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轿厢电梯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3573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24
提供能够缩短门的开闭时间的多轿厢电梯控制装置。多轿厢电梯控制装置具备开闭指令判定部,该开闭指令判定部在具备在水平投影面上重叠的多台轿厢的电梯系统中,根据特定轿厢的轿厢门动作时的电机的速度或电流来变更其它轿厢的轿厢门的控制参数。根据该结构,多轿厢电梯控制装置在具备在水平投影面上重叠的多台轿厢的电梯系统中,根据特定轿厢的轿厢门动作时的电机的速度或电流来变更其它轿厢的轿厢门的控制参数。因此,能够缩短门的开闭时间。能够缩短门的开闭时间。能够缩短门的开闭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多轿厢电梯控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多轿厢电梯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多电梯系统。根据该多电梯系统,能够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

12468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7]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多电梯系统只是在多台轿厢中共享门的开闭指令。因此,无法缩短门的开闭时间。
[0008]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缩短门的开闭时间的多轿厢电梯控制装置。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本专利技术的多轿厢电梯控制装置具备开闭指令判定部,该开闭指令判定部在具备在水平投影面上重叠的多台轿厢的电梯系统中,根据特定轿厢的轿厢门动作时的电机的速度或电流来变更其它轿厢的轿厢门的控制参数。
[0011]专利技术效果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多轿厢电梯控制装置在具备在水平投影面上重叠的多台轿厢的电梯系统中,根据特定轿厢的轿厢门动作时的电机的速度或电流来变更其它轿厢的轿厢门的控制参数。因此,能够缩短门的开闭时间。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实施方式1的多轿厢电梯系统的结构图。
[0014]图2是实施方式1的多轿厢电梯系统的第1轿厢门和层站门的主视图。
[0015]图3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多轿厢电梯系统的第1轿厢门等与层站门之间的关系的俯视图。
[0016]图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多轿厢电梯系统的第1轿厢门控制装置的学习功能的框图。
[0017]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多轿厢电梯系统的第1轿厢门控制装置起到的门开闭的学习效果的图。
[0018]图6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多轿厢电梯系统的多轿厢电梯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0019]图7是实施方式1的多轿厢电梯的多轿厢电梯控制装置的硬件结构图。
[0020]图8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多轿厢电梯系统的第1轿厢门控制装置的学习功能的框图。
[0021]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多轿厢电梯系统的第1轿厢门控制装置起到的门开闭的学习效果的图。
[0022]图10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多轿厢电梯系统的多轿厢电梯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0023]图1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3的多轿厢电梯的第1轿厢门控制装置的诊断功能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依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适当简化或省略该部分的重复说明。
[0025]实施方式1.
[0026]图1是实施方式1的多轿厢电梯系统的结构图。
[0027]在图1中,电梯的井道1设置于未图示的建筑物。井道1形成为贯穿建筑物的各楼层。未图示的多个层站分别设置于建筑物的各楼层。多个层站分别与井道1相对。未图示的多个层站的出入口分别形成于多个层站。多个层站门A分别设置于多个层站出入口中的各个层站出入口。
[0028]第1轿厢2a和第2轿厢2b设置于井道1的内部。第1轿厢2a和第2轿厢2b配置成在一个井道1中在水平投影面上重叠。未图示的第1轿厢出入口形成于第1轿厢2a。未图示的第2轿厢出入口形成于第2轿厢2b。第1轿厢门3a设置于第1轿厢出入口。第2轿厢门3b设置于第2轿厢出入口。
[0029]第1轿厢门控制装置4与第1轿厢2a连接。第1轿厢门控制装置4具备第1轿厢间隙距离测定部4a、第1轿厢转矩限制部4b和第1轿厢电流/速度测定部4c。
[0030]第2轿厢门控制装置5与第1轿厢2b连接。第2轿厢门控制装置5具备第2轿厢间隙距离测定部5a、第2轿厢转矩限制部5b和第2轿厢电流/速度测定部5c。
[0031]多轿厢电梯控制装置6与第1轿厢门控制装置4和第2轿厢门控制装置5连接。多轿厢电梯控制装置6具备间隙距离存储部6a、转矩限制设定存储部6b、电流/速度存储部6c和开闭指令判定部6d。
[0032]接下来,使用图2对第1轿厢门3a、第2轿厢门3b和层站门A进行说明。
[0033]图2是实施方式1的多轿厢电梯系统的第1轿厢门和层站门的主视图。
[0034]如图2所示,第1轿厢门3a是单开式的门。在第1轿厢门3a中,一对轿厢门板7对轿厢出入口进行开闭。
[0035]第1组导靴(shoe)8设置于一对轿厢门板7中的一方的下端。第1组导靴8通过在未图示的地坎的槽的内部移动而对一对轿厢门板7中的一方的水平移动进行引导。第2组导靴8设置于一对轿厢门板7中的另一方的下端。第2组导靴8通过在未图示的地坎的槽的内部移动而对一对轿厢门板7中的另一方的水平移动进行引导。
[0036]一对吊架9分别设置于一对轿厢门板7的上端。横梁10以长度方向成为水平方向的
方式设置于轿厢出入口的上缘部。导轨11以长度方向成为水平方向的方式设置于横梁10。
[0037]第1组悬吊滚轮12设置于一对吊架9中的一方。第1组悬吊滚轮12通过沿着导轨11移动而对一对吊架9中的一方的水平移动进行引导。第2组悬吊滚轮12设置于一对吊架9中的另一方。第2组悬吊滚轮12通过沿着导轨11移动而对一对吊架9中的另一方的水平移动进行引导。
[0038]第1组止推轮(upthrust roller)13设置于一对吊架9中的一方。第1组止推轮13配置于导轨11的下方。第1组止推轮13对第1组悬吊滚轮12从导轨11脱落的情况进行抑制。第2组止推轮13设置于一对吊架9中的另一方。第2组止推轮13配置于导轨11的下方。第2组止推轮13对第2组悬吊滚轮12从导轨11脱落的情况进行抑制。
[0039]一对带轮14在横梁10上分开设置。带15形成为环状。带15绕挂在一对带轮14上。在一对带轮14各自的外周面形成有未图示的槽。
[0040]带15是传导带。带15根据一对带轮14各自的槽的形状而设定。例如,带15是齿型带或V型带。带15的张力通过变更一对带轮14的距离来调节。
[0041]带保持件16的上端与带15连结。一对轿厢门刀17与带保持件16的下端连结。电机18对一对带轮14中的一方进行驱动。
[0042]当通过第1轿厢门控制装置4对电机18通电时,一对带轮14中的一方旋转。带15追随一对带轮14中的一方的旋转而移动。轿厢门刀17借助带保持件16追随带保持件16而移动。一对轿厢门板7中的一方与轿厢门刀17连结。一对轿厢门板7中的另一方经由带15接受驱动力。其结果是,一对门板向同一方向移动。
[0043]在第1轿厢门3a中,具备未图示的机械式的关门力产生机构和开门力产生机构。关门力产生机构使得即使在第1轿厢2a的内部发生被困并且电机18的电驱动力消失的情况下,幼儿也不会撬开第1轿厢门3a而落下到井道1中。开门力产生机构使得即使在第1轿厢门3a全开时没有电机18的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多轿厢电梯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多轿厢电梯控制装置具备开闭指令判定部,该开闭指令判定部在具备在水平投影面上重叠的多台轿厢的电梯系统中,根据特定轿厢的轿厢门动作时的电机的速度或电流来变更其它轿厢的轿厢门的控制参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轿厢电梯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开闭指令判定部将各楼层处的轿厢门与层站门之间的间隙距离作为所述控制参数,根据在一方的轿厢门处估计出的间隙距离来变更要停层到同一楼层的另一方的轿厢门的开门再加速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轿厢电梯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开闭指令判定部将各楼层处的转矩限制值作为所述控制参数,根据在一方的轿厢门处设定的转矩限制值来变更要停层到同一楼层的另一方的轿厢门的转矩限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口聪菅原正行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