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3210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注塑模具包括:后模壳体;后模型组件,包括共同形成制造产品的注塑部的后模型芯和侧模型芯,侧模型芯包括若干移动设置于后模壳体的侧模;顶出组件,包括可沿竖向移动地设置在侧模型芯下方的推板和推板顶杆,后模型芯穿设于推板,开模时,若干侧模适于向远离产品的方向移动以避让推板,推板顶杆适于推动推板以接触产品。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后模板结构复杂,使模具制造和维护成本增加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模具是一种采用注塑方法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采用注塑的方法适用于形状复杂部件的批量生产。
[0003]在相关技术中,产品(例如耳机)由于其结构比较复杂,需要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制作。为了使产品在开模和顶出过程中具有平稳的支撑,在模具设计的过程中,经常选用常规后模跳板进行模具设计。
[0004]然而,常规采用后模跳板的模具,在开模时需要后模跳板整体跳开才能实现产品剥离的动作,在后模跳板整体跳开时,会负载很多实际不参与顶出的模具零件,造成模具制造和维护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后模板结构复杂,使模具制造和维护成本增加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注塑模具包括:后模壳体;后模型组件,包括共同形成制造产品的注塑部的后模型芯和侧模型芯,侧模型芯包括若干移动设置于后模壳体的侧模;顶出组件,包括可沿竖向移动地设置在侧模型芯下方的推板和推板顶杆,后模型芯穿设于推板,开模时,若干侧模适于向远离产品的方向移动以避让推板,推板顶杆适于推动推板以接触产品。
[0007]进一步地,顶出组件还包括连接体推杆和顶出板,后模壳体的上端面具有连接体注塑槽,连接体注塑槽与注塑部相连通,连接体推杆的上端伸入连接体注塑槽,顶出板分别与推板顶杆的下端和连接体推杆的下端驱动连接,顶出板可竖向移动地设置于后模壳体,顶出板具有初始位置以及驱动推板顶杆和连接体推杆上移的上升位置。
[0008]进一步地,推板顶杆的下端与顶出板相抵接,连接体推杆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凸肩,顶出板具有与凸肩驱动配合的顶出面,顶出面位于凸肩的下方并与凸肩具有间隔,顶出面具有与凸肩相分离的延时位置以及与凸肩相抵接的顶出位置,在顶出板位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顶出面位于延时位置,在顶出板位于上升位置的情况下,顶出面位于顶出位置。
[0009]进一步地,顶出板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通的穿出段、扩孔段以及缩孔段,连接体推杆穿设于安装孔,连接体推杆的上端穿出穿出段,连接体推杆的下端穿出缩孔段,凸肩可移动地设置在扩孔段内,扩孔段的底壁形成顶出面。
[0010]进一步地,顶出组件还包括压缩弹簧和压紧件,压紧件设置在顶出板的上表面并与顶出板相连接,扩孔段的下端延伸至顶出板,扩孔段的上端延伸至压紧件,压缩弹簧设置在扩孔段内并套设于连接体推杆,压缩弹簧的下端与凸肩的上表面相抵接,压缩弹簧的上
端与扩孔段的顶壁相抵接。
[0011]进一步地,顶出板包括相连接的上顶出板和下顶出板,推板的下端穿过上顶出板并与下顶出板的上表面相抵接,缩孔段设置于下顶出板,扩孔段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扩孔段和第二扩孔段,第一扩孔段设置于上顶出板,第二扩孔段设置于下顶出板。
[0012]进一步地,推板设置有避让孔、避让槽以及匹配槽,避让孔沿竖向贯穿推板,后模型芯穿设于避让孔,避让槽贯穿推板的顶壁,避让槽的两端分别与连接体注塑槽和避让孔相连通,匹配槽位于推板的上端并围设在避让孔的外周;和/或,顶出组件包括两个推板顶杆,两个推板顶杆分别设置在后模型芯的两侧并均与推板相连接,两个推板均沿竖向可移动地穿设于后模壳体,两个推板顶杆的下端均与顶出板相抵接。
[0013]进一步地,注塑模具还包括冷却水管和回流管,后模型芯具有中心孔以及与中心孔相连通的回流孔,冷却水管的出水口与中心孔的下端相连通,冷却水管的进水口与水源相连通,回流管与回流孔相连通。
[0014]进一步地,后模壳体包括相连接的后模固定件和后模板件,后模板件位于后模固定件的上方,后模型组件设置在后模板件内,后模板件和后模固定件之间具有空隙,顶出板设置于空隙,推板顶杆和连接体推杆均沿竖向可移动地穿设于后模板件,连接体推杆的下端与后模固定件相抵接,推板顶杆的下端与顶出板相抵接,推板可竖向移动地设置于后模板件,前侧模和后侧模均可前后移动地设置于后模板件,边侧模可左右移动地设置于后模板件。
[0015]进一步地,后模固定件包括相连接的后模固定板和两个后模脚板,后模固定板沿水平方向延伸,后模脚板沿竖向延伸,两个后模脚板均位于后模固定板和后模板件之间,后模固定板、两个后模脚板以及后模板件共同围成空隙;侧模型芯包括间隔设置的前侧模、后侧模以及边侧模,前侧模和后侧模均可前后移动地设置于后模板件,边侧模可左右移动地设置于后模板件;后模板件包括后模板和设置于后模板内的后内模,前侧模和后侧模均可前后移动地设置于后模板和后内模,边侧模可左右移动地穿设于后模板和后内模,连接体注塑槽设置在后内模的上端,后模型芯沿竖向延伸地穿设于后内模,后模型芯的上端穿出后内模;注塑模具还包括位于后内模的上方的前模壳体,前模壳体的下端具有对应后模型组件设置的前模型芯,前模型芯与注塑部共同围成产品注塑部;注塑模具包括两个后模型组件、两个推板以及三个连接体推杆以及两个前模壳体,两个后模型组件间隔设置于后模板件,两个推板分别对应两个后模型芯设置,连接体注塑槽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第一个连接体推杆和第二个连接体推杆的上端均伸入第一槽段,第三个连接体推杆的上端伸入第二槽段,两个前模型芯分别对应两个后模型组件设置。
[0016]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注塑模具包括后模壳体、后模型组件以及顶出组件,在应用该注塑模具制造产品,并将产品剥离时,使若干侧模在后模壳体内移动进而开模,以为推板留出避让空间,接着通过顶出系统带动推板向上移动,使推板与产品相抵接。推板继续向上移动并带动产品向上移动,从而将产品从注塑部中剥离出来。相比于现有技术,推板的尺寸比常规的后模跳板大大缩小,并且,在开模过程中,仅通过推板即实现了产品的脱模,没有多余的零部件参与联动,因此,减小了模具的制造和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的剖视图;
[0019]图2示出了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的又一剖视图;
[0021]图4示出了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5示出了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6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的推板、连接体推杆以及后模型芯的装配图;
[0024]图7示出了图6中的推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示出了图6中的后模型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处于注塑状态的侧视图;
[0028]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后模壳体(10);后模型组件(20),包括共同形成制造产品的注塑部的后模型芯(21)和侧模型芯(22),所述侧模型芯(22)包括若干移动设置于所述后模壳体(10)的侧模;顶出组件(30),包括可沿竖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侧模型芯(22)下方的推板(31)和推板顶杆(33),所述后模型芯(21)穿设于所述推板(31),开模时,若干所述侧模适于向远离所述产品的方向移动以避让所述推板(31),所述推板顶杆(33)适于推动所述推板(31)以接触所述产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组件(30)还包括连接体推杆(32)和顶出板(34),所述后模壳体(10)的上端面具有连接体注塑槽(11),所述连接体注塑槽(11)与所述注塑部相连通,所述连接体推杆(32)的上端伸入所述连接体注塑槽(11),所述顶出板(34)分别与所述推板顶杆(33)的下端和所述连接体推杆(32)的下端驱动连接,所述顶出板(34)可竖向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后模壳体(10),所述顶出板(34)具有初始位置以及驱动所述推板顶杆(33)和所述连接体推杆(32)上移的上升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顶杆(33)的下端与所述顶出板(34)相抵接,所述连接体推杆(3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凸肩(321),所述顶出板(34)具有与所述凸肩(321)驱动配合的顶出面(341),所述顶出面(341)位于所述凸肩(321)的下方并与所述凸肩(321)具有间隔(322),所述顶出面(341)具有与所述凸肩(321)相分离的延时位置以及与所述凸肩(321)相抵接的顶出位置,在所述顶出板(34)位于所述初始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顶出面(341)位于所述延时位置,在所述顶出板(34)位于所述上升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顶出面(341)位于所述顶出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板(34)上设置有安装孔(342),所述安装孔(342)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通的穿出段(343)、扩孔段(344)以及缩孔段(345),所述连接体推杆(32)穿设于所述安装孔(342),所述连接体推杆(32)的上端穿出所述穿出段(343),所述连接体推杆(32)的下端穿出所述缩孔段(345),所述凸肩(321)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扩孔段(344)内,所述扩孔段(344)的底壁形成所述顶出面(34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组件(30)还包括压缩弹簧(35)和压紧件(36),所述压紧件(36)设置在所述顶出板(34)的上表面并与所述顶出板(34)相连接,所述扩孔段(344)的下端延伸至所述顶出板(34),所述扩孔段(344)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压紧件(36),所述压缩弹簧(35)设置在所述扩孔段(344)内并套设于所述连接体推杆(32),所述压缩弹簧(35)的下端与所述凸肩(321)的上表面相抵接,所述压缩弹簧(35)的上端与所述扩孔段(344)的顶壁相抵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板(34)包括相连接的上顶出板(346)和下顶出板(347),所述推板(31)的下端穿过所述上顶出板(346)并与所述下顶出板(347)的上表面相抵接,所述缩孔段(345)设置于所述下顶出板(347),所述扩孔段(344)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扩孔段(3441)和第二扩孔段(3442),所述第一扩孔段(3441)设置于所述上顶出板(346),所述第二扩孔段(3442)设置于所述下顶出板(347)。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31)设置有避让孔(311)、避让槽(312)以及匹配槽(313),所述避让孔(311)
沿竖向贯穿所述推板(31),所述后模型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智锋丘永堂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盈旺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