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分离的垂向油压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1865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51
油气分离的垂向油压减振器,储油缸、压力缸、活塞、活塞杆、导向座、骨架油封和底阀件,活塞将压力缸的内腔分为位于活塞上方的活塞上腔和位于活塞下方的活塞下腔,压力缸和储油缸之间形成储油腔,导向座上装有可导通活塞上腔和储油腔的弹性可动阀,储油腔中上半段为空气,下半段为油液,储油腔中装有导流装置,导流装置上端与导向座同轴固定,下端伸入至储油腔下半段的油液中,活塞上腔中的油液随弹性可动阀的打开而经导流装置直接导入储油腔的下半段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证在活塞杆运动过程中油液直接导入储油腔下半段中,不会与储油腔上半段的空气混合,实现油压减振器中的油、气分离,提高骨架油封的密封可靠性,从而延长油压减振器的使用寿命。的使用寿命。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气分离的垂向油压减振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油气分离的垂向油压减振器,属于油压减振器


技术介绍

[0002]铁路机车车辆油压减振器是电力机车、内燃机车、地铁列车等轨道交通装备的关键部件,其作用减缓机车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保证机车车辆行驶安全,提高列车舒适度。作为用来减缓机车车辆振动的油压减振器,其减振效果决定于油压减振器的阻尼力特性;对于油液单向循环的油压减振器,其油液流动导向与油气分离效果的优劣是决定油压减振器的阻尼力特性的关键因素之一的结构装置,如上所述的减振器,如果不对循环的油气进行有效的分离,将会大大的降低阻尼力影响其减振效果。因此设计一种油气分离效果优良的油气分离装置加以进一步提高油气分离效果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油气分离的垂向油压减振器,导流装置的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定位,保证在活塞杆运动过程中油液直接导入储油腔下半段中,不会与储油腔上半段的空气混合,实现油压减振器中的油、气分离,提高骨架油封的密封可靠性,从而延长油压减振器的使用寿命。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油气分离的垂向油压减振器,包括垂向设置且向上开口的储油缸、装在储油缸中的压力缸、密封配合装在压力缸中的活塞、伸入至压力缸中与活塞固定的活塞杆、装在储油缸中与活塞杆导向配合的导向座、装在导向座中且与活塞杆密封配合的骨架油封和装在储油缸内将压力缸底部密封的底阀件,活塞将压力缸的内腔分为位于活塞上方的活塞上腔和位于活塞下方的活塞下腔,压力缸和储油缸之间形成储油腔,导向座上装有可导通活塞上腔和储油腔的弹性可动阀,储油腔中上半段为空气,下半段为油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油腔中装有导流装置,导流装置上端与导向座同轴固定,下端伸入至储油腔下半段的油液中,活塞上腔中的油液随弹性可动阀的打开而经导流装置直接导入储油腔的下半段中。
[0006]优选的,所述的导流装置包括同轴套装在导向座上的导流套和装在导流套底部的导流管,导流管沿轴向设置且下端伸入至储油腔的下半段中,导流套与导向座合围形成小空腔,活塞上腔中的油液随弹性可动阀的打开而流至小空腔中,并经导流管直接导入储油腔的下半段中。
[0007]优选的,所述的导向座过盈配合压入导流套中,导流套底部夹将在导向座和压力缸之间,导流套底部开有与压力缸顶端同轴对接的通孔。
[0008]优选的,导流套底部开有与导流管相对应的安装孔,导流管顶部具有直径大于安装孔的翻边,导流管紧配合压入安装孔中且翻边与搭接在导流套上,导流管的数量为多个且沿导流套周向均匀分布。
[0009]优选的,所述的骨架油封、导向座和活塞杆合围形成聚油腔,在导向座上开设联通
聚油腔和储油腔的回油通道。
[0010]优选的,所述的导向座上开设联通弹性可动阀与小空腔的过油孔,活塞上腔的油液随弹性可动阀的打开而从过油孔喷射到小空腔中。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中油液为单向循环流动,活塞杆向内压入时活塞下腔中油压升高,底阀件关闭,油液顶开活塞上的阀座进入活塞上腔后顶开弹性可动阀流入导流装置中,经导流装置导流直接导入储油腔下半段中与储油腔下半段的液油混合;活塞杆向外伸出时活塞上腔中油压升高,油液顶开弹性可动阀流入导流装置中,经导流装置导流直接导入储油腔下半段中与储油腔下半段的液油混合,同时活塞下腔中油压下降,储油腔中的油液顶开底阀件进入活塞下腔中,以补偿活塞杆序伸出部份的体积;导流装置的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定位,保证在活塞杆运动过程中油液直接导入储油腔下半段中,不会与储油腔上半段的空气混合,实现油压减振器中的油、气分离。
[0013]2.导流装置中的导流套与导向座过盈压装,导流套与导向套之间形成小空腔,增大弹性可动阀打开时油液的可流动空间,避免高压油液从弹性可动阀中喷出时涌入骨架油封下方的聚油腔中,减轻骨架油封的压力,提高骨架油封的密封可靠性,从而延长油压减振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油气分离的垂向油压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导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导流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0018]油气分离的垂向油压减振器,包括垂向设置且向上开口的储油缸1、装在储油缸1中的压力缸2、密封配合装在压力缸2中的活塞3、伸入至压力缸2中与活塞3固定的活塞杆4、装在储油缸1中与活塞杆4导向配合的导向座5、装在导向座5中且与活塞杆4密封配合的骨架油封6和装在储油缸1内将压力缸2底部密封的底阀件7,活塞3将压力缸2的内腔分为位于活塞3上方的活塞上腔Ⅰ和位于活塞3下方的活塞下腔Ⅱ,压力缸2和储油缸1之间形成储油腔Ⅲ,导向座5上装有可导通活塞上腔Ⅰ和储油腔的弹性可动阀8,储油腔Ⅲ中上半段为空气,下半段为油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油腔Ⅲ中装有导流装置9,导流装置9上端与导向座5同轴固定,下端伸入至储油腔Ⅲ下半段的油液中,活塞上腔Ⅰ中的油液随弹性可动阀8的打开而经导流装置9直接导入储油腔Ⅲ的下半段中。
[0019]以上所述的油气分离的垂向油压减振器中油液为单向循环流动,活塞杆4向内压入时活塞下腔Ⅱ中油压升高,底阀件7关闭,油液顶开活塞3上的阀座进入活塞上腔Ⅰ后顶开弹性可动阀8流入导流装置9中,经导流装置9导流直接导入储油腔Ⅲ下半段中与储油腔Ⅲ下半段的液油混合;活塞杆4向外伸出时活塞上腔Ⅰ中油压升高,油液顶开弹性可动阀8流入导流装置9中,经导流装置9导流直接导入储油腔Ⅲ下半段中与储油腔下半段的液油混合,同时活塞下腔Ⅱ中油压下降,储油腔Ⅲ中的油液顶开底阀件7进入活塞下腔Ⅱ中,以补偿活
塞杆4伸出部份的体积;导流装置9的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定位,保证在活塞杆4运动过程中油液直接导入储油腔Ⅲ下半段中,不会与储油腔Ⅲ上半段的空气混合,实现油压减振器中的油、气分离。
[0020]其中,所述的导流装置9包括同轴套装在导向座5上的导流套和装在导流套91底部的导流管92,导流管92沿轴向设置且下端伸入至储油腔Ⅲ的下半段中,导流套91与导向座5合围形成小空腔Ⅳ,活塞上腔Ⅰ中的油液随弹性可动阀8的打开而流至小空腔Ⅳ中,并经导流管92直接导入储油腔Ⅲ的下半段中。导流套91同轴配装在导向座5底部,与导向座5之间形成小空腔Ⅳ,增大弹性可动阀8打开时油液的可流动空间,避免高压油液从弹性可动阀8中喷出冲击骨架油封6,减轻骨架油封6的压力,提高骨架油封6的密封可靠性,从而延长油压减振器的使用寿命。
[0021]其中,所述的导向座5过盈配合压入导流套91中,导流套91底部夹将在导向座5和压力缸2之间,导流套91底部开有与压力缸2顶端同轴对接的通孔911。导流套91过盈配合套在导向座5上,底部的通孔911对压力缸2对接,以便活塞杆4穿过,导流套91底部夹在导向座5和压力缸2之间形成轴向定位,导流套91的安装定位结构简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油气分离的垂向油压减振器,包括垂向设置且向上开口的储油缸、装在储油缸中的压力缸、密封配合装在压力缸中的活塞、伸入至压力缸中与活塞固定的活塞杆、装在储油缸中与活塞杆导向配合的导向座、装在导向座中且与活塞杆密封配合的骨架油封和装在储油缸内将压力缸底部密封的底阀件,活塞将压力缸的内腔分为位于活塞上方的活塞上腔和位于活塞下方的活塞下腔,压力缸和储油缸之间形成储油腔,导向座上装有可导通活塞上腔和储油腔的弹性可动阀,储油腔中上半段为空气,下半段为油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油腔中装有导流装置,导流装置上端与导向座同轴固定,下端伸入至储油腔下半段的油液中,活塞上腔中的油液随弹性可动阀的打开而经导流装置直接导入储油腔的下半段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的垂向油压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装置包括同轴套装在导向座上的导流套和装在导流套底部的导流管,导流管沿轴向设置且下端伸入至储油腔的下半段中,导流套与导向座合围形成小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院磊王三槐黄兴辛宇晴肖映福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联诚集团减振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