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风组件、无叶风扇以及空气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1873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5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导风组件、无叶风扇以及空气净化器,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吹风电器风力小,且风力比较分散的技术问题。该导风组件设置有第一聚风腔和第二聚风腔,第一聚风腔呈环状,且所述第一聚风腔沿出风方向的横截面积呈减小趋势;第二聚风腔连通于所述第一聚风腔的进风端,用于容纳风机组件。该导风组件可使风机组件所产生的风流汇聚于第二聚风腔中,第二聚风腔汇聚的风流流动至第一聚风腔中。第一聚风腔呈环状,实现环形出风,使得风流具有更大的吹风区域,并且沿出风方向,环状的第一聚风腔的横截面积呈减小趋势,使得从进风端至出风端风流更聚拢,且风速更大,从而实现聚拢的大风量出风。大风量出风。大风量出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风组件、无叶风扇以及空气净化器


[0001]本申请属于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导风组件、无叶风扇以及空气净化器。

技术介绍

[0002]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具有吹风效果的电器,例如风扇、空气净化器、加湿器等,此类电器中均设置有风机组件,风机组件的电机通电后带动风轮旋转,加速空气流动,通过导风结构将风流导出,实现吹风效果。
[0003]目前市售的吹风电器风力小,且风力比较分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目前吹风电器风力小,且风力比较分散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导风组件、无叶风扇以及空气净化器,采用两级聚风腔共同聚风,实现大风量出风。
[0005]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导风组件,设置有:
[0006]第一聚风腔,呈环状,且所述第一聚风腔沿出风方向的横截面积呈减小趋势;
[0007]第二聚风腔,连通于所述第一聚风腔的进风端,用于容纳风机组件。
[0008]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导风组件内部设置有第一聚风腔和第二聚风腔,第二聚风腔用于容纳风机组件,风机组件所产生的风流汇聚于第二聚风腔中。第二聚风腔与第一聚风腔连通,第二聚风腔汇聚的风流流动至第一聚风腔中。第一聚风腔呈环状,实现环形出风,使得风流具有更大的吹风区域,并且沿出风方向,环状的第一聚风腔的横截面积呈减小趋势,使得从进风端至出风端风流更聚拢,且风速更大,从而实现聚拢的大风量出风。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组件包括:
[0010]导风件,设置有导风壳和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导风壳的内部,所述支架与导风壳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聚风腔;
[0011]风道,连接于所述导风件的进风端,所述风道为中空结构,所述风道的内腔形成所述第二聚风腔。
[0012]通过将导风组件设置为导风件和风道两个结构件,便于风机组件的拆装。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壳呈圆管状;所述支架为锥形罩体,且锥形罩体的小径端靠近所述风道。
[0014]通过设置锥形罩体结构的支架,不仅可以实现第一聚风腔的横截面积缩小,并且该支架还可作为其他附件(例如按键、操作面板、灯板等)的安装基础。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件还包括:
[0016]若干导风片,沿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聚风腔中,相邻两个所述导风片之间形成出风口。
[0017]通过在导风件的第一聚风腔中设置若干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导风片,风流流经各个导风片时,导风片可以调整风流各处的出风方向,使得风流从导风片之间的出风口中吹出,
提高出风聚拢效果。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片为扭转叶片,所述导风片与所述导风件的轴线之间的夹角α沿出风方向呈减小趋势;
[0019]所述夹角α为5
°
~90
°
,且所述夹角α沿出风方向依次减小。
[0020]通过将导风片设置为扭转叶片,且导风片的扭转方式为与导风件的轴线之间夹角沿出风方向呈减小趋势,使得流经导风片的风流具有向第一聚风腔中心聚拢的趋势,提高出风聚拢效果。通过将导风片设置为与导风件的轴线夹角角度沿出风方向从90
°
逐渐过渡到5
°
,实现近似平行于导风件的轴线的正向出风。
[00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聚风腔沿出风方向的横截面积呈增大趋势。
[0022]通过将第二聚风腔设置为横截面积沿出风方向呈增大趋势,使得风道整体呈现前端大后端小的形态,较大的前端便于第二聚风腔中聚拢的风流充分进入第一聚风腔。
[0023]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无叶风扇,包括风机组件和上述的导风组件;所述风机组件位于所述第二聚风腔中。
[0024]本申请的无叶风扇由于安装有上述的导风组件,使得风机组件产生的风流经聚拢、提速后吹出,从而实现聚拢的大风量出风。
[00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无叶风扇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开口朝外的第一腔室和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进风口;所述导风组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聚风腔连通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开口处,所述第二聚风腔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且靠近所述进风口。
[0026]通过设置壳体,壳体保护风机组件以及部分导风组件,并且防止用户手指伸入风扇内部而被割伤;通过设置第二聚风腔靠近进风口,便于第二聚风腔中的风机组件进风。
[00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无叶风扇还包括底座,所述壳体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腔室和/或所述底座中设置有电源装置。
[0028]通过设置底座,壳体安装于底座上,方便整个无叶风扇的放置,由此该无叶风扇可设置为落地式或者台式风扇。该底座还可用于安装对无叶风扇中各用电元件进行供电的电源装置。
[00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中设置有滑动座,所述壳体中设置有具有竖直方向投影分量的滑轨,所述滑轨与所述滑动座滑动配合。
[0030]通过设置滑动座与滑轨,使得壳体、风机组件、导风组件等整个主机部分能够相对于底座滑动,由于滑轨具有竖直方向投影分量,因此主机部分在滑动过程中可以实现俯仰,以调节主机部分的出风角度。
[00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
[0032]电机,连接于所述导风组件,且靠近所述第一聚风腔;
[0033]风轮,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转轴,所述风轮远离所述第一聚风腔、且靠近所述进风口。
[0034]通过将风机组件的电机设置为靠近第一聚风腔,风轮远离第一聚风腔,使得电机安装在风轮前面,风轮更靠近该无叶风扇的进风口,便于进风。
[003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与所述导风组件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减震垫。
[0036]通过在电机与导风件之间设置减震垫,减震垫起到减震、降低噪音的作用。
[003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无叶风扇还包括:
[0038]按键支架,设于所述导风组件中;
[0039]操作面板,设于所述按键支架上;所述第一聚风腔的出风口位于所述操作面板的周沿;所述操作面板为镜面;
[0040]电路板,设于所述导风组件中,所述电路板与所述风机组件和所述操作面板电连接。
[004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无叶风扇还包括外圈,所述外圈套设于所述壳体和/或所述导风组件上;所述外圈上设置有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灯。
[0042]通过在壳体和/或导风组件上套设外圈,外圈可以作为该无叶风扇的提手,并且起到装饰作用。外圈上设置有灯,用于实现照明功能,且由于外圈套设于壳体,使得灯对应分布于出风口的外周,照明区域更大。
[0043]本申请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风机组件、空气净化组件和上述的导风组件;所述风机组件位于所述第二聚风腔中,所述空气净化组件位于所述第二聚风腔的进风端。
[0044]本申请的空气净化器,通过将空气净化组件设置于第二聚风腔的进风端,使得进入第二聚风腔中的空气为净化后的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第一聚风腔,呈环状,且所述第一聚风腔沿出风方向的横截面积呈减小趋势;第二聚风腔,连通于所述第一聚风腔的进风端,用于容纳风机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导风件,设置有导风壳和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导风壳的内部,所述支架与导风壳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聚风腔;风道,连接于所述导风件的进风端,所述风道为中空结构,所述风道的内腔形成所述第二聚风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壳呈圆管状;所述支架为锥形罩体,且锥形罩体的小径端靠近所述风道。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还包括:若干导风片,沿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聚风腔中,相邻两个所述导风片之间形成出风口。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片为扭转叶片,所述导风片与所述导风件的轴线之间的夹角α沿出风方向呈减小趋势;所述夹角α为5
°
~90
°
,且所述夹角α沿出风方向依次减小。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聚风腔沿出风方向的横截面积呈增大趋势。7.一种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组件和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组件;所述风机组件位于所述第二聚风腔中。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叶风扇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开口朝外的第一腔室和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进风口;所述导风组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聚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志冈郭润明曾俊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