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排水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1455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41
本申请涉及一种双层排水沟,包括上部呈开口设置的排水沟本体,所述排水沟本体设置有将排水沟本体的内腔分隔成上排水腔和下排水腔的蓄水槽体,所述蓄水槽体的上部呈开口设置。排水沟本体内置有蓄水槽体,蓄水槽体将排水沟本体的内腔分隔成上排水腔和下排水腔,下排水腔作为日常的排水用,蓄水槽体在雨天收集蓄存定量的雨水后,在日常中形成蓄水景观,增加排水明沟功能的多样性。水明沟功能的多样性。水明沟功能的多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排水沟


[0001]本申请涉及排水结构
,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层排水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排水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明沟排水,一种是暗沟或暗管排水。衬砌过的明沟结构稳定,路面雨水流入明沟内即来即走,排除地表水的效果较好。暗沟或暗管排水对排除土壤中的地下水效果较好,但降雨产生的地表水通过土壤再渗透进入排水暗沟或暗管,需要较长的时间,容易在地表上形成积水。因此在公园、学校、操场等场所采用明沟排水方式较多。
[000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现有的排水明沟仅作为排水用,功能较为单一,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增加排水明沟功能的多样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双层排水沟。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层排水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双层排水沟,包括上部呈开口设置的排水沟本体,所述排水沟本体设置有将排水沟本体的内腔分隔成上排水腔和下排水腔的蓄水槽体,所述蓄水槽体的上部呈开口设置。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沟本体内置有蓄水槽体,蓄水槽体将排水沟本体的内腔分隔成上排水腔和下排水腔,下排水腔作为日常的排水用,蓄水槽体在雨天收集蓄存定量的雨水后,在日常中形成蓄水景观,增加排水明沟功能的多样性。
[0008]优选的,所述排水沟本体的底部内壁两侧均设置有承台,所述蓄水槽体设置于承台上,承台内侧壁、排水沟本体底部内壁和蓄水槽体底部外壁之间形成下排水腔。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承台为蓄水槽体提供支撑载体,使得蓄水槽体的底壁高于排水沟本体的底壁,承台内侧壁、排水沟本体底部内壁和蓄水槽体底部外壁之间形成下排水腔。
[0010]优选的,所述蓄水槽体的长度尺寸小于排水沟本体的长度尺寸,所述排水沟本体的两端均连接有排水箱涵。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常情况下,位于排水沟本体一端的排水箱涵的水流通过下排水腔流至位于排水沟本体另一端的排水箱涵内腔,当遭遇降水量较大的雨天时,位于排水沟本体一端的排水箱涵的部分水流满溢过蓄水槽体经过上排水腔流至位于排水沟本体另一端的排水箱涵内腔,提高排水能力。
[0012]优选的,所述蓄水槽体包括一对分别对应固定连接于两个承台的蓄水侧板、固定连接于两个蓄水侧板之间且抵接于承台的蓄水底板以及一对固定连接于蓄水底板和蓄水侧板之间的蓄水端板,蓄水端板的上端面低于蓄水侧板的上端面。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水端板的上端面低于蓄水侧板的上端面,当雨天时,当
蓄水槽体存满雨水后,雨水从蓄水端板溢出蓄水槽体流至下排水腔。
[0014]优选的,所述蓄水端板开设有清理口,所述蓄水端板滑移连接有控制清理口启闭的封板。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蓄水槽体内的杂质进行清理时,滑移取出封板,使得清理口呈开启状态,便于将蓄水槽体内的水和杂质一起清除。
[0016]优选的,所述排水沟本体设置有对蓄水槽体进行补水的供水组件。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晴天时,随着蓄水槽体内的水分蒸发,导致蓄水槽体内的水量减少,通过供水组件对蓄水槽体进行补水作业。
[0018]优选的,所述供水组件包括储水箱、连接于储水箱以对蓄水槽体进行供水的供水管以及为供水管提供输送压力的抽水泵。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进行补水作业时,启动抽水泵,抽水泵将储水箱内的水抽送至供水管进行加水。
[0020]优选的,所述蓄水底板连通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连通于储水箱。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常态下,抽水泵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抽水泵将储水箱内的水抽送至供水管进行加水,蓄水槽体内的水通过循环管回流入储水箱内,使得蓄水槽体内的水处于流动状态,雨天时,抽水泵停止工作。
[002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1、排水沟本体内置有蓄水槽体,蓄水槽体将排水沟本体的内腔分隔成上排水腔和下排水腔,下排水腔作为日常的排水用,蓄水槽体在雨天收集蓄存定量的雨水后,在日常中形成蓄水景观,增加排水明沟功能的多样性;
[0024]2、当需要对蓄水槽体内的杂质进行清理时,滑移取出封板,使得清理口呈开启状态,便于将蓄水槽体内的水和杂质一起清除;
[0025]3、常态下,抽水泵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抽水泵将储水箱内的水抽送至供水管进行加水,蓄水槽体内的水通过循环管回流入储水箱内,使得蓄水槽体内的水处于流动状态,雨天时,抽水泵停止工作。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一种双层排水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排水沟本体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蓄水端板和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排水沟本体;11、承台;12、上排水腔;13、下排水腔;2、排水箱涵;3、蓄水槽体;31、蓄水侧板;32、蓄水底板;33、蓄水端板;34、清理口;35、封板;4、供水组件;41、储水箱;42、供水管;43、抽水泵;44、循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双层排水沟,参照图1,包括上部呈开口设置的排水沟本体1,排水沟本体1的横截面呈“U”型设置,排水沟本体1的两端均连接有排水箱涵2。
[0032]参照图1、图2,排水沟本体1内置有将排水沟本体1的内腔分隔成上排水腔12和下
排水腔13的蓄水槽体3,蓄水槽体3的上部呈开口设置。排水沟本体1的底部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承台11,承台1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排水沟本体1的长度方向,本实施例中,排水沟本体1和承台11均为混凝土结构体,排水沟本体1和承台11一体浇筑成型。蓄水槽体3放置于两个承台11上,承台11的内侧壁、排水沟本体1底部内壁和蓄水槽体3底部外壁之间形成下排水腔13。
[0033]蓄水槽体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排水沟本体1的长度方向,蓄水槽体3的长度尺寸小于排水沟本体1的长度尺寸。蓄水槽体3包括一对蓄水侧板31、一对蓄水端板33以及一蓄水底板32,两个蓄水侧板31沿排水沟本体1的宽度方向分布,蓄水侧板3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于承台11的上端面,蓄水侧板31的外侧壁抵接于排水沟本体1的内侧壁,蓄水侧板31的上端面与排水沟本体1的端面平齐。蓄水底板32固定连接于两个蓄水侧板31下部之间,蓄水底板32的下端面抵接于承台11的上端面。
[0034]参照图2、图3,两个蓄水端板33沿排水沟本体1的长度方向分布,蓄水端板33垂直于蓄水侧板31。蓄水端板33固定连接于蓄水底板32和蓄水侧板31之间,蓄水端板33的上端面低于蓄水侧板31的上端面。蓄水端板33的中部上端面开设有清理口34,蓄水端板33沿竖向滑移连接有控制清理口34启闭的封板35。常态下,封板35的下端面抵接于蓄水底板32上端面以将清理口34封闭,当需要对蓄水槽体3内的杂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排水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呈开口设置的排水沟本体(1),所述排水沟本体(1)设置有将排水沟本体(1)的内腔分隔成上排水腔(12)和下排水腔(13)的蓄水槽体(3),所述蓄水槽体(3)的上部呈开口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本体(1)的底部内壁两侧均设置有承台(11),所述蓄水槽体(3)设置于承台(11)上,承台(11)内侧壁、排水沟本体(1)底部内壁和蓄水槽体(3)底部外壁之间形成下排水腔(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槽体(3)的长度尺寸小于排水沟本体(1)的长度尺寸,所述排水沟本体(1)的两端均连接有排水箱涵(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层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槽体(3)包括一对分别对应固定连接于两个承台(11)的蓄水侧板(31)、固定连接于两个蓄水侧板(31)之间且抵接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静彬陈曦肖扬傅孙旭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城市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