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微藻-纳米零价铁协同作用去除水体中壬基酚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391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微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微藻

纳米零价铁协同作用去除水体中壬基酚的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微藻

纳米零价铁协同作用去除水体中壬基酚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壬基酚(NP)是一种环境激素,属于难降解有机物,它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在环境中的主要降解中间产物,毒性远高于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主要被用于生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塑料产品,也可以用于纺织业生产、防老抗氧剂制造等。NP在使用后大多都被排放到水体中,对水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与危害。近些年的国内外文献表明水体中NP浓度呈现升高的趋势,NP水污染越发严重。研究证明,NP不易被生物降解,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在水生生物体内,最终进入人体,使人类受到危害。它具有强雌激素效应,一旦被人体摄入,就能和人体内正常分泌的激素竞争受体细胞,严重影响生殖系统,危害身体健康。
[0003]由于NP较难降解,因此如何有效去除NP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目前主要存在三类方法:物理去除法,如吸附法、膜过滤技术、活性氧技术等;化学去除法,如光催化氧化法、化学/电化学高级氧化法等;生物去除法,如利用细菌、真菌、微藻等进行吸附吸收降解。但常规的物理、化学法存在可操作性差、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缺点,生物法相对来说可持续性强、安全且高效。
[0004]微藻是水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大量存在于水环境中,具有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生长迅速、易培养、生物产量高等特点。微藻具有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巨大潜力,可以通过吸附、吸收降解等形式去除大量的有机物,如酚类、有机氯、偶氮染料等。由于其比表面积大,与有机污染物的接触面积相应增大,藻细胞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无论是已死亡的藻细胞还是具有活性的藻细胞,都可利用细胞外存在的一些官能团及胞外聚合物吸附有机物。此外,具有活性的藻细胞还可吸收水体中有机物质,供自身生长。
[0005]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已在污水处理、生物医药、建筑业、农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纳米零价铁(nZVI)作为一种典型的纳米材料,由于其兼具还原性强、比表面积大、吸附性能良好等优点,近些年来已被用于去除环境中的多种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尤其是废水中的重金属、染料、硝酸盐、有机物等。nZVI对污染物有较高的去除效率,且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更为彻底,并能减少二次污染的产生,是一种新型的环境友好型吸附材料。
[0006]现已有分别利用nZVI、微藻去除水体污染物的装置,但仍存在着成本高、效率较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微藻

纳米零价铁协同作用去除水体中壬基酚的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8]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微藻

纳米零价铁协同作用去除水体中壬基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09](1)将受污染水体进行预处理后加入到可透光的容器中;
[0010](2)向所述容器中加入胶网藻和纳米零价铁,进行培养;
[0011](3)间隔第一预定时间,对所述容器内的溶液进行机械搅拌,以增大纳米零价铁、胶网藻与受污染水体的接触面积;
[0012](4)机械搅拌后的第二预定时间,待受污染水体的去除率达到一定程度后,对所述容器内的溶液进行电磁搅拌,以实现纳米零价铁与藻细胞的分离;
[0013](5)过滤回收可二次利用的纳米零价铁与胶网藻,得到去除壬基酚的水体。
[0014]优选地,所述容器为10

50cm3可透光的容器。
[0015]优选地,所述胶网藻的藻细胞的初始浓度达到(1~3)
×
106个细胞/mL,所述纳米零价铁浓度为10mg/L。
[0016]优选地,所述培养的条件为:
[0017]在光照150~180μmol m
‑2s
‑1,平均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36.7~85.2%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时间为6小时。
[0019]优选地,所述第二预定时间为5天。
[0020]优选地,所述过滤采用超滤膜。
[0021]优选地,所述容器上具有进水口、胶网藻和纳米零价铁的添加口、出水口,所述容器内伸入电磁搅拌器,所述出水口处设置超滤膜,所述容器的底部可开启。
[0022]优选地,接种的胶网藻为从废水中取得的藻类。
[0023]优选地,所述纳米零价铁的平均尺寸为50nm。
[0024]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5]本申请能高效去除水体中的NP,有针对性地解决NP等有机污染物的难降解问题,有利于保护环境和生物体的安全;将藻类与nZVI混合培养,简化了净水流程,同时减少了场地使用面积,方便管理,适应现代水体处理的规模化应用;基于胶网藻和nZVI对NP的去除效果,将藻和nZVI在同一体系中进行培养。藻

nZVI体系比单一的藻处理效果好,比单一的nZVI处理成本低,且能通过分离回收并进行二次利用,降低了资金投入,有利于后续应用。
[0026]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0027]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0028]图1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微藻

纳米零价铁协同作用去除水体中壬基酚的方法的流程图。
[0029]图2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容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步骤
或条件所做的修改或替换,均属于本专利技术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悉的常规手段。
[0031]实施例1:
[0032]本实施例用藻

纳米零价铁共培养体系处理含有NP的水体,参考图1,本申请的基于微藻

纳米零价铁协同作用去除水体中壬基酚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0033](1)将含有NP的水体进行预处理后加入到可透光的容器中,这里的预处理包括沉淀等预处理;其中所述容器5上具有进水口1、胶网藻和纳米零价铁的添加口2、出水口7,所述容器5内伸入电磁搅拌器3的环形磁性搅拌棒4,所述出水口7处设置超滤膜6,所述容器的底部8可开启,参考图2。
[0034](2)在十组容器(每组为3个,培养容器容量为100mL)中配制培养体系:培养液采用改进后的Hoagland

s营养液(含0.8g/L NaHCO3);培养体系50mL/ 瓶;分别添加NP、藻+NP、藻+10mg/L nZVI+NP、藻+50mg/L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藻

纳米零价铁协同作用去除水体中壬基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受污染水体进行预处理后加入到可透光的容器中;(2)向所述容器中加入胶网藻和纳米零价铁,进行培养;(3)间隔第一预定时间,对所述容器内的溶液进行机械搅拌,以增大纳米零价铁、胶网藻与受污染水体的接触面积;(4)机械搅拌后的第二预定时间,待受污染水体的去除率达到一定程度后,对所述容器内的溶液进行电磁搅拌,以实现纳米零价铁与藻细胞的分离;(5)过滤回收可二次利用的纳米零价铁与胶网藻,得到去除壬基酚的水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为10~50cm3可透光的容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网藻的藻细胞的初始浓度达到(1~3)
×
10 6
个细胞/mL,所述纳米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迎成琪璐惠彩周启发赵宇华徐礼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