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取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0541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27
一种机器人取放装置,包括一本体、一设于该本体上的夹爪组件、一设于该本体上且带动该夹爪组件的动作组件、一包覆盖该本体且外露该夹爪组件的盖件,以通过该盖件,以保护该机器人取放装置的管线,有效避免管线的损伤。有效避免管线的损伤。有效避免管线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器人取放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取放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取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机器人是工业生产中极为重要的设备,且越来越多产业利用机器人协助工厂或生产线上的作业,甚至进行危险的工作,例如焊接、修毛边、离子切割、模具铸件搬运等相关高温的作业厂区,且由于机器人作业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物件品质稳定等优点,故广泛应用于铸造作业。
[0003]一般于铸造作业中,将高分子(塑胶)颗粒在料筒中经过加热和塑化达到流动状态,在螺杆的推动下注满模具,当塑胶熔体在模具内冷固后,打开模具而取出物件,即完成一个注塑周期,其中,取件的过程可由机器人执行。
[0004]目前工厂的铸造作业的机台配置形式大都是一台铸造设备配置一台机器人,且由铸造作业的工作时程可知,机器人的运作在铸造设备冷却结束而打开模具后的时段。
[0005]然而,现有铸造作业的环境不佳,如高温、空气中含有水气及烟气,甚至还有粉尘等异物弥漫,因而可能对机器人的管线造成极大的伤害。
[0006]因此,如何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种种问题,实已成为目前业界亟待克服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机器人取放装置,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0008]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机器人取放装置,包括:本体,其包含多个板块,以围成多个容置空间,且各该板块形成有多个开孔,以令该容置空间及该开孔形成至少一供布设管线的镂空部,且该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及邻接该第一侧与第二侧的旁侧,以令该旁侧上配置有一用于轴接一机器人的连接件;夹爪组件,其设于该本体的第一侧上;动作组件,其设于该本体上并电性连接该管线,以带动该夹爪组件拾取目标物;第一盖件,其设于该本体的第一侧上并外露该夹爪组件;以及第二盖件,其设于该本体的第二侧上并外露该连接件;第一盖件,其设于该本体的第一侧上并外露该夹爪组件;以及第二盖件,其设于该本体的第二侧上并外露该连接件。
[0009]前述的机器人取放装置中,该本体包含有一呈长方体轮廓的框架结构以及连接该框架结构的安装件,以令该安装件连接该夹爪组件。例如,该第一盖件设于该安装件上并错开该夹爪组件。进一步,该安装件凸出该框架结构的左、右两侧,以作为安装区,使该夹爪组件设于该安装区上,且该第一盖件位于各该安装区之间。或者,该第二盖件设于该安装件上以遮盖该框架结构,且该第二盖件包含覆盖该本体上方的顶面挡板、覆盖该本体左右两侧的侧面挡板及覆盖该本体前方的前面挡板,其中,该顶面挡板稍微凸出该框架结构的左、右两侧,以延伸至该支撑件的上方,且各该侧面挡板具有一对应该框架结构后方的第一板部、一自该第一板部弯折延伸的第二板部及一自该第二板部弯折延伸的第三板部,而该前面挡板遮挡该框架结构的前方。
[0010]前述的机器人取放装置中,该夹爪组件包含多个夹件,且该多个夹件的任两者以可相互远离及可相互靠近的方式配置于该本体上。
[0011]前述的机器人取放装置中,该动作组件包含轨道结构以及动力机组,该夹爪组件以可位移的方式设于该轨道结构上,且该动力机组动作该夹爪组件,以令该夹爪组件于该轨道结构上位移。例如,该夹爪组件还包括滑块,且该滑块以可移动的方式接合该轨道结构。或者,该轨道结构具有以可移动的方式接合该夹爪组件的导轨、形成于该本体上的沟槽、以及以可移动的方式穿过该沟槽的滑动件,以令该滑动件连接该夹爪组件,且该动力机组带动该滑动件在该沟槽间移动以带动该夹爪组件沿该导轨移动。另外,该动作组件还包含用以限制该夹爪组件移动的止挡结构,其设于该本体上。另外,该动力机组为气压缸或油压缸形式。
[0012]前述的机器人取放装置中,还包括设于该本体上的定位组件,以配合该夹爪组件的动作。
[0013]由上可知,本技术的机器人取放装置,主要通过该第一盖件及第二盖件包覆该本体,以保护该机器人取放装置的管线,故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机器人取放装置在高温环境下,通过该盖件设计以阻隔高温幅射热源,可有效避免机器人取放装置内的管线及流体受高温而损伤。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机器人取放装置应用于机器人上的立体示意图。
[0015]图1A为本技术的机器人取放装置的俯视立体组合示意图。
[0016]图1B为本技术的机器人取放装置的下视立体组合示意图。
[0017]图1C为本技术的机器人取放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8]图1D为本技术的机器人取放装置的第二盖件的下视立体示意图。
[0019]图1E为图1A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0020]图2A为本技术的机器人取放装置的本体的后视立体示意图。
[0021]图2B为图2A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0022]图2C为本技术的机器人取放装置的局部下视立体示意图。
[0023]图3A至图3B为本技术的机器人取放装置于运作中的局部侧视平面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如下:
[0025]1机器人取放装置
[0026]10本体
[0027]10a第一侧
[0028]10b第二侧
[0029]100框架结构
[0030]100a板块
[0031]101安装件
[0032]102镂空部
[0033]102a开孔
[0034]103连接件
[0035]104支撑件
[0036]105开孔
[0037]11夹爪组件
[0038]11a,11b夹件
[0039]110支撑部
[0040]111爪部
[0041]112滑块
[0042]12动作组件
[0043]12a轨道结构
[0044]12b动力机组
[0045]12c止挡结构
[0046]120导轨
[0047]121沟槽
[0048]122滑动件
[0049]122a固定板
[0050]123固定块体
[0051]123a挡杆
[0052]124活塞杆
[0053]14定位组件
[0054]15第一盖件
[0055]151开孔
[0056]16第二盖件
[0057]162顶面档板
[0058]164侧面挡板
[0059]1641第一板部
[0060]1642第二板部
[0061]1643第三板部
[0062]166前面挡板
[0063]8目标物
[0064]9机器人
[0065]d宽度
[0066]A安装区
[0067]S容置空间
[0068]t间距
[0069]X,Y,Z,C箭头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70]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轻易地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其包含多个板块,以围成多个容置空间,且各该板块形成有多个开孔,以令该容置空间及该开孔形成至少一供布设管线的镂空部,且该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及邻接该第一侧与第二侧的旁侧,以令该旁侧上配置有一用于轴接一机器人的连接件;夹爪组件,其设于该本体的第一侧上;动作组件,其设于该本体上并电性连接该管线,以带动该夹爪组件拾取目标物;第一盖件,其设于该本体的第一侧上并外露该夹爪组件;以及第二盖件,其设于该本体的第二侧上并外露该连接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包含有一呈长方体轮廓的框架结构以及连接该框架结构的安装件,以令该安装件连接该夹爪组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盖件设于该安装件上并错开该夹爪组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安装件凸出该框架结构的左、右两侧,以作为安装区,使该夹爪组件设于该安装区上,且该第一盖件位于各该安装区之间。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盖件设于该安装件上以遮盖该框架结构,且该第二盖件包含覆盖该本体上方的顶面挡板、覆盖该本体左右两侧的侧面挡板及覆盖该本体前方的前面挡板,其中,该顶面挡板稍微凸出该框架结构的左、右两侧,以延伸至支撑件的上方,且各该侧面挡板具有一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惠亚铝合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