术公开的KR101361934B1、KR101303004B1、CN107802351B、和CN112023221A,如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儿科用辅助检查设备。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转移本人注意力、提高检查效率、检查效果好、节省时间的儿科用辅助检查设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儿科用辅助检查设备,包括有箱体等;箱体的底部四角处均安装有支腿,箱体顶部连接有框体,箱体内底部中间设有驱动装置,箱体内上部设有升降装置,驱动装置和升降装置配合。本专利技术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升降装置和敲锣装置运行。
[0004]为了解决本领域普遍存在对不同儿童患者的固定效果差异、造成儿童患者的舒适度低等等问题,作出了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本邻域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儿科检查辅助系统。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儿科检查辅助系统,所述儿科辅助系统包括对儿童患者的检查体位进行支撑固定的支撑模块、调节所述支撑模块以对儿童患者进行适配固定的适配模块、通过对儿童患者的肢体进行自适应固定以将儿童患者稳定固定于所述支撑模块上的固定模块、配合设置于所述支撑模块上以对儿童患者的体温进行监测和调节的温度调节模块、和对所述支撑模块自动铺设换消毒垫的换取模块;
[0008]其中,所述支撑模块包括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内部的连通通道,设置于所述支撑板内部且于所述连通通道互相独立作业的作业腔、从所述连通通道的其中一端贯出支撑板的其中一侧板壁上的第一通道口,从所述连通通道的另一端贯出支撑板的另一侧板壁上的第二通道口,一端从所述第一通道口贯入至所述连通通道内进而能够至少部分活动配合于所述连通通道内的第一活动板,一端从所述第二通道口贯入至所述连通通道内进而至少部分活动配合于所述连通通道内的第二活动板,敷设于所述支撑板的上板壁的乳胶垫,若干个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的上板壁的凹槽,部分囊衣固定于所述凹
槽的槽底壁的气囊件,分别敷设于所述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的上板壁且依次对至少一个所述凹槽进行覆盖遮挡的柔性垫、设置于所述槽底壁上且与所述气囊件内连通的通气孔、通过相应通气导管分别与所述通气孔连通设置进而分别对相应气囊件的充气量进行调节的充气设备,和分别将所述支撑板、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水平固定于地面的预设距离上方且驱动所述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相对所述支撑板进行移动配合的活动支撑机构;
[0009]其中,以相邻设置的凹槽的凹槽开口之间的上板壁区域为上间隔壁,且所述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内部为空腔区域的结构,以所述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和支撑板的长度方向的两个侧壁分别为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和支撑板的外侧壁,以所述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和支撑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个侧壁分别为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和支撑板的端侧壁,以所述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和支撑板的顶端分别为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和支撑板的上板壁,所述第一通道口和第二通道口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相对设置的两个端侧壁上,以所述支撑板的作业腔、第一活动板的空腔区域以及所述第二活动板的空腔区域分别为所述支撑板、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的内部空腔。
[0010]进一步的,所述适配模块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活动板的远离所述支撑板的端侧壁上的第一识别杆、固定于所述第二活动板的远离所述支撑板的端侧壁的第二识别杆、矩阵嵌设于所述第一识别杆的上板壁的第一红外传感器、矩阵嵌设于所述第二识别杆的上板壁的第二红外传感器、和接收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的监测信息以判断所述儿童患者的形体参数的判断单元。
[00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模块包括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的外侧壁以对儿童患者的手臂和腿部进行固定的四肢固定机构、和活动配合于所述支撑板上以对儿童患者的腹部进行固定的腹部固定机构。
[0012]进一步的,所述换取模块包括至少三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和支撑板内的换置机构,其中,每个所述换置机构包括分别配合于所述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和支撑板内部空腔的其中一侧的第一壳体,分别配合于所述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和支撑板内部空腔的另一侧的第二壳体,通过相应轴承件转动配合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的转动棍,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经所述消毒垫卷绕形成的布垫卷筒,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供所述布垫卷筒的部分消毒垫贯出至所述第二壳体外的开口条,嵌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且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棍进行转动作业的减速电机,分别转动配合于所述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和支撑板的外侧壁顶部的条状的配合开口,分别转动配合于所述配合开口上的定向辊、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以供部分消毒垫贯入至所述第一壳体内部以实现所述消毒垫固定绕卷于所述转动棍上的回收口。
[0013]进一步的,所述温度调节模块包括敷设于所述上间隔壁以及所述支撑板的上板壁上的温度传感器、均匀设置于所述上间隔壁和支撑板的上板壁区域的通气孔、分别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和支撑板内且一端连通至相应通气孔的导气管、和与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连通设置且为所述导气管进行预设温度的冷气输送的冷气发生装置。
[0014]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0015]1.进而本专利技术在所述适配模块的监测识别下以有效调节所述支撑机构以对不同身高的儿童患者进行支撑作业。
[0016]2.基于所述腹部固定机构和四肢固定机构对所述儿童患者的相应肢体区域进行固定,以有效保障所述儿童患者在进行检查过程中,以维持相应检查体位的稳定性,进而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检查效率。
[0017]3.本专利技术通过所述换置机构以有效保证所述支撑机构的卫生洁净,同时减少医护人员的人工劳动力。
附图说明
[0018]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儿科检查辅助系统的模块化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适配模块的模块化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四肢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腹部固定机构的其中一个结构示意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儿科检查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儿科辅助系统包括对儿童患者的检查体位进行支撑固定的支撑模块、调节所述支撑模块以对儿童患者进行适配固定的适配模块、通过对儿童患者的肢体进行自适应固定以将儿童患者稳定固定于所述支撑模块上的固定模块、配合设置于所述支撑模块上以对儿童患者的体温进行监测和调节的温度调节模块、和对所述支撑模块自动铺设换消毒垫的换取模块;其中,所述支撑模块包括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内部的连通通道,设置于所述支撑板内部且于所述连通通道互相独立作业的作业腔、从所述连通通道的其中一端贯出支撑板的其中一侧板壁上的第一通道口,从所述连通通道的另一端贯出支撑板的另一侧板壁上的第二通道口,一端从所述第一通道口贯入至所述连通通道内进而能够至少部分活动配合于所述连通通道内的第一活动板,一端从所述第二通道口贯入至所述连通通道内进而至少部分活动配合于所述连通通道内的第二活动板,敷设于所述支撑板的上板壁的乳胶垫,若干个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的上板壁的凹槽,部分囊衣固定于所述凹槽的槽底壁的气囊件,分别敷设于所述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的上板壁且依次对至少一个所述凹槽进行覆盖遮挡的柔性垫、设置于所述槽底壁上且与所述气囊件内连通的通气孔、通过相应通气导管分别与所述通气孔连通设置进而分别对相应气囊件的充气量进行调节的充气设备,和分别将所述支撑板、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水平固定于地面的预设距离上方且驱动所述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相对所述支撑板进行移动配合的活动支撑机构;其中,以相邻设置的凹槽的凹槽开口之间的上板壁区域为上间隔壁,且所述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内部为空腔区域的结构,以所述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和支撑板的长度方向的两个侧壁分别为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和支撑板的外侧壁,以所述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和支撑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个侧壁分别为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和支撑板的端侧壁,以所述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和支撑板的顶端分别为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和支撑板的上板壁,所述第一通道口和第二通道口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相对设置的两个端侧壁上,以所述支撑板的作业腔、第一活动板的空腔区域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维韩焱周原羽孙志豪吴芳
申请(专利权)人: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