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耐受多次除菌的筒式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1031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耐受多次除菌的筒式过滤器,涉及过滤器技术领域,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内置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部,且第一筒体的内侧设有第一过滤膜,所述第二筒体的内侧设有第二过滤膜,所述第二筒体的外侧设有支撑圈,且支撑圈等距设有多组,所述支撑圈支撑在第一过滤膜的内侧,所述第二筒体和支撑圈之间设有弹性连接片,所述弹性连接片围绕支撑圈的圆心等夹角设有多组,所述弹性连接片呈弧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第二筒体外侧的支撑圈支撑住第一筒体的内侧以及第一过滤膜,在受水流冲击的时候,支撑圈配合内侧弧形弹性连接片的作用,进行弹性承重,削弱冲击势能,避免脆裂的风险。避免脆裂的风险。避免脆裂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耐受多次除菌的筒式过滤器


[0001]本技术涉及过滤器
,尤其涉及一种可耐受多次除菌的筒式过滤器。

技术介绍

[0002]除菌过滤器主要采用比表面积大、过滤精度高的微滤滤芯,主要用于防止介质中的杂质、有害细菌和微生物进入槽、生产线、无菌间等,引起水质、产品和无菌间环境的变化,满足食品、生物化学、饮料、啤酒、医药、电子等行业的技术要求,筒式过滤器是除菌过滤器中的一种;
[0003]现有的筒式过滤器采用筒体与滤芯相组合的结构,将滤芯设在筒体的内部,使用时,水流从外侧穿过滤芯进入滤芯内部,再从滤芯的出水口排出,这就造成筒体和滤芯的外侧需要承受水流的压力,现有的单层筒体在长时间使用后,受水流的冲击,容易发生脆裂的情况,滤芯也容易移位损坏,这就需要周期更换,成本较高,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可耐受多次除菌的筒式过滤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可耐受多次除菌的筒式过滤器,该可耐受多次除菌的筒式过滤器有利于削弱冲击势能,避免脆裂的风险。
[0005]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耐受多次除菌的筒式过滤器,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内置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部,且第一筒体的内侧设有第一过滤膜,所述第二筒体的内侧设有第二过滤膜,所述第二筒体的外侧设有支撑圈,且支撑圈等距设有多组,所述支撑圈支撑在第一过滤膜的内侧,所述第二筒体和支撑圈之间设有弹性连接片,所述弹性连接片围绕支撑圈的圆心等夹角设有多组,所述弹性连接片呈弧形;
[0006]所述第二筒体的内部设有内撑架,且内撑架至少呈三棱片状,所述内撑架的外侧支撑所述第二过滤膜,所述第二筒体的上下端分别安装有安装部和连通部。
[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均为亲水性聚四氟乙烯膜,且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的孔径均为0.1

0.2μm。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外侧设有第一滤孔,所述第二筒体的外侧设有第二滤孔,所述第一滤孔与第二滤孔均设有多组。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筒体内部的上下端均设有内螺纹,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封盘、安装块和第一螺圈,所述安装块设在第一封盘的上方,所述第一螺圈设在第一封盘的下方,所述第一螺圈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所述第一封盘盖设在所述第一筒体的上方。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通部包括第二封盘、通水管和第二螺圈,所述通水管设在第二封盘的下方,所述第二螺圈设在第二封盘的上方,所述第二螺圈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所述通水管、第二螺圈与第二筒体的内部连通。
[00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通水管的外侧设有内嵌槽,且内嵌槽的内部设有O型圈,所
述O型圈至少设有两组。
[0012]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封盘、第二封盘和所述第一筒体的的连接处均设有密封圈。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本技术利用第二筒体外侧的支撑圈支撑住第一筒体的内侧以及第一过滤膜,在受水流冲击的时候,支撑圈配合内侧弧形弹性连接片的作用,进行弹性承重,削弱冲击势能,避免脆裂的风险。
[0015]2、本技术在第二筒体的内侧设置内撑架,通过三棱片的支撑结构,增加第二筒体的强度,避免第二过滤膜移位,避免脆裂的风险。
[0016]3、本技术通过第一筒体的第一过滤膜进行第一次过滤,接着通过第二筒体的第二过滤膜进行第二次过滤,双重过滤,除菌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拆分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筒体内部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A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B处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1、第一筒体;2、第二筒体;3、第一过滤膜;4、第二过滤膜;5、支撑圈;6、弹性连接片;7、内撑架;8、第一滤孔;9、第二滤孔;10、内螺纹;11、第一封盘;12、安装块;13、第一螺圈;14、第二封盘;15、通水管;16、第二螺圈;17、O型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4]实施例一
[0025]根据图1、2、3、4、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耐受多次除菌的筒式过滤器,包括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所述第二筒体2内置于所述第一筒体1的内部,且第一筒体1的内侧设有第一过滤膜3,所述第二筒体2的内侧设有第二过滤膜4,所述第二筒体2的外侧设有支撑圈5,且支撑圈5等距设有多组,所述支撑圈5支撑在第一过滤膜3的内侧,所述第二筒体2和支撑圈5之间设有弹性连接片6,所述弹性连接片6围绕支撑圈5的圆心等夹角设有多组,所述弹性连接片6呈弧形;
[0026]所述第二筒体2的内部设有内撑架7,且内撑架7呈三棱片状,所述内撑架7的外侧支撑所述第二过滤膜4,所述第二筒体2的上下端分别安装有安装部和连通部。使用时,利用第二筒体2外侧的支撑圈5支撑住第一筒体1的内侧以及第一过滤膜3,在受水流冲击的时候,支撑圈5配合内侧弧形弹性连接片6的作用,进行弹性承重,削弱冲击势能,避免脆裂,第二筒体2的内侧设置内撑架7,通过三棱片的支撑结构,在受水流冲击的时候,增加第二筒体2的强度,避免第二过滤膜4移位,避免脆裂。
[0027]所述第一过滤膜3和第二过滤膜4均为亲水性聚四氟乙烯膜,且第一过滤膜3和第
二过滤膜4的孔径均为0.1

0.2μm。所述第一筒体1的外侧设有第一滤孔8,所述第二筒体2的外侧设有第二滤孔9,所述第一滤孔8与第二滤孔9均设有多组。使用时,通过第一筒体1的第一滤孔8进水,利用第一过滤膜3进行第一次过滤,接着通过第二筒体2的第二滤孔9进水,利用第二过滤膜4进行第二次过滤,第一过滤膜3和第二过滤膜4的孔径均为0.1

0.2μm,双重过滤,除菌效果更好。
[0028]实施例二
[0029]根据图1、2、3、4、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耐受多次除菌的筒式过滤器,包括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所述第二筒体2内置于所述第一筒体1的内部,且第一筒体1的内侧设有第一过滤膜3,所述第二筒体2的内侧设有第二过滤膜4,所述第二筒体2的外侧设有支撑圈5,且支撑圈5等距设有多组,所述支撑圈5支撑在第一过滤膜3的内侧,所述第二筒体2和支撑圈5之间设有弹性连接片6,所述弹性连接片6围绕支撑圈5的圆心等夹角设有多组,所述弹性连接片6呈弧形;
[0030]所述第二筒体2的内部设有内撑架7,且内撑架7呈三棱片状,所述内撑架7的外侧支撑所述第二过滤膜4,所述第二筒体2的上下端分别安装有安装部和连通部。使用时,利用第二筒体2外侧的支撑圈5支撑住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耐受多次除菌的筒式过滤器,包括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体(2)内置于所述第一筒体(1)的内部,且第一筒体(1)的内侧设有第一过滤膜(3),所述第二筒体(2)的内侧设有第二过滤膜(4),所述第二筒体(2)的外侧设有支撑圈(5),且支撑圈(5)等距设有多组,所述支撑圈(5)支撑在第一过滤膜(3)的内侧,所述第二筒体(2)和支撑圈(5)之间设有弹性连接片(6),所述弹性连接片(6)围绕支撑圈(5)的圆心等夹角设有多组,所述弹性连接片(6)呈弧形;所述第二筒体(2)的内部设有内撑架(7),且内撑架(7)至少呈三棱片状,所述内撑架(7)的外侧支撑所述第二过滤膜(4),所述第二筒体(2)的上下端分别安装有安装部和连通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耐受多次除菌的筒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膜(3)和第二过滤膜(4)均为亲水性聚四氟乙烯膜,且第一过滤膜(3)和第二过滤膜(4)的孔径均为0.1

0.2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耐受多次除菌的筒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1)的外侧设有第一滤孔(8),所述第二筒体(2)的外侧设有第二滤孔(9),所述第一滤孔(8)与第二滤孔(9)均设有多组。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华平
申请(专利权)人:艾里奥斯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