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土面区雨水蓄排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60287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场土面区雨水蓄排系统,包括明渠和土面区,所述明渠和所述土面区之间设置有渠壁,所述渠壁下部设置有管孔;所述土面区内设置有穿孔渗透管,所述穿孔渗透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渠壁并连接于所述管孔处;所述明渠中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具有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固定端密封连接于所述管孔处,所述软管通过所述管孔与所述穿孔渗透管连通,所述自由端设有连通所述软管的管腔和所述明渠的开口;所述管孔处设置转接头,所述软管至少具有排水形态和蓄水形态。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机场土面区雨水蓄排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末端排涝除险设备设施在雨峰到来时承担负荷大、机场下游风险高的技术问题。机场下游风险高的技术问题。机场下游风险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场土面区雨水蓄排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地下水处理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场土面区雨水蓄排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海绵城市”理念在建筑、市政行业的深入贯彻,其核心“渗、滞、蓄、净、用、排”的六字方针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缓解城市内涝、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工程性措施。同样地,在民航局“四型机场”建设理念的有力推动下,如何全面、有效的建立平安、绿色的海绵机场成为了一个新兴的热点。
[0003]平安机场中,内涝安全是一项核心要求;这便对机场内如何利用调蓄池实现错峰、调蓄、净化、回用提出了要求。
[0004]民用机场飞行区占地面积巨大,部分枢纽机场甚至可以达到10km2之巨,与此同时,飞行区内又存在大量的土面区,传统的飞行区排水设计以快排为主,这导致末端排涝除险设备设施在雨峰到来时承担极大的负荷,也由此产生了一定风险。
[0005]如果能够有效利用飞行区分散的土面区实现人为可控的分散滞蓄,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峰值径流,压低径流峰值,错峰外排,从而极大的分担末端设施负荷,降低机场下游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场土面区雨水蓄排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末端排涝除险设备设施在雨峰到来时承担负荷大、机场下游风险高的技术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机场土面区雨水蓄排系统,包括明渠和土面区,所述明渠和所述土面区之间设置有渠壁,所述渠壁下部设置有管孔;所述土面区内设置有穿孔渗透管,所述穿孔渗透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渠壁并连接于所述管孔处;所述明渠中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具有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固定端密封连接于所述管孔处,所述软管通过所述管孔与所述穿孔渗透管连通,所述自由端设有连通所述软管的管腔和所述明渠的开口;其中,所述管孔处设置转接头,所述转接头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接软管和所述穿孔渗透管;所述软管至少具有排水形态和蓄水形态,当所述软管处于排水形态时,所述开口低于所述管孔,当所述软管处于蓄水形态时,所述开口高于所述管孔。
[000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9]本技术的机场土面区雨水蓄排系统,通过设置明渠和土面区共同参与蓄水和排水,所述土面区内设置有穿孔渗透管,所述穿孔渗透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渠壁并连接于所述管孔处,所述明渠中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通过所述管孔与所述穿孔渗透管连通,所述自由端设有连通所述软管的管腔和所述明渠的开口,当所述软管处于排水形态时,所述开口低于所述管孔,积水可经软管单向排入明渠,从而起到局部降水漏斗作用,可排除土面及道面下多余土壤存水,缓解道面湿陷、沉降、渗水等问题;当所述软管处于蓄水形态时,所述开口高于所述管孔,利用软管产生的连通器效应,土面区内孔隙可临时储存大量积水,从而
起到错峰、滞蓄的作用。此外,当土面区储存积水水位过高时,土面区中的积水越过明渠的渠岸超高进入明渠,快速排放土面区中的积水至水位降至安全高度以下,不会因土面区水位过高导致对机场系统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0010]优选的,在所述软管处于蓄水形态期间中的至少部分时间内,所述开口高于所述明渠的水位,土面区中的水位和软管中的水位保持动态一致,土面区内的积水暂时不会流入明渠中,为明渠排出过多积水留出时间,在此期间由土面区内孔隙临时储存大量积水,土面区内的水位高于明渠水位,从而起到错峰、滞蓄的作用。
[0011]优选的,当所述软管处于蓄水形态时,所述开口低于所述明渠的水位,利用软管产生的连通器效应,土面区中的水位和明渠中的水位保持动态一致,土面区内孔隙可临时储存大量积水,从而起到错峰、滞蓄的作用。
[0012]优选的,所述自由端设置有浮块,所述浮块带动所述自由端随所述明渠中的水位变化而上下浮动,使所述软管能够在所述排水形态和所述蓄水形态之间切换,从而实现不同水位环境下软管形态的维持、自动调整以及排水与蓄水形态的自动相互切换。
[0013]优选的,所述浮块和所述软管设置为,当所述浮块在所述明渠的水中完全漂浮时,所述开口低于所述明渠中的水位,有利于借助浮块自动调整所述开口实现土面区中的水位和明渠中的水位保持动态一致,从而起到错峰、滞蓄的作用。
[0014]优选的,所述明渠底部固定有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有竖向滑轨,所述浮块沿所述竖向滑轨上下浮动,防止因浮块随水流横向移动导致软管过度弯折变形,影响积水向明渠排放。
[0015]优选的,所述土面区包括碎石层和砂土层,所述碎石层设置于所述砂土层之上,所述穿孔渗透管埋设于所述砂土层中,积水经过土面区多层填料的过滤后汇入明渠排放,因此大量的悬浮颗粒物将被滞留在填料内,有利于提高场区出口水质。
[0016]优选的,所述土面区包括碎石层,所述穿孔渗透管埋设于所述碎石层中,碎石层中较大的孔隙有利于发挥土面区更大的积水存蓄作用。
[0017]优选的,所述明渠毗邻所述土面区的区段的底面下沉至低于所述明渠毗邻所述土面区以外的区段的底面,增加明渠底部和土面区底部的高度差,从而增加管渠调蓄量,以及有利于更快速地排出土面区存水。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机场土面区雨水蓄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软管处于蓄水形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软管处于排水形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明渠1,渠壁11,管孔12,底面13,土面区2,碎石层21,砂土层22,种植土层23,穿孔渗透管3,软管4,固定端41,自由端42,开口43,浮块5,底座6,竖向滑轨61。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4]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机场土面区雨水蓄排系统,包括明渠1和土面区2,明渠1和土面区2之间设置有渠壁11,渠壁11下部设置有管孔12;土面区2内设置有穿孔渗透管3,穿孔渗透管3的一端延伸至渠壁11并连接于管孔12处;明渠1中设置有软管4,软管4具有固定端41和自由端42,固定端41密封连接于管孔12处,软管4通过管孔12与穿孔渗透管3连通,自由端42设有连通软管4的管腔和明渠1的开口43;其中,管孔12处设置转接头,所述转接头两端分别连接软管4和穿孔渗透管3;软管4至少具有排水形态和蓄水形态,当软管4处于排水形态时,开口43低于管孔12,当软管4处于蓄水形态时,开口43高于管孔12。
[0025]其中,根据实际工况选择在渠壁11下部的适当位置设置管孔12,例如设置管孔12中心距明渠1的底面13预设高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机场土面区雨水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明渠和土面区,所述明渠和所述土面区之间设置有渠壁,所述渠壁下部设置有管孔;所述土面区内设置有穿孔渗透管,所述穿孔渗透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渠壁并连接于所述管孔处;所述明渠中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具有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固定端密封连接于所述管孔处,所述软管通过所述管孔与所述穿孔渗透管连通,所述自由端设有连通所述软管的管腔和所述明渠的开口;其中,所述管孔处设置转接头,所述转接头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软管和所述穿孔渗透管;所述软管至少具有排水形态和蓄水形态,当所述软管处于排水形态时,所述开口低于所述管孔,当所述软管处于蓄水形态时,所述开口高于所述管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机场土面区雨水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软管处于蓄水形态期间中的至少部分时间内,所述开口高于所述明渠的水位。3.如权利要求1所述机场土面区雨水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软管处于蓄水形态时,所述开口低于所述明渠的水位。4.如权利要求3所述机场土面区雨水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端设置有浮块,所述浮块带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琛申延波
申请(专利权)人: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