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育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1646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育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育秧设备,包括立体生长架骨架、育秧托盘和链条,所述立体生长架骨架内均间断转动安装有从动辊,每个所述从动辊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从动齿轮,由于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与链条啮合,从而使得链条进行转动,链条通过从主动齿轮出发依次经过位于上侧的从动齿轮和下侧的从动齿轮,立体生长架骨架上安装有直角换向轮,再由直角换向轮回到主动齿轮,形成循环,通过链条的转动会带动安装在链条上的育秧托盘,使得育秧托盘的位置发生改变,该自动育秧设备循环采用下循环的模式,避免了上循环导致的遮光问题,保证水稻秧苗用光需求,提高了该该自动育秧设备的实用性。高了该该自动育秧设备的实用性。高了该该自动育秧设备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育秧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育秧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育秧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水稻育秧是生产过程的一种重要阶段。常见的水稻育秧基本都是人工分散育秧,用工量大,效率低,质量难以保证,实现不了水稻育秧机械化、标准化。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大量的劳动力涌向城镇中,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短缺,广大农户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不高,撂荒的现象普遍存在。为提高农民粮食种植机械化水平,实施水稻规模化育苗提质增效技术和成套设备一体化应用是实现水稻种植的根本保障。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保证水稻作物稳产高产,提高粮食种植效率。
[0003]目前,育苗模式一般采用在机械化播种、发芽后,将育苗盘置于温室或室外水泥地和育苗场,然后进行育苗管理。但是现有的育秧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育秧盘的位置不能够改变,导致一部分育秧盘内的秧苗接收不到阳光,影响秧苗的正常生长,因此亟需一种自动育秧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育秧设备。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育秧设备,包括立体生长架骨架、育秧托盘和链条,所述立体生长架骨架内均间断转动安装有从动辊,每个所述从动辊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从动齿轮,所述立体生长架骨架内转动安装有主动辊,所述主动辊的两侧端部均固定固定安装有主动齿轮,所述链条套接在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上,每个所述从动齿轮和每个所述主动齿轮均与链条啮合,所述立体生长架骨架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用来驱动主动辊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链条每间隔一端距离均安装有插销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减速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机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减速机的转轴与主动辊的端部固定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育秧托盘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上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分别与插销销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链条的两端呈V型连续不间断布置。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0]其一,通过主动辊的转动会带动主动齿轮进行转动,由于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与链条啮合,从而使得链条进行转动,链条通过从主动齿轮出发依次经过位于上侧的从动齿轮和下侧的从动齿轮,立体生长架骨架上安装有直角换向轮,再由直角换向轮回到主动齿轮,形成循环,通过链条的转动会带动安装在链条上的育秧托盘,使得育秧托盘的位置发生改变,该自动育秧设备循环采用下循环的模式,避免了上循环导致的遮光问题,保证水稻秧苗用光需求,提高了该该自动育秧设备的实用性。
[0011]其二,使用密封不漏水的育秧托盘,保证喷溉后的育秧托盘在运行过程中没有水滴洒落出来,保证环境干净,同时防止育苗盘底部干燥、秧苗缺水。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自动育秧设备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育秧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链条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插销的结构示意图。
[0016]其中:1、立体生长架骨架;2、主动辊;21、主动齿轮;3、从动辊;31、从动齿轮;4、驱动装置;5、育秧托盘;51、连接板;52、插销;53、连接块;6、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18]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自动育秧设备,包括立体生长架骨架1、育秧托盘5和链条6,立体生长架骨架1内均间断转动安装有从动辊3,每个从动辊3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从动齿轮31,立体生长架骨架1内转动安装有主动辊2,主动辊2的两侧端部均固定固定安装有主动齿轮21,链条6套接在主动齿轮21与从动齿轮31上,每个从动齿轮31和每个主动齿轮21均与链条6啮合,立体生长架骨架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用来驱动主动辊2转动的驱动装置4,链条6每间隔一端距离均安装有插销52,驱动装置4包括驱动电机和减速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机的转轴固定连接,减速机的转轴与主动辊2的端部固定连接,立体生长架骨架1采用方钢材料,表面处理工艺采用热镀锌和喷塑;减速电机,减速比为1:80,联动无级调速;育秧托盘5采用钢制托盘,启动驱动装置4,使得主动辊2进行转动,通过主动辊2的转动会带动主动齿轮21进行转动,由于主动齿轮21和从动齿轮31均与链条6啮合,从而使得链条6进行转动,链条6通过从主动齿轮21出发依次经过位于上侧的从动齿轮31和下侧的从动齿轮31,立体生长架骨架1上安装有直角换向轮,再由直角换向轮回到主动齿轮21,形成循环,通过链条6的转动会带动安装在链条6上的育秧托盘5,使得育秧托盘5的位置发生改变,该自动育秧设备循环采用下循环的模式,避免了上循环导致的遮光问题,保证水稻秧苗用光需求,提高了该该自动育秧设备的实用性,育秧托盘5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1,两个连接板51上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3,两个连接块53分别与插销52销接,链条6的两端呈V型连续不间断布置。
[0019]使用时,立体生长架骨架1采用方钢材料,表面处理工艺采用热镀锌和喷塑;减速电机,减速比为1:80,联动无级调速;育秧托盘5采用钢制托盘,启动驱动装置4,使得主动辊2进行转动,通过主动辊2的转动会带动主动齿轮21进行转动,由于主动齿轮21和从动齿轮31均与链条6啮合,从而使得链条6进行转动,链条6通过从主动齿轮21出发依次经过位于上
侧的从动齿轮31和下侧的从动齿轮31,立体生长架骨架1上安装有直角换向轮(图中未标出),再由直角换向轮回到主动齿轮21,形成循环,通过链条6的转动会带动安装在链条6上的育秧托盘5,使得育秧托盘5的位置发生改变,该自动育秧设备循环采用下循环的模式,避免了上循环导致的遮光问题,保证水稻秧苗用光需求,提高了该该自动育秧设备的实用性,使用密封不漏水的育秧托盘,保证喷溉后的育秧托盘在运行过程中没有水滴洒落出来,保证环境干净,同时防止育苗盘底部干燥、秧苗缺水。
[0020]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此,在所属
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育秧设备,包括立体生长架骨架(1)、育秧托盘(5)和链条(6),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生长架骨架(1)内均间断转动安装有从动辊(3),每个所述从动辊(3)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从动齿轮(31),所述立体生长架骨架(1)内转动安装有主动辊(2),所述主动辊(2)的两侧端部均固定固定安装有主动齿轮(21),所述链条(6)套接在主动齿轮(21)与从动齿轮(31)上,每个所述从动齿轮(31)和每个所述主动齿轮(21)均与链条(6)啮合,所述立体生长架骨架(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用来驱动主动辊(2)转动的驱动装置(4),所述链条(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谟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福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