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浇筑体施工降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60077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浇筑体施工降温系统,用于解决现有的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浇筑体施工降温系统不能针对各个区域进行精准的温度控制的问题。其中,循环管路内端与布水中心管贯通并水平布置,每一组循环管路的外端接一个循环泵,并将混凝土承台分为至少两个温控区域,每一个温控区域内至少设置一个温度传感器;温度智能控制模块通过获取温控区域内的温度数据与外界温度数据对比并控制循环泵的速度。通过多个循环管路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了分区域降温,并在每一循环管路附近的混凝土内预埋温度传感器,并配合循环泵进行抽水动作,实现了对各个区域的内部温度精准控制的目标,解决了传统降温体系不能分区域精准控温的弊端。控温的弊端。控温的弊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浇筑体施工降温系统


[0001]该技术涉及桥墩承台浇筑混凝土施工


技术介绍

[0002]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浇筑体中,积极有效的内外温差控制技术是控制浇筑过程中裂缝产生的首要前提。这是因为,大体积混凝土具有混凝土设计强度较高、混凝土量大,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温度较大的特点,在浇筑过程中的混凝土内外温差、温度变形(应力)等不利因素的存在,使得存在渗漏、开裂等现象存在,因此,通过技术手段解决是必然的。
[0003]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浇筑体,申请人人检索到以下技术文献可供参考:
[0004]CN206942146U公开了一种大体积混凝土降温系统,降温系统包括抽水水泵、降温导管系统;抽水水泵通过导管与江水连通;降温导管系统与抽水水泵相连;降温导管系统包括多根降温导管;降温导管竖向弯折呈波浪状,设于待降温的大体积混凝土内,且各弯折点分别与待降温的大体积混凝土中绑扎的钢筋固定;降温导管的入口和出口处均伸出大体积混凝土外,且降温导管的入口处均通过导管与抽水水泵相连;多根降温导管呈网格状分布在大体积混凝土内。该技术利用大体积混凝土中绑扎的钢筋孔隙竖向弯折布置降温导管,降温导管不再埋置于某一层平面,而是布置到整个立面,有利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均匀降温。
[0005]CN212773574U公开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智能降温系统,涉及施工
包括测温装置,用于测量所述大体积混凝土内外的温差数据;降温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大体积混凝土内的预埋冷却水管,所述预埋冷却水管的进水端连通有电子水泵;当所述温差数据大于预设值时,所述电子水泵将冷却水抽入所述预埋冷却水管内。本方案通过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设置降温装置,当内外温差达到预设值时,可以启动降温装置来对大体积混凝土内部进行降温操作,从而降低内外温差。
[0006]分析可见,现有的降温系统,无论是智能降温系统还是传统降温系统,都是通过简单的循环管路实现的,其降温效果有限。
[0007]另,在实际工作中,配置有上述降温系统的大体积混凝土还存在一个问题,即,不能实现均匀可控的降温。究其原因,每一根循环管路不能实现单独控制,即,不能实现精准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浇筑体施工降温系统,用于解决现有的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浇筑体施工降温系统不能针对各个区域进行精准的温度控制的问题。
[0009]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10]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浇筑体施工降温系统,包括循环泵、布水中心管、循环管路、温度智能控制模块、水箱和安装在各个测温点的温度传感器,其中,循环泵、布水中心管、循环
管路和水箱构成冷却水循环路径,且,所述循环管路预埋在混凝土承台内,其特征在于:
[0011]所述布水中心管设置在混凝土承台中央且竖向放置,所述循环管路内端与布水中心管贯通并水平布置,所述循环管路至少设置两组,每一组循环管路的外端接一个循环泵,并将混凝土承台分为至少两个温控区域,以及在每一个温控区域内至少设置一个温度传感器;
[0012]所述温度智能控制模块通过获取温控区域内的温度数据与外界温度数据对比并控制循环泵的速度。
[0013]进一步地,所述循环管路自布水中心管向外螺旋布置。
[0014]每一所述循环管路的外侧设置三个温度传感器,并取其最高温度数值作为该循环管路内部温度的高温数据。
[0015]所述循环管路中的预埋部分采用钢管或者铸铁管,提高与混凝土的热交换效果,非预埋部分采用具有保温效果的非金属管材,以降低无用的热交换。
[0016]所述布水中心管竖向布置且下端为进水口,上端为封堵盲管。
[0017]智能控制模块采用工业PLC控制模块,并设定相应的程序,该模块用于每一循环管路中高温点温度数据采集、对比和计算与外界的温差数据,并将温差数据划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并根据该循环管路中温差数据是否落入相应的预设段,发出冷却强度信号,循环泵根据接受到的冷却强度信号自行启动低、中、高强度循环,进而实现每一循环管路可控、可调、智能的自动运行,并使得温差稳定在合理的范围内。
[0018]所述水箱外设置一套冷却模块。
[0019]该冷却模块为自然散热冷却或/和强制制冷冷却。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多个循环管路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了分区域降温,并在每一循环管路附近的混凝土内预埋温度传感器,并配合循环泵进行抽水动作,实现了对各个区域的内部温度精准控制的目标,解决了传统降温体系不能分区域精准控温的弊端。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竖直面)。
[0022]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水平面)。
[0023]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
[0025]10循环泵,
[0026]20循环管路,21布水中心管,
[0027]30温度智能控制模块,31温度传感器,
[0028]40水箱,
[0029]50冷却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实施例1:
[0031]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浇筑体施工降温系统,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循环泵10及循环
管路20、温度智能控制模块30和安装在各个测温点的温度传感器31。
[0032]本技术中,为了实现对大体积混凝土承台的内部温度进行分层控制,以每间隔50厘米的的高度为区域进行划分分层,每一层分被设置一组循环管路,对不同区域的混凝土进行分层调控,从而实现内部温度精准控温的目的。
[0033]其中,温度传感器31用于获取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具体温度数据,并经过计算得到温差数据,该温差数据反馈给温度智能控制模块,并控制对应的循环泵动作,优选的该循环泵10转速可调,为调速泵。
[0034]上述的循环管路20,在大体积混凝土承台中分层布置,且,分别可控,实现分级控制。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局部或者某一特定区域内进行降温,实现最终的精准调控,以减少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0035]其中,以其中一路循环管路20为例进行说明,该循环管路的外侧贴合有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该循环管路位于混凝土内部中心点位置的,该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并获得该循环管路中心点附近的温度数据。进一步地,该处的温度传感器设置数量为三个,具体来说,每一路循环管路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呈现螺旋状布置,并在对应的平面60度方位内各布置一个温度传感器,例如,通过设置在循环管路上下两侧并与管路间隔20厘米位置各一个,并将三个温度数据进行对比,以最高温度作为该循环管路内部温度的高温数据,并将该高温数据与外界低温数据进行对比,获得温差数据,该温差数据也是控制该循环管路的泵的转速,即,建立独立的循环。进一步地,该循环管路对应的泵为抽取泵,即,通过控制抽取的速度控制该循环管路的降温幅度。
[0036]作为优选的方式,上述的循环管路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浇筑体施工降温系统,包括循环泵(10)、布水中心管、循环管路(20)、温度智能控制模块(30)、水箱和安装在各个测温点的温度传感器(31),其中,循环泵(10)、布水中心管、循环管路(20)和水箱构成冷却水循环路径,且,所述循环管路预埋在混凝土承台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中心管设置在混凝土承台中央且竖向放置,所述循环管路内端与布水中心管贯通并水平布置,所述循环管路至少设置两组,每一组循环管路的外端接一个循环泵,并将混凝土承台分为至少两个温控区域,以及在每一个温控区域内至少设置一个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智能控制模块(30)获取温控区域内的温度数据与外界温度数据并控制循环泵的速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浇筑体施工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路自布水中心管向外螺旋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浇筑体施工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循环管路的外侧设置三个温度传感器,并取其最高温度数值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鑫韩笑李豪张吉海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金曰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