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冶炼熔体排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2640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6:10
镍冶炼熔体排放装置属于镍冶炼澳斯麦特炉、沉降电炉熔体排放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炉门框、M型水套、一体式石墨衬套、Q型水套和承插式炉门压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一体式石墨衬套代替传统的A石墨衬套和B石墨衬套,彻底解决了传统的A石墨衬套和B石墨衬套之间镁泥潮湿,镍锍接触容易发生爆炸的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在冶炼厂澳斯麦特炉、沉降电炉生产中经过实际使用,镁泥烤干时间从60小时缩短到30小时,有效缩短石墨衬套的更换时间,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投入使用,避免了镁泥不干遇镍锍爆炸的安全隐患,实施后更好的保证了冶炼厂澳斯麦特炉、沉降电炉高效、安全生产,所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合在冶炼厂澳斯麦特炉、沉降电炉生产中全面推广使用。沉降电炉生产中全面推广使用。沉降电炉生产中全面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镍冶炼熔体排放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镍冶炼澳斯麦特炉、沉降电炉熔体排放装置
,特别是涉及到一种镍冶炼熔体排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镍业冶炼厂采用澳斯麦特炉熔炼、沉降电炉沉降分离生产低镍锍。澳斯麦特炉熔化的精矿变成炉渣和镍锍熔体,经两套排放装置一用一备排入沉降电炉,沉降电炉沉降分离炉渣和镍锍熔体后,镍锍经两套排放装置一用一备排放入转炉吹炼进一步富集,炉渣经两套排放装置一用一备排放后再利用。现有技术的排放装置由旋转轴式衬套压框、“Q”型水套、A石墨衬套、炉门框、“M”型水套以及B石墨衬套等组成。
[0003]镍锍排放采用一用一备操作模式,根据使用损耗情况,石墨排放块使用70h更换一次。更换过程为:一、将旋转轴式衬套压框打开;二、取出A石墨衬套和B石墨衬套;三、在B石墨衬套与炉墙结合处放入5mm厚镁泥;四、放入新的B石墨衬套;五、在B石墨衬套和A石墨衬套结合处放入5mm厚镁泥保证密封;六、放入A石墨衬套;七、关严旋转轴式衬套压框,八、从A、B石墨衬套中间的口处用喷灯烤干镁泥。烤干镁泥需要60小时,然后才可以正常排放熔体。
[0004]上述排放装置存在以下缺点:一、B石墨衬套和A石墨衬套两块排放块中间存在缝隙,容易造成熔体泄露的安全隐患;二、B石墨衬套和A石墨衬套中间用镁泥密封,镁泥烤干需要时间较长,镁泥烤没烤干只能凭经验判断,无法直观检查,一旦发生镁泥没烤干的情况,使用过程中镍锍接触容易发生爆炸;三、而且由于水套冷却作用,B石墨衬套和A石墨衬套之间容易结露使镁泥变潮湿,使用过程中镍锍接触容易发生爆炸。
[0005]因此现有技术当中亟需要一种新型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镍冶炼熔体排放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排放装置中B石墨衬套和A石墨衬套两块排放块中间存在缝隙容易造成熔体泄露和发生爆炸等事故的技术问题。
[0007]镍冶炼熔体排放装置,包括炉门框、M型水套、一体式石墨衬套、Q型水套和承插式炉门压框,所述炉门框的两侧设置有与承插式炉门压框连接的立柱;所述M型水套安装在炉门框的内部,M型水套上设置两个排放装置安装口;所述一体式石墨衬套的一端贯穿排放装置安装口后插入炉墙内;所述Q型水套套装在一体式石墨衬套的另一端;所述承插式炉门压框的两侧与炉门框上的立柱插接,承插式炉门压框套装在Q型水套的前端外部并通过螺栓固定。
[0008]所述一体式石墨衬套与炉墙结合处设置有镁泥。
[0009]通过上述设计方案,本技术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0010]本技术利用一体式石墨衬套代替传统的A石墨衬套和B石墨衬套,彻底解决了
传统的A石墨衬套和B石墨衬套之间镁泥潮湿,镍锍接触容易发生爆炸的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在冶炼厂澳斯麦特炉、沉降电炉生产中经过实际使用,镁泥烤干时间从60小时缩短到30小时,有效缩短石墨衬套的更换时间,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投入使用,避免了镁泥不干遇镍锍爆炸的安全隐患,实施后更好的保证了冶炼厂澳斯麦特炉、沉降电炉高效、安全生产,所以本技术适合在冶炼厂澳斯麦特炉、沉降电炉生产中全面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2]图1为现有技术中熔体排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现有技术中熔体排放装置的A

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现有技术中熔体排放装置的B

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现有技术中熔体排放装置中A石墨衬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镍冶炼熔体排放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0017]图中1

炉门框、2

M型水套、3

一体式石墨衬套、4

Q型水套、5

承插式炉门压框、11

旋转轴式衬套压框、12
‑“
Q”型水套、13

A石墨衬套、14

传统炉门框、15
‑“
M”型水套、16

B石墨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所示,镍冶炼熔体排放装置,包括炉门框1、M型水套2、一体式石墨衬套3、Q型水套4和承插式炉门压框5,所述炉门框1的两侧设置有与承插式炉门压框5连接的立柱;所述M型水套2安装在炉门框1的内部,M型水套2上设置两个排放装置安装口;所述一体式石墨衬套3的一端贯穿排放装置安装口后插入炉墙内;所述Q型水套4套装在一体式石墨衬套3的另一端;所述承插式炉门压框5的两侧与炉门框1上的立柱插接,承插式炉门压框5套装在Q型水套4的前端外部并通过螺栓固定。
[0019]所述一体式石墨衬套3与炉墙结合处设置有镁泥。
[0020]改造前传统熔体排放装置由:旋转轴式衬套压框11、“Q”型水套12、A石墨衬套13、传统炉门框14、“M”型水套15以及B石墨衬套16等组成。
[0021]本技术镍冶炼熔体排放装置由:承插式炉门压框5、一体式石墨衬套3、炉门框1组成,配合Q型水套4和M型水套2共同组成排放模块,Q型水套4的结构与“Q”型水套12一致,M型水套2与“M”型水套15结构一致。
[0022]本技术将传统的旋转轴式衬套压框11改为承插式炉门压框5,以便能够配合一体式石墨衬套3的使用,消除传统的A石墨衬套13和B石墨衬套16两块排放块中间存在缝隙,阻断高温熔体泄露的危险。传统炉门框14改为新式的炉门框1以便配合承插式炉门压框5的安装。
[0023]更换过程为:一、拔出承插式炉门压框5,由于承插式炉门压框5与Q型水套4是螺栓固定在一起的,所以Q型水套4同时拔出;二、取出一体式石墨衬套3;三、在一体式石墨衬套3与炉墙结合处放入5mm厚镁泥;四、将一体式石墨衬套3插回炉墙;五、插严承插式炉门压框5和Q型水套4;六、从一体式石墨衬套3中间口处用喷灯烤干一体式石墨衬套3与炉墙结合处的镁泥。烤干镁泥需要30小时,然后才可以正常排放熔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镍冶炼熔体排放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炉门框(1)、M型水套(2)、一体式石墨衬套(3)、Q型水套(4)和承插式炉门压框(5),所述炉门框(1)的两侧设置有与承插式炉门压框(5)连接的立柱;所述M型水套(2)安装在炉门框(1)的内部,M型水套(2)上设置两个排放装置安装口;所述一体式石墨衬套(3)的一端贯穿排放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瑞富王瑞丰乔志强廖其中周迪尚岩丁宁王国华陈凯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