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3984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阀器,包括把手、固定柱和底盘,所述固定柱底部与底盘连接,把手与固定柱之间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与固定柱之间通过固定销固定连接,所述底盘与固定柱的连接处设有加固套;连接柱可以根据使用情况调节连接柱的个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连接柱,且连接柱含有第一卡槽、第一卡块、第一中间卡槽,且这些结构均有通孔贯穿,在使用时将第一卡块嵌入第一卡槽,实现连接,可以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群,使用固定梢穿入通孔进行固定,提高了使用的牢固度,并且设有第一中间卡槽,将第一卡块嵌入第一中间卡槽进行连接,实现使用过程中不同力的使用方式,可以增加使用效果,节省时间,提高使用效率。提高使用效率。提高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阀器


[0001]本技术涉及阀门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开阀器。

技术介绍

[0002]阀门是在流体系统中,用来控制流体的方向、压力、流量的装置是使配管和设备内的介质(液体、气体、粉末)流动或停止并能控制其流量的装置。阀门是管路流体输送系统中控制部件,用来改变通路断面和介质流动方向,具有导流、截止、节流、止回、分流或溢流卸压等功能。
[0003]在水利、化工等行业中存在一些开关圈数较多的人力手动操作的阀门,这些阀门一般开关操作频次不高,但数量很多,其中有些阀门安装位置较为特殊,以及阀门的手轮的不同,需要频繁更换不同类型的开阀器。现有开阀器不能适应不同身高使用者的使用,使用过程中开阀器易脱离阀门,造成的工作效率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开阀器,能够适用不同使用者关于各种阀门的安装,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0005]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开阀器,包括把手、固定柱和底盘,所述固定柱底部与底盘连接,把手与固定柱之间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与固定柱之间通过固定销固定连接,所述底盘与固定柱的连接处设有加固套。连接柱设置有多个,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连接柱的数量。通过设置加固套,可以起到更好的固定效果。
[0006]进一步的,所述底盘底部设有数个调控滑道,每两个调控滑道之间通过连接滑道连接,所述调控滑道为固定夹持组件提供滑道,所述调控滑道外侧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设置有固定夹持组件;最外侧的调控滑道与进入滑道的一端连接,进入滑道的另一端延伸至底盘边缘,形成出入口。通过设置多个调控滑道,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适用于不同的阀门。更好的调节固定夹持组件通过调控滑道滑动到适当的固定槽内进行固定。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柱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槽另一端设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槽和卡块上均设置有通孔,连接柱的中部设有第一中间卡槽。其中一个连接柱的第一卡块嵌入另一个连接柱的第一卡槽或第一中间卡槽,第一卡块中的通孔位置与第一卡槽或第一中间卡槽的通孔位置相对应,并通过固定梢插入通孔实现两个连接柱之间的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柱顶部设有第二卡槽或第二卡块,固定柱中部设有第二中间卡槽,第二中间卡槽被通孔贯穿。第一卡块嵌入第二卡槽或第二中间卡槽,第一卡块中的通孔位置与第二卡槽或第二中间卡槽的通孔位置相对应,并通过固定梢插入通孔实现固定柱与连接柱的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把手底部设有与连接柱相对应的第三卡槽或第三卡块,所述第三卡槽或第三卡块均被通孔贯穿。把手底部可以设置第三卡槽或第三卡块,分别与连接柱一端的第一卡块或第一卡槽连接,实现把手与连接柱的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夹持组件包括滑块、容纳柱、滑动片、夹持部,所述滑块与容纳柱的一端连接,容纳柱上设置有滑动片,滑动片可在容纳柱中滑动,容纳柱另一端与夹持部连接,滑块的直径大于容纳柱的直径。
[0011]进一步的,所述容纳柱内部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两侧设置有复位弹簧,容纳柱两侧的空间分为限位活动区和延伸块活动区,所述限位活动区的高度高于延伸块活动区的高度,所述滑动片包括限位块和延长块,限位块与复位弹簧连接,所述限位块的高度小于或等于限位活动区的高度,限位块的高度大于延伸块活动区的高度,且可在限位活动区进行滑动,延长块的高度与延伸块活动区相等,能够在延伸块活动区进行滑动。
[0012]进一步的,所述夹持部包括支撑台和与支撑台相连接的夹持块,所述夹持块为两块,夹持块可以全部与支撑台进行固定连接,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夹持块与支撑台固定连接,将另外一个夹持块底部设有螺帽,螺帽置于支撑台表面设置的滚动腔内,并且将带有把手的螺杆穿过螺帽与滚动腔一端设置的轴承进行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调控滑道包括设置在底部的第一滑块道和设置在第一滑块道上方的容纳道,滑块道供滑块进行滑动,容纳道供容纳柱进行滑动。
[0014]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槽沿调控滑道的周长均匀分布,所述固定槽包括第二滑块道和固定腔,所述第二滑块道设置在固定槽底部,所述固定腔设置在第二滑块道上方;固定腔的宽度大于容纳道的宽度。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6](1)本技术设置连接柱,且连接柱含有第一卡槽、第一卡块、第一中间卡槽,且这些结构均有通孔贯穿,在使用时将第一卡块嵌入第一卡槽,实现连接,可以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群,使用固定梢穿入通孔进行固定,提高了使用的牢固度,并且设有第一中间卡槽,将第一卡块嵌入第一中间卡槽进行连接,实现使用过程中不同力的使用方式,可以增加使用效果,节省时间,提高使用效率。
[0017](2)本技术将固定夹持组件通过进入滑道进入调控滑道,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调控滑道,并且根据阀门的形状,可以实际选择使用几个固定夹持组件,增加了夹持效果,确定省力的施力点。在确定后,固定夹持组件进入固定槽,利用复位弹簧的作用移动块弹出,增加了固定机构的宽度,很好的进行固定,同时利用固定夹持部和可调节的夹持部,实现对于不同阀门形状的使用,能够进行很好地调节夹持效果,避免使用过程中的脱落,增加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连接柱的结构图;
[0020]图3为图1中固定柱的一种结构图;
[0021]图4为图1中固定柱的另外一种结构图;
[0022]图5为固定梢的结构图;
[0023]图6为图1中把手的一种机构图;
[0024]图7为图1中把手的另外一种结构图;
[0025]图8为图1中底盘的结构图;
[0026]图9为固定夹持组件的一种结构图;
[0027]图10为固定夹持组件的另外一种结构图;
[0028]图11为图9或图10中容纳柱的结构图;
[0029]图12为图9或图10中滑动片的结构图;
[0030]图13为图8中调控滑道的截面结构图;
[0031]图14为图8中固定槽的截面结构图;
[0032]1、把手;2、连接柱;3、固定柱;4、底盘;5、固定梢;6、固定夹持组件;7、夹持部;21

1、第一卡槽;21

2、第二卡槽;21

3、第三卡槽;22

1、第一卡块;22

2、第二卡块;22

3、第三卡块;23

1、第一中间卡槽;23

2、第二中间卡槽;24、通孔;31、加固套;41、进入滑道;42、调控滑道;43、固定槽;44、连接滑道;45

1、第一滑块道;45

2、第二滑块道;61、滑块;62、容纳柱;63、滑动片;71、夹持块;72、支撑台;73、螺帽;74、滚动腔;75、螺杆;76、轴承;4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阀器,包括把手(1)、固定柱(3)和底盘(4),所述固定柱(3)底部与底盘(4)连接,其特征在于,把手(1)与固定柱(3)之间设置有连接柱(2),连接柱(2)与固定柱(3)之间通过固定销(5)固定连接,所述底盘(4)与固定柱(3)的连接处设有加固套(31);所述底盘(4)底部设有数个调控滑道(42),每两个调控滑道(42)之间通过连接滑道(44)连接,所述调控滑道(42)为固定夹持组件(6)提供滑道,所述调控滑道(42)外侧设置有固定槽(43),所述固定槽(43)内设置有固定夹持组件(6);最外侧的调控滑道(42)与进入滑道(41)的一端连接,进入滑道(41)的另一端延伸至底盘(4)边缘,形成出入口;所述连接柱(2)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槽(21

1)另一端设有第一卡块(22

1),所述第一卡槽(21

1)和卡块(22)上均设置有通孔(24),连接柱(2)的中部设有第一中间卡槽(23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3)顶部设有第二卡槽(21

2)或第二卡块(22

2),固定柱(3)中部设有第二中间卡槽(23

2),第二中间卡槽(23

2)被通孔(24)贯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1)底部设有与连接柱(2)相对应的第三卡槽(21

3)或第三卡块(22

3),所述第三卡槽(21

3)或第三卡块(22

3)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海朋刘建龙张宜亮赵庆华夏正创陆范彪高智宇范宁王辉张凌宇孙超君吴以文方震廖仲毅戴晓东乔治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秦淮河水利工程管理处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