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粗糙度可控且界面连续的UHPC接缝界面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0406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具体涉及粗糙度可控且界面连续的UHPC接缝界面处理方法。该方法为在浇筑模具的端模板内侧设置钢丝网格,将侧模板与布置钢丝网格的端模板组装形成浇筑模具;浇筑模具按照浇筑能力分段布置;相邻的浇筑模具之前预留接缝;进行超高性能混凝土浇筑在端模处形成光滑界面;在养护结束后拆除浇筑模具,且同时拔出钢丝网格;在预留的接缝处两侧分别二次搭建立模板;进行超高性能混凝土二次浇筑,形成后浇混凝土接缝。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传统界面处理方式难以实现的界面高粗糙度,且不会损伤混凝土基材;使界面处呈现出标准的网格划刻槽效果,可精确控制界面粗糙度,实现界面粗糙度可调可控;使接缝处界面钢纤维连续。使接缝处界面钢纤维连续。使接缝处界面钢纤维连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粗糙度可控且界面连续的UHPC接缝界面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具体涉及粗糙度可控且界面连续的UHPC接缝界面处理方法。
[0002]
技术介绍

[0003]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是一种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与力学性能,其拉压强度高,韧性和耐久性好,长期荷载作用下徐变小。UHPC极限拉应变高和抗拉强度大,受拉开裂后纤维具有桥联作用,保证了基体的抗拉性能。UHPC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于新建与加固工程。研究表明,工程和试验中采用分段分层浇筑的方式浇筑UHPC,而分段浇筑导致各段UHPC内界面处钢纤维不连续,桥联作用难以发挥,从而导致界面处粘结力较弱,结构整体性较差。
[0004]为提高分段浇筑UHPC界面粘结性能,目前在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多采用界面剂涂刷法以及界面凿毛法。然而,传统的处理方法不能实现粗糙度要求,且粗糙度不可控;采用涂刷法难以发挥钢纤维的界面桥联作用,结构受力无法产生多缝开裂,其界面黏结特性与普通混凝土相似,难以发挥UHPC的超高性能;而凿毛法对于UHPC施工效率较低,普通的凿毛法无法在UHPC基材上刻槽,且对UHPC结构造成材料损伤。因此,要想实现UHPC界面的高粘结性,必须进行创新性应用。
[0005]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粗糙度可控且界面连续的UHPC接缝界面处理方法,其将钢丝网格浅埋于混凝土内,拆模拔出钢丝网格并带出适量混凝土,保证钢纤维裸露的同时获得一定的界面粗糙度,提高UHPC结构的界面粘结性能。
[0007]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粗糙度可控且界面连续的UHPC接缝界面处理方法,步骤如下:步骤(1)、在浇筑模具的端模板内侧设置钢丝网格,钢丝网络与端模板之间的间距为10mm

20mm;步骤(2)、将侧模板与布置钢丝网格的端模板组装形成浇筑模具;浇筑模具按照浇筑能力分段布置;相邻的浇筑模具之前预留接缝;在浇筑模具内进行首次超高性能混凝土浇筑,在端模处形成光滑界面;步骤(3)、针对步骤(2)中完成浇筑的超高性能混凝土进行养护,在养护结束后拆除浇筑模具,且同时拔出钢丝网格;端部混凝土界面形成裸露的钢纤维及与钢丝网格形状相匹配的网格化刻槽;步骤(4)、在步骤(2)中预留的接缝处两侧分别二次搭建立模板;进行超高性能混凝土二次浇筑,形成后浇混凝土接缝。
[000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粗糙度可控且界面连续的UHPC接缝界面处理方法,所述钢丝网格采用的钢丝直径为2mm

4mm;钢丝网格中各网格间隔控制在10mm

20mm。
[0009]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粗糙度可控且界面连续的UHPC接缝界面处理方法,所述钢丝网格形状为矩形网格或菱形网格或圆形网格。
[001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粗糙度可控且界面连续的UHPC接缝界面处理方法,所述钢丝网格采用绑扎固定、胶结固定、气钉枪固定与端模板固定。
[001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粗糙度可控且界面连续的UHPC接缝界面处理方法,所述步骤(4)中裸露的钢纤维锚入后浇混凝土板件中。
[0012]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粗糙度可控且界面连续的UHPC接缝界面处理方法,实现传统界面处理方式难以实现的界面高粗糙度,且不会损伤混凝土基材;使界面处呈现出标准的网格划刻槽效果,可精确控制界面粗糙度,实现界面粗糙度可调可控;使接缝处界面钢纤维连续,实现涂刷界面剂法和凿毛法无法实现的接缝处混凝土界面连续,大幅增加接缝的整体性;同时本专利技术施工工艺简单、施工效率高,可以解决传统超高性能混凝土接缝界面处理耗时耗力的问题。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粗糙度可控且界面连续的UHPC接缝界面处理方法,通过在混凝土浇筑模板上预埋钢丝网格,从而在接缝界面实现钢纤维外露,获得传统处理方法难以实现的超大粗糙度,且可以通过调整钢丝网格面积和网格间距精确控制界面粗糙度,实现界面粗糙度可调可控。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粗糙度可控且界面连续的UHPC接缝界面处理方法,使接缝界面处钢纤维连续,实现接缝处混凝土界面连续,极大程度提高了界面的粘结性能,改善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界面的传力效果,较大的提高了界面的抗剪承载力,可保证施工质量;本专利技术提供粗糙度可控且界面连续的UHPC接缝界面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只需将钢丝网格固定与模板上,拆模时拔出网格即可,且设备可重复使用,相较于人工凿毛不会造成UHPC材料损伤成本大幅降低,操作简单并且不会产生噪音和粉尘。
[0015]本专利技术适用范围广,可以适用于I型梁、T型梁、箱梁等结构形式,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水平接缝,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较高的可靠性。
[0016]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矩形钢丝网格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菱形钢丝网格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圆形钢丝网格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安装钢丝网格后的模具示意图;图5为图4中A

A剖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先浇混凝土浇筑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拆模后界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接缝浇筑完成示意图;其中:1.矩形钢丝网格;2.菱形钢丝网格;3.圆形钢丝网格;4.混凝土浇筑端模板;
5.铆钉;6.混凝土浇筑侧模板;7.网格与端模板预留间距;8.先浇混凝土;9.钢纤维;10.网格刻槽;11.后浇混凝土。
[0018]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1:粗糙度可控且界面连续的UHPC接缝界面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如图1和图4所示,采用矩形钢丝网格1,钢丝直径为3mm,网格间距为15mm。用铆钉5将钢丝网格1固定于混凝土浇筑端模板6上,在钢丝网格1和端模板6间预留15mm的间隔7;2、如图5和图6所示,将模板组装完整,在模板一端分层浇筑超高性能混凝凝土,形成先浇混凝土8,端模板上形成光滑界面;3、如图7所示,在先浇混凝土达到规定的养护时间后,拆除端模板4并拔出矩形钢丝网格1,在界面处形成了裸露的钢纤维9和网格化刻槽10,然后拆除侧模板6,超高性能混凝土达到标准强度后拆除底模;4、如图8所示,在接缝界面处重新支模板,进行超高性能混凝土二次浇筑,形成后浇混凝土11,养护完成后即实现超高性能混凝土接缝界面的高效粘结。
[0021]实施例2:粗糙度可控且界面连续的UHPC接缝界面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菱形钢丝网格2,钢丝直径为2mm,网格间距为10mm。用气钉枪将菱形钢丝网格2固定于混凝土浇筑端模板4上,在菱形钢丝网格2和端模板4间预留10mm的间隔7;2、将模板组装完整,在模板一端分层浇筑超高性能混凝凝土,形成先浇混凝土8,端模板上形成光滑界面;3、在先浇混凝土达到规定的养护时间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粗糙度可控且界面连续的UHPC接缝界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1)、在浇筑模具的端模板内侧设置钢丝网格,钢丝网络与端模板之间的间距为10mm

20mm;步骤(2)、将侧模板与布置钢丝网格的端模板组装形成浇筑模具;浇筑模具按照浇筑能力分段布置;相邻的浇筑模具之前预留接缝;在浇筑模具内进行首次超高性能混凝土浇筑,在端模处形成光滑界面;步骤(3)、针对步骤(2)中完成浇筑的超高性能混凝土进行养护,在养护结束后拆除浇筑模具,且同时拔出钢丝网格;端部混凝土界面形成裸露的钢纤维及与钢丝网格形状相匹配的网格化刻槽;步骤(4)、在步骤(2)中预留的接缝处两侧分别二次搭建立模板;进行超高性能混凝土二次浇筑,形成后浇混凝土接缝。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家南程杭焦阳王景全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