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裂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1388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压裂车,涉及石油装备技术领域。该压裂车包括底盘车、第一取力器、分动箱、液压系统和柱塞泵,底盘车包括车辆主体、发动机、变速箱,发动机和变速箱均设置于车辆主体,变速箱与发动机相连,且发动机可为车辆主体行驶提供动力;分动箱和第一取力器均与变速箱相连,第一取力器与液压系统相连,且变速箱可通过第一取力器为液压系统提供动力,变速箱可通过分动箱为柱塞泵提供动力。该方案能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压裂车需要两套独立的动力系统,导致压裂车的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较高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裂车


[0001]本技术涉及石油装备
,尤其涉及一种压裂车。

技术介绍

[0002]酸化压裂工艺是一种油田增产工艺。具体方法是采用酸化压裂设备将一定压力的酸液注入油井,通过酸液腐蚀井底岩层,进而形成孔隙,利于油气产出的作业方式。对于致密岩层,使用酸化压裂设备增产的方式相比传统的水力压裂,能够降低设备功率需求,减少设备台数,进而降低开采成本。且酸化压裂车由于使用汽车底盘承载上装,具有转场方便的优势,因此,压裂车在油气田开发中广泛应用。
[0003]目前用于酸化压裂工艺的压裂车包括汽车底盘和装载于汽车底盘的装载台上的用于酸化压力工艺的作业装置,装载台上和装载台下分别有两套独立的发动机、变速箱等动力系统。其中,装载台下的动力系统主要用于汽车底盘行驶,装载台上的动力系统主要用于为酸化压力工艺所需的作业装置提供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公开一种压裂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压裂车需要两套独立的动力系统,导致压裂车的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较高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压裂车。该压裂车包括底盘车、第一取力器、分动箱、液压系统和柱塞泵,
[0007]底盘车包括车辆主体、发动机、变速箱,发动机和变速箱均设置于车辆主体,变速箱与发动机相连,且发动机可为车辆主体行驶提供动力;
[0008]分动箱和第一取力器均与变速箱相连,第一取力器与液压系统相连,且变速箱可通过第一取力器为液压系统提供动力,变速箱可通过分动箱为柱塞泵提供动力。
[000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液压泵与第一取力器相连。
[001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压裂车还包括第一散热组件,第一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管组,发动机具有冷却系统,第一散热管组的进液口与冷却系统的出液口相连,第一散热管组的出液口与冷却系统的进液口相连。
[001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冷却系统具有第二散热组件和第一驱动件,第二散热组件的进液口与冷却系统的出液口相连,第二散热组件的出液口与冷却系统的进液口相连;第一驱动件与第一散热管组和第二散热组件相连,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冷却系统、第一散热管组和第二散热组件内的冷却液流动。
[001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散热管组与第二散热组件并联,第一驱动件的进液口分别与第一散热管组的出液口和第二散热组件的出液口相连,第一驱动件的出液口与冷却系统的进液口相连。
[001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二散热管组,第二散热管组的进
液口与液压系统的液压油出液口相连,第二散热管组的出液口与液压系统的液压油进液口相连。
[001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柱塞泵具有润滑系统,第一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三散热管组,第三散热管组的进液口与润滑系统的出液口相连,第三散热管组的出液口与润滑系统的进液口相连。
[001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压裂车还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为液压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分别与润滑系统和第三散热管组相连,且第二驱动件用于为润滑系统和第二散热管组内的润滑油流动提供动力。
[001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散热组件还包括散热风机,散热风机具有出风侧,出风侧朝向第一散热管组、第二散热管组和/或第三散热管组。
[001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散热风机为液压驱动风机,散热风机与液压系统相连,且液压系统可用于为散热风机提供动力。
[0018]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压裂车中,第一取力器和分动箱均与底盘车的发动机相连,并且第一取力器与液压系统相连,进而液压系统可以通过第一取力器向底盘车的发动机取力,以使底盘车的发动机还可以为液压系统提供动力。进一步地,分动箱与柱塞泵相连,进而使得柱塞泵可以通过分动箱向底盘车的发动机取力,以使底盘车的发动机可以为柱塞泵提供动力。该方案中,底盘车的发动机不仅可以用于驱动压裂车行走,还可以为液压系统和柱塞泵提供动力,进而无需在为液压系统和柱塞泵配置独立的发动机,因此有益于降低压裂车的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并且,液压系统采用取力器向底盘车发动机取力,柱塞泵通过分动箱向底盘车的发动机取力,有益于减小分动箱的结构,并且有益于简化分动箱的控制逻辑。
附图说明
[002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为本技术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公开的压裂车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公开的压裂车的传动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公开的发动机的散热原理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公开的第一散热组件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100

底盘车;110

车辆主体;120

发动机;121

冷却系统;1211

第二散热组件;1212

第一驱动件;130

变速箱;150

底盘驱动桥;200

第一取力器;300

分动箱;400

液压系统;410

液压泵;420

第一液压阀;430

第二液压阀;440

第三液压阀;500

柱塞泵;510

润滑系统;511

第三驱动件;600

第一散热组件;610

第一散热管组;620

第二散热管组;630

第三散热管组;640

散热风机;641

第四驱动件;642

风机主体;700

第二驱动件;710

润滑泵马达;720

润滑泵;800

电气控制系统;900

高压管汇;1000

操作平台;1100

低压管汇;1110

离心泵马达;1200

计量罐;1300

气路系统;1400

搅拌器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裂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车(100)、第一取力器(200)、分动箱(300)、液压系统(400)和柱塞泵(500),所述底盘车(100)包括车辆主体(110)、发动机(120)、变速箱(130),所述发动机(120)和所述变速箱(130)均设置于所述车辆主体(110),所述变速箱(130)与所述发动机(120)相连,且所述发动机(120)可为所述车辆主体(110)行驶提供动力;所述分动箱(300)和所述第一取力器(200)均与所述变速箱(130)相连,所述第一取力器(200)与所述液压系统(400)相连,且所述变速箱(130)可通过所述第一取力器(200)为所述液压系统(400)提供动力,所述变速箱(130)可通过所述分动箱(300)为所述柱塞泵(500)提供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400)包括液压泵(410),所述液压泵(410)与所述第一取力器(200)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裂车还包括第一散热组件(600),所述第一散热组件(600)包括第一散热管组(610),所述发动机(120)具有冷却系统(121),所述第一散热管组(610)的进液口与所述冷却系统(121)的出液口相连,所述第一散热管组(610)的出液口与所述冷却系统(121)的进液口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121)具有第二散热组件(1211)和第一驱动件(1212),所述第二散热组件(1211)的进液口与所述冷却系统(121)的出液口相连,所述第二散热组件(1211)的出液口与所述冷却系统(121)的进液口相连;所述第一驱动件(1212)与所述第一散热管组(610)和所述第二散热组件(1211)相连,所述第一驱动件(1212)用于驱动所述冷却系统(121)、所述第一散热管组(610)和所述第二散热组件(12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园王恺李明升刘伟强臧建强杨胜楠张辉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