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用降膜一体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2234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冷用降膜一体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所述换热器壳体的腔体分隔成位于所述换热器壳体上方的冷凝器以及位于所述换热器壳体下方的降膜蒸发器,所述冷凝器以及所述降膜蒸发器之间设置有绝热装置,所述绝热装置下方设置有喷淋装置,所述绝热装置上分布有若干个用于制冷剂通过的第一通孔;所述喷淋装置上分布有若干个用于制冷剂通过的第二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了制冷剂在整个制冷中的循环时间,提高了整个制冷设备的工作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冷用降膜一体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特别涉及一种制冷用降膜一体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制冷系统由制冷剂和四大机件组成,四大机件即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及蒸发器。压缩机吸入从蒸发器出来的较低压力的工质蒸汽,使之压力升高后送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冷凝成压力较高的液体,经节流阀节流后,成为压力较低的液体后,送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吸热蒸发而成为压力较低的蒸汽,再送入压缩机的入口,从而完成制冷循环。
[0003]冷凝器在制冷系统中的作用是利用环境冷却介质(空气或水),将来自压缩机的高温高压制冷蒸气的热量带走,使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冷却、冷凝成高压常温的制冷剂液体。蒸发器也是一个热交换设备。节流后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液体在其内蒸发(沸腾)变为蒸气,吸收被冷却物质的热量,使物质温度下降,达到降温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冷用降膜一体换热器,通过将工作原理相同的冷凝器和蒸发器一体化设置,提高了整个制冷设备的工作效率。
[0005]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制冷用降膜一体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所述换热器壳体的腔体分隔成位于所述换热器壳体上方的冷凝器以及位于所述换热器壳体下方的降膜蒸发器,所述冷凝器以及所述降膜蒸发器之间设置有绝热装置,所述绝热装置下方设置有喷淋装置,所述绝热装置上分布有若干个用于制冷剂通过的第一通孔;所述喷淋装置上分布有若干个用于制冷剂通过的第二通孔。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蒸发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口以及回油口。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绝热装置为内置有绝热粉末的金属板。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通孔呈Y型。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绝热装置以及所述喷淋装置横向设置。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通孔包括通孔上沿以及通孔基部;所述通孔上沿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基部的直径。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冷凝器设置有冷却水进口以及冷却水出口;所述降膜蒸发器设置有冷冻水进口以及冷冻水出口。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绝热装置上均匀分布;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喷淋装置上均匀分布。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孔直径为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为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出气口设置有气液分隔板。
[0015]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隔热装置和喷淋装置达到制冷目的,将冷凝器和蒸发器一体化设计,减小制冷设备体积,节约空间;(2)本技术的装置实用性强,减少制冷剂在整个制冷中的循环时间以及减少能量损失,提高整个制冷设备的工作效率,减少耗材。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制冷用降膜一体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制冷用降膜一体换热器的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喷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喷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图3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绝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图6的B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制冷用降膜一体换热器为将冷凝器和蒸发器一体化设计,上半部分为冷凝器200,下半部分为降膜蒸发器300,冷凝器和蒸发器都是通过制冷剂与流经其容器表面的外界介质换热的设备,即都是一种换热器,经过一体化设计后,通过绝热装置400和喷淋装置500达到制冷目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绝热装置400以及喷淋装置500均为横向设置,绝热装置400以及喷淋装置500均与图1中X轴

Z轴平面平行设置,图中Y轴的方向为本技术所述的下至上的方向。
[0024]换热器主体结构为换热器壳体100,通过绝热装置400和喷淋装置500将换热器壳体100的腔体分隔成位于换热器壳体100上方的冷凝器200以及位于换热器壳体100下方的降膜蒸发器300。
[0025]冷凝器200上方设置有进气口101,冷凝器200设置有冷却水进口以及冷却水出口,冷凝器200内部设置有冷凝器铜管201,冷凝器铜管201下方设置有绝热装置400,绝热装置400为内置有绝热粉末的金属板。在本实施例中,绝热装置400是由双层金属薄片钢板四边焊接制作而成,内部放入绝热粉末并将其抽成真空,钢板中间为真空状态。绝热装置400首先通过粉末绝热,在冷热表面之间用低导热系数的小颗粒状固体粉末充填后达到绝热的效果,在冷热两表面之间由于经过多个低热导的颗粒,其导热的总热阻为多个颗粒热阻加多个界面热阻之和,辐射传热被多个表面反射降得很低,在室温下的空气,在颗粒度为1mm以下的间隙中对流传热也消失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绝热条件。绝热装置400通过抽真空,再次形成了第二道隔热屏障,达到了良好的隔热效果。绝热装置400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第一通孔401,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通孔401在绝热装置400上间隔成列分布,第一通孔401直径为在具体实施方案中,第一通孔401的直径为从进气口101进入的制冷剂经过冷凝器铜管201冷凝后,经过第一通孔401进入喷淋装置500,通过设置在喷淋装置500上的第二通孔501进入降膜蒸发器300。
[0026]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的喷淋装置500上分布的第二通孔501呈Y型通孔,第二通孔501包括通孔上沿5011以及通孔基部5012,通孔上沿5011的直径大于通孔基部
5012的直径,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通孔基部5012的直径为通孔上沿5011为在通孔基部5012上端外扩的通孔外沿。本实施例中,喷淋装置500是用模具在钢板上冲出Y字形小洞,使得制冷剂均匀喷洒在降膜蒸发器300的降膜铜管301上。
[0027]降膜蒸发器300上设置有出气口102以及回油口103,出气口102设置在降膜蒸发器300的上方,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出气口102设置在喷淋装置500下方,降膜蒸发器300的降膜铜管301上方,为了防止液体喷出,在出气口102设置有气液分隔板302,气液分隔板302为设置在降膜蒸发器300内的斜板,遮住出气口102的同时,不影响气体从出气口102送出。回油口103设置在降膜蒸发器300的下方,降膜蒸发器300还设置有冷冻水进口以及冷冻水出口。
[0028]工作方法:制冷剂气体从冷凝器200的进气口101进入,经过冷凝器铜管201冷凝放热变成液体落到绝热装置400并通过绝热装置400,然后再经过降膜蒸发器300上方的喷淋装置500,该喷淋装置400使得制冷剂能够均匀的喷洒在降膜铜管301上,制冷剂落到降膜铜管301上蒸发为气体,从出气口102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用降膜一体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壳体(100)的腔体分隔成位于所述换热器壳体(100)上方的冷凝器(200)以及位于所述换热器壳体(100)下方的降膜蒸发器(300),所述冷凝器(200)以及所述降膜蒸发器(300)之间设置有绝热装置(400),所述绝热装置(400)下方设置有喷淋装置(500),所述绝热装置(400)上分布有若干个用于制冷剂通过的第一通孔(401);所述喷淋装置(500)上分布有若干个用于制冷剂通过的第二通孔(5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用降膜一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壳体(100)上设置有进气口(101)、出气口(102)以及回油口(1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用降膜一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装置(400)为内置有绝热粉末的金属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用降膜一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501)呈Y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洋孙清华桂林松顾海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恒标斯瑞冷冻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