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加工用温湿度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0291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茶加工用温湿度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底座,安装槽的内壁卡合设有水箱,安装外壳的底部等距离固定设有雾化喷头,控制底座内壁的下端开设有卡槽,卡槽内壁的中间位置卡合设有加热板,卡槽内壁一侧的边缘处卡合设有防护板,防护板的一侧等距离开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配合连接线管将其上端的雾化喷头以及加热板与控制面板进行连接,雾化喷头与安装槽中的水箱连接使其可以对加工装置的内部进行水汽喷雾,并且控制底座底部的加热板可以对加工装置的内部进行加热,加热的时间以及温度可以通过控制面板进行控制,方便工作人员对红茶加工装置内部的湿度以及温度进行调控,从而提高装置制茶的品质。从而提高装置制茶的品质。从而提高装置制茶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茶加工用温湿度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红茶加工的
,特别涉及一种红茶加工用温湿度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茶叶加工制备过程中需要经历许多流程,例如加热、风干以及翻炒等操作,使其可以将新鲜茶叶中的清香充分散发出来,提高茶叶的品质,红茶作为现有茶叶中较受广大品茶人喜爱的茶叶品质,其使用的范围较广,因此红茶制备占据茶叶制备中较大的数量,其中制备最为重要的流程就是茶叶的烘干,其湿度以及温度都需要针对性把控才可制备出品质更高的茶叶;
[0003]针对于此,中国专利号CN212341752U公开了一种温湿度试验设备控制温湿度补偿装置,包括箱体,通过设置气泵加压,将制热(制冷、加湿)气体通过旋转块依次向三个方向高速喷出,使温湿度调节效果更好,同时从补气管吸入气体,使区域内产生气流,便于气体混合,调节效果更好,但是在使用此类装置对茶叶进行烘干操作时,其中的湿度需要与其中的温度进行组合把控,使茶叶制备出来的硬度以及含水量达到最佳,但是普通的加工装置中不具备湿度以及温度双重控制的结构,从而降低装置对茶叶的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茶加工用温湿度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茶加工用温湿度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底座,所述控制底座外壁的一侧固定设有安装外壳,所述安装外壳的内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卡合设有水箱,所述安装外壳的底部等距离固定设有雾化喷头,所述控制底座内壁的下端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壁的中间位置卡合设有加热板,所述卡槽内壁一侧的边缘处卡合设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一侧等距离开设有通孔。
[0006]优选的,所述控制底座内壁的上端开设有真空槽,所述卡槽内壁的中间位置穿设有两个连接线管。
[0007]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线管的一端与加热板的内部连通,另一个连接线管的一端穿过安装外壳的一侧与多个雾化喷头的一端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安装外壳外壁一侧的中间位置穿插设有对接管,且对接管的一端与水箱的内壁连通,所述对接管的内壁穿插设有导管。
[0009]优选的,所述控制底座外壁的中间位置套设有卡条,所述卡条外壁两侧的两端均开设有螺孔,所述控制底座顶端的一侧固定设有控制面板。
[0010]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的一侧分别开设有雾化喷头开关以及加热板开关,且雾化喷头通过雾化喷头开关以及加热板通过加热板开关均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2](1)本技术通过在装置上设置有湿度温度双重控制结构,且该结构主要是由雾化喷头、卡槽、加热板、防护板以及通孔等组成的,配合连接线管将其上端的雾化喷头以及加热板与控制面板进行连接,雾化喷头与安装槽中的水箱连接使其可以对加工装置的内部进行水汽喷雾,并且控制底座底部的加热板可以对加工装置的内部进行加热,加热的时间以及温度可以通过控制面板进行控制,方便工作人员对红茶加工装置内部的湿度以及温度进行调控,从而提高装置制茶的品质;
[0013](2)本技术通过在装置上设置有连接防护结构,且该结构主要是由卡槽、真空槽、连接线管、卡条以及螺孔等组成的,使用时,通过在卡槽内壁的上端在开设有真空槽,使加热板加热产生的温度不易传递至控制底座的上端影响控制面板的正常使用和工作人员的操作,并且通过连接线管方便与加热板和雾化喷头连接,通过卡条和螺孔方便将整个装置连接安装,从而提高装置使用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雾化喷头以及加热板温湿控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卡槽以及连接线管安装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控制底座;2、安装外壳;3、安装槽;4、水箱;5、雾化喷头;6、卡槽;7、加热板;8、防护板;9、通孔;10、真空槽;11、连接线管;12、对接管;13、导管;14、卡条;15、螺孔;16、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3所示的一种红茶加工用温湿度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底座1,安装外壳2外壁一侧的中间位置穿插设有对接管12,且对接管12的一端与水箱4的内壁连通,对接管12的内壁穿插设有导管13,控制底座1外壁的中间位置套设有卡条14,卡条14外壁两侧的两端均开设有螺孔15,控制底座1顶端的一侧固定设有控制面板16,控制面板16的一侧分别开设有雾化喷头开关以及加热板开关,且雾化喷头5通过雾化喷头开关以及加热板7通过加热板开关均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0020]如图2所示,控制底座1外壁的一侧固定设有安装外壳2,安装外壳2的内壁开设有安装槽3,安装槽3的内壁卡合设有水箱4,安装外壳2的底部等距离固定设有雾化喷头5,控制底座1内壁的下端开设有卡槽6,卡槽6内壁的中间位置卡合设有加热板7,卡槽6内壁一侧的边缘处卡合设有防护板8,防护板8的一侧等距离开设有通孔9;
[0021]如图3所示,控制底座1内壁的上端开设有真空槽10,卡槽6内壁的中间位置穿设有两个连接线管11,其中一个连接线管11的一端与加热板7的内部连通,另一个连接线管11的一端穿过安装外壳2的一侧与多个雾化喷头5的一端固定连接。
[0022]本技术工作原理:在使用本设计方案中的红茶加工用温湿度控制装置时,首
先需要就将装置上端的水箱4通过安装外壳2内壁的安装槽3进行安装,并且与对接管12中的导管13进行连接,使得外界的水源可以注入水箱4中,使得装置可以正常使用,且在本设计方案中通过设置有由雾化喷头5、卡槽6、加热板7、防护板8以及通孔9等组成的湿度温度双重控制结构,使用时,配合连接线管11将其上端的雾化喷头5以及加热板7与控制面板16进行连接,雾化喷头5与安装槽3中的水箱4连接使其可以对加工装置的内部进行水汽喷雾,并且控制底座1底部的加热板7可以对加工装置的内部进行加热,加热的时间以及温度可以通过控制面板16进行控制,方便工作人员对红茶加工装置内部的湿度以及温度进行调控,从而提高装置制茶的品质,且在本装置上设置有由卡槽6、真空槽10、连接线管11、卡条14以及螺孔15等组成的连接防护结构,使用时,通过在卡槽6内壁的上端在开设有真空槽10,使加热板7加热产生的温度不易传递至控制底座1的上端影响控制面板16的正常使用和工作人员的操作,并且通过连接线管11方便与加热板7和雾化喷头5连接,通过卡条14和螺孔15方便将整个装置连接安装,从而提高装置使用的便利性。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茶加工用温湿度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底座(1)外壁的一侧固定设有安装外壳(2),所述安装外壳(2)的内壁开设有安装槽(3),所述安装槽(3)的内壁卡合设有水箱(4),所述安装外壳(2)的底部等距离固定设有雾化喷头(5),所述控制底座(1)内壁的下端开设有卡槽(6),所述卡槽(6)内壁的中间位置卡合设有加热板(7),所述卡槽(6)内壁一侧的边缘处卡合设有防护板(8),所述防护板(8)的一侧等距离开设有通孔(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加工用温湿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底座(1)内壁的上端开设有真空槽(10),所述卡槽(6)内壁的中间位置穿设有两个连接线管(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茶加工用温湿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线管(11)的一端与加热板(7)的内部连通,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正印胡靖胡正武徐敏
申请(专利权)人:利川市巴人红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