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V字型Br梯度CsPbI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3943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制备V字型Br梯度CsPbI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备V字型Br梯度CsPbI3‑
x
Br
x
吸光层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材料的制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制备V字型Br梯度CsPbI3‑
x
Br
x
吸光层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PCE)为26.7%,已逼近其理论极限(29.4%),继续提高单结硅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较为困难。与单结太阳能电池相比,叠成太阳能电池已成为高效利用太阳能的典范。理论计算表明,双结太阳能电池中顶层电池吸光材料的最佳禁带宽度约为~1.7eV,可实现接近45%的转换效率。钙钛矿CsPbI3材料因其带隙合适(~1.7eV)、转换效率高且制备成本低廉等特点,使其非常适合用于构筑高效率、低成本的双结叠层太阳能电池。
[0003]现有技术往往多采用溶液法制备钙钛矿电池。而热蒸发法在制备薄膜具有重要的内在优势:(1)蒸发速率精准可控;(2)大面积兼容性;(3)薄膜晶粒、形貌和厚度精准可控。更重要的是,该技术正好解决在构建多层器件方面时,需要考虑对基材的化学改性或使用正交溶剂的问题。因此,该技术具有可靠性高,可直接大面积制备,有利于工业集成化,是理想的硅基钙钛矿叠成太阳能电池制备技术。但热蒸发法制备宽禁带CsPbI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器件性能还处于较低水准(EQE<16%),器件开路电压较低,与其理论效率相比,仍具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0004]目前已有采用溶液法制备单渐变带隙的钙钛矿的现有技术,但钙钛矿的V字型能带设计还没有人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V字型Br梯度CsPbI3‑
x
Br
x
吸光层的方法,通过使用真空热蒸发法,并调整热蒸发形成的气化气氛中I元素与Br元素的配比,相应制备得到的混合卤化物钙钛矿CsPbI3‑
x
Br
x
梯度薄膜,在纵向上(即沿垂直于薄膜方向的不同薄膜位置)Br/(I+Br)的原子比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V字型梯度分布(相应制得的钙钛矿CsPbI3‑
x
Br
x
的薄膜中,分子式中的x值在沿垂直于薄膜方向的不同薄膜位置呈梯度分布),因此也是梯度膜,能够控制CsPbI3‑
x
Br
x
梯度膜的能带间隙在1.7

1.9eV区间内变化,并形成V字型能带,可用于太阳能电池中,能够为太阳能电池器件带来更高的器件开压。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V字型Br梯度CsPbI3‑
x
Br
x
吸光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V字型Br梯度CsPbI3‑
x
Br
x
吸光层由钙钛矿材料CsPbI3‑
x
Br
x
构成,x满足0≤x≤1.5;从光入射面至光出射面,Br元素在I元素与Br元素总和中的原子占比,呈先降低、后增大的V字型梯度变化趋势;
[0007]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1)在基底上,利用真空热蒸发法,沉积第一层CsPbI3‑
x
Br
x
材料;通过调整热蒸发
形成的气化气氛中I元素与Br元素的配比,使得随着沉积厚度的加深,x不断减小,得到第一层;
[0009](2)在所述第一层上,利用真空热蒸发法,继续沉积第二层CsPbI3‑
x
Br
x
材料;通过调整热蒸发形成的气化气氛中I元素与Br元素的配比,使得随着沉积厚度的加深,x不断增大,得到第二层;所述第一层与所述第二层两者整体即构成V字型Br梯度CsPbI3‑
x
Br
x
吸光层。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对于所述第一层,在第一层最靠近基底的面内,Br/(Br+I)的原子比最高,摩尔比为1:3;
[0011]在第一层最远离基底的面内,Br/(Br+I)的原子比最低,摩尔比等于0;
[0012]在第二层最远离基底的面内,Br/(Br+I)的原子比最高,摩尔比大于等于1:3、且小于等于1:2。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均是以CsI、PbI2和CsBr作为蒸发源,是采用三元共蒸真空热蒸发法进行沉积的。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步骤(1)和所述步骤(2)中,所述调整热蒸发形成的气化气氛中I元素与Br元素的配比是通过调整CsBr蒸发源和/或CsI蒸发源的蒸发速率实现的。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调整蒸发速率具体是按预先设定的蒸发加速度定值实现蒸发速率的连续变化的。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V字型Br梯度CsPbI3‑
x
Br
x
吸光层的厚度为200

1000nm。
[0017]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利用上述方法得到的V字型Br梯度CsPbI3‑
x
Br
x
吸光层。
[0018]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0019]通过本专利技术方法得到的V字型Br梯度CsPbI3‑
x
Br
x
吸光层,其V字型能带的器件具有更高开压的特点,尤其可用于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中,最终实现高效率的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
[0020]本专利技术通过引入Br元素设计V字型能带的梯度吸光层,兼具有高吸收系数,较长的自由载流子寿命和高稳定性的特点,可用于太阳能电池中。因此,该太阳能电池器件具有更高的开压和高稳定性,有潜力实现高效的叠层太阳能电池应用,是太阳能电池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可在一体化大面积集成,航空航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0021]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利用真空热蒸发法,以三元共蒸为例,通过调整CsBr蒸发源和/或CsI蒸发源的蒸发速率,即可实现不同纵向位置Br/(Br+I)的原子比的梯度变化;本专利技术尤其可按预先设定的蒸发加速度定值实现蒸发速率的连续变化,能够实现不同纵向位置Br/(Br+I)的原子比的连续可调(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是多种比例实现的连续可调的V字型),能带更好,器件开路电压更高,效率更好。
[0022]不同于溶液法制备多个渐变层需要多个界面,存在工艺复杂、时间长、且非辐射复合通道多、影响器件性能和稳定性等问题(并且,多层薄膜工艺还需要考虑溶液对下面薄膜的影响,需要使用正交溶剂,正交溶剂的选择,对高质量的钙钛矿薄膜旋涂制备更加复杂),本专利技术使用热蒸发法制备梯度CsPbI3‑
x
Br
x
吸光层,热蒸发法通过蒸发比例调控(可通过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V字型Br梯度CsPbI3‑
x
Br
x
吸光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V字型Br梯度CsPbI3‑
x
Br
x
吸光层由钙钛矿材料CsPbI3‑
x
Br
x
构成,x满足0≤x≤1.5;从光入射面至光出射面,Br元素在I元素与Br元素总和中的原子占比,呈先降低、后增大的V字型梯度变化趋势;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基底上,利用真空热蒸发法,沉积第一层CsPbI3‑
x
Br
x
材料;通过调整热蒸发形成的气化气氛中I元素与Br元素的配比,使得随着沉积厚度的加深,x不断减小,得到第一层;(2)在所述第一层上,利用真空热蒸发法,继续沉积第二层CsPbI3‑
x
Br
x
材料;通过调整热蒸发形成的气化气氛中I元素与Br元素的配比,使得随着沉积厚度的加深,x不断增大,得到第二层;所述第一层与所述第二层两者整体即构成V字型Br梯度CsPbI3‑
x
Br
x
吸光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V字型Br梯度CsPbI3‑
x
Br
x
吸光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第一层,在第一层最靠近基底的面内,Br/(Br+I)的原子比最高,摩尔比为1:3;在第一层最远离基底的面内,B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江王亮陈超董翀刘大宇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