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增志专利>正文

一种车用刹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61318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车刹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车用刹车系统,包括安装于轮毂一侧的刹车盘,所述刹车盘上包括刹车部,所述刹车部与旋转刹车机构匹配,所述旋转刹车机构与卡钳转接码连接,所述卡钳转接码与车叉的叉腿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刹车机构包括与所述卡钳转接码连接的卡钳壳体,所述卡钳壳体包括可以夹持所述刹车盘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内还设置有以所述刹车盘轴对称的第一刹车片和第二刹车片,所述第一刹车片与所述第二刹车片分别与所述夹持部连接;还包括刹车片驱动模块,与外部的刹车线连杆连接。本系统相对于油压驱动不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而且对刹车片的的控制效果好,在降低刹车成本的同时,能提高刹车的稳定性。能提高刹车的稳定性。能提高刹车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刹车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车刹车
,尤其涉及一种车用刹车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车辆的普及给人来带来了很多生活上的便利,尤其是缩短了单位行程所需的时间,为了便于驻停,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车辆都存在刹车系统,其中汽车都含有制动防抱死系统,简称ABS,作用就是在汽车制动时,自动控制制动器制动力的大小,使车轮不被抱死,处于边滚边滑的状态,以保证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在最大值。
[0003]但是在电动车领域中,尤其是适用于两轮电动车的刹车装置,无论是液压的碟刹还是鼓刹,只能实现刹车时抱死车轮,而车轮抱死容易引发轮胎与地面之间摩擦力减小,轮胎失去抓地力,从而引发车辆侧滑甩尾等不可控的危险情况。即当前大多数电动车都不存在防抱死系统,这会造成在电动车的骑行当中,突然刹车导致刹车抱死现象,引发轮胎侧滑、轮胎打滑等严重事故,尤其是雨天、湿滑等低附着路面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更高,从而使得电动车失去控制,造成危险事故的发生。
[0004]一部分现有的适用于电动车的刹车原理为控制油压实现对刹车中刹车片的松紧调节,这种装置与刹车为一体式设计,不仅成本高,安装难度大,一旦油泵受损很难修复,甚至给刹车的的正常使用也带来直接影响。
[0005]因此,急需一种新的技术来解决该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车用刹车系统,在刹车线的调解下驱动旋转刹车机构中的刹车片驱动模块对刹车盘进行刹车控制。
[0007]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一种车用刹车系统,包括安装于轮毂一侧的刹车盘,所述刹车盘上包括刹车部,所述刹车部与旋转刹车机构匹配,所述旋转刹车机构与卡钳转接码连接,所述卡钳转接码与车叉的叉腿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刹车机构包括与所述卡钳转接码连接的卡钳壳体,所述卡钳壳体包括可以夹持所述刹车盘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内还设置有以所述刹车盘轴对称的第一刹车片和第二刹车片,所述第一刹车片与所述第二刹车片分别与所述夹持部连接;还包括可驱动所述第一刹车片运动的刹车片驱动模块,所述刹车片驱动模块安装于所述卡钳壳体的活动腔体内;所述刹车片驱动模块可贯穿所述卡钳壳体,与外部的刹车线连杆连接,所述刹车线连杆与刹车线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刹车片驱动模块包括端面相互匹配的第一驱动块和第二驱动块,所述第一驱动块的另一端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可贯穿设置于所述卡钳壳体的通孔;所述第一驱动块通过旋转可驱动所述第二驱动块做伸缩运动,实现调节所述第一刹车片相对所述第二刹车片的距离。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块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首尾相连的第一C形坡面和第二C
形坡面;对应的,所述第二驱动块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首尾相连的第三C形坡面和第四C形坡面,所述第一C形坡面与所述第三C形坡面规格相同且可完全贴合,所述第二C形坡面与所述第四C形坡面规格相同且可完全贴合;所述第二驱动块的第二端面可与所述第一刹车片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块的第二端面上垂直连接有所述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可贯穿所述通孔与外部所述刹车线连杆连接,所述刹车线连杆在所述刹车线的拉动下可驱动所述旋转轴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0011]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轴上还套设有轴承套,所述轴承套的外壁与所述通孔的内壁连接。
[0012]进一步地,沿所述旋转轴的端部开设有环形卡槽,所述环形卡槽与所述刹车线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刹车线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刹车线。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可套设所述旋转轴的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底部拉钩与所述卡钳壳体勾连,所述扭力弹簧的顶部拉钩与所述刹车线连杆侧边勾连。
[0014]进一步地,所述刹车片驱动模块包括一个端部带有螺纹壁的螺纹旋转轴,和一个带有螺纹凹槽的螺纹驱动块,所述螺纹凹槽与所述螺纹壁匹配,所述螺纹旋转轴的另一端可贯穿所述卡钳壳体;所述螺纹驱动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刹车片连接。
[0015]进一步地,在所述夹持部设置有一组相互对称的导杆,对应的所述第一刹车片和所述第二刹车片上分别开设有可与所述导杆匹配的导向槽,所述导杆分别贯穿所述导向槽;在所述第一刹车片和所述第二刹车片之间对应的所述导杆上还套设有弹簧。
[0016]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所述提供的一种车用刹车系统,在刹车线的调解下驱动旋转刹车机构中的刹车片驱动模块对刹车盘进行刹车控制。本系统相对于油压驱动不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而且对刹车片的的控制效果好,在降低刹车成本的同时,能提高刹车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车用刹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所述一种车用刹车系统的剖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所述一种车用刹车系统的旋转刹车机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所述一种车用刹车系统的旋转刹车机构的爆炸图;
[0022]图5为本技术所述一种车用刹车系统的旋转刹车机构的剖视图;
[0023]图6为本技术所述一种车用刹车系统的第一种刹车片驱动模块第一视角视图;
[0024]图7为本技术所述一种车用刹车系统的第一种刹车片驱动模块第一视角视图;
[0025]图8为本技术所述一种车用刹车系统的第二种刹车片驱动模块示意图。
[0026]图示标记:
[0027]1‑
轮毂、2

刹车盘、3

刹车部、4

旋转刹车机构、5

卡钳转接码、6

刹车线连杆、7

卡钳壳体、8

夹持部、9

第一刹车片、10

第二刹车片、11

活动腔体、12

第一驱动块、13

第二驱动块、14

旋转轴、15

通孔、16

第一C形坡面、17

第二C形坡面、18

第三C形坡面、19

第四C形坡面、20

轴承套、21

环形卡槽、22

扭力弹簧、23

螺纹旋转轴、24

螺纹壁、25

螺纹凹
槽、26

螺纹驱动块、27

导杆、28

导向槽、29

车叉、30

叉腿、31

刹车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9]如图1

5所示,一种车用刹车系统,包括安装于轮毂1一侧的刹车盘2,所述刹车盘2上包括刹车部3,所述刹车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刹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轮毂一侧的刹车盘,所述刹车盘上包括刹车部,所述刹车部与旋转刹车机构匹配,所述旋转刹车机构与卡钳转接码连接,所述卡钳转接码与车叉的叉腿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刹车机构包括与所述卡钳转接码连接的卡钳壳体,所述卡钳壳体包括可以夹持所述刹车盘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内还设置有以所述刹车盘轴对称的第一刹车片和第二刹车片,所述第一刹车片与所述第二刹车片分别与所述夹持部连接;还包括可驱动所述第一刹车片运动的刹车片驱动模块,所述刹车片驱动模块安装于所述卡钳壳体的活动腔体内;所述刹车片驱动模块可贯穿所述卡钳壳体,与外部的刹车线连杆连接,所述刹车线连杆与刹车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刹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片驱动模块包括端面相互匹配的第一驱动块和第二驱动块,所述第一驱动块的另一端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可贯穿设置于所述卡钳壳体的通孔;所述第一驱动块通过旋转可驱动所述第二驱动块做伸缩运动,实现调节所述第一刹车片相对所述第二刹车片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用刹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块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首尾相连的第一C形坡面和第二C形坡面;对应的,所述第二驱动块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首尾相连的第三C形坡面和第四C形坡面,所述第一C形坡面与所述第三C形坡面规格相同且可完全贴合,所述第二C形坡面与所述第四C形坡面规格相同且可完全贴合;所述第二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增志
申请(专利权)人:李增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