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阶梯式紧急疏散装置及乘客疏散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9794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阶梯式紧急疏散装置及乘客疏散方法,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主体支架,主体支架内底部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底部设置有支撑板,两个支撑板背部之间设置有两个主梁,两个主梁之间设置有牵引过渡块;支撑板正面设置有伸缩折叠组件,两个伸缩折叠组件之间依次设置有一级踏板、二级踏板、三级踏板及四级踏板;位于同侧的支撑板与伸缩折叠组件之间设置有踏板展开杆。通过采用折叠型阶梯式紧急疏散模式,以解决国内外高速铁路车辆紧急疏散装置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主要在于展开回收操作简单,适应不同工况能力强,稳定性高,疏散效率高,进而保证紧急状况下列车及人员的安全性。进而保证紧急状况下列车及人员的安全性。进而保证紧急状况下列车及人员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阶梯式紧急疏散装置及乘客疏散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紧急疏散装置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阶梯式紧急疏散装置及乘客疏散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车辆渐渐成为广大旅客出行的首选方案。然而车辆一旦遭遇突发事故,无法继续运行,为确保乘客安全,需要对乘客进行紧急疏散。
[0003]一般高速铁路车辆的设备储藏室中设有疏散梯,遇到突发情况,可由随车人员将疏散梯安置于车门处,供乘客紧急疏散;无随车人员的地铁车辆,一般在车内设置紧急疏散系统,可由当值司机或乘客进行相关操作,实现车辆的紧急疏散;而针对无机械师的高速铁路车辆,一般通过设置土建疏散平台,方便乘客疏散。
[0004]在人员疏散时,面对复杂的车辆工况,由于车辆到疏散高度的不确定性,一般采用阶梯式装置的方式进行疏散,该种方式每步下踏的高度一致,可降低乘客的恐慌情绪,提高疏散效率。
[0005]目前,常见的阶梯式疏散装置方案及其对应的缺陷不足包括:1)底架放置腔中设置阶梯疏散梯的方案,疏散梯为固定式,如遇突发事件,可打开放置腔上部盖板,推开底架处的侧墙,形成疏散通道,进行疏散;但是该方案将破坏车辆底部的原有结构,对车体的整体强度产生影响。
[0006]2)折叠手提式疏散梯的方案,疏散梯折叠于储藏室中,需要使用时可手动展开,并安置在车门门洞下部的接口处,实现疏散通道;但是该方案需要操作人员手动进行展开放置操作,无法使用集中控制的形式,疏散效率一般。
[0007]3)可伸缩应急疏散梯的方案,该应急疏散梯设置在高速磁浮列车车门下方的容纳仓中,存在疏散梯组件、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向外旋转一定角度后锁定,第二支撑杆的伸缩部沿轴向伸长运动,使得第四铰接对上的踏板运动到车门位置处的下方,且支撑脚支撑在疏散平台的地面上,将处于折叠状态的疏散梯展开,实现疏散通道;但是该方案通过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传动的形式打开,一般情况下,车体底架处存在底架边梁,采用第一支撑杆向外旋转的传动形式可能会破坏边梁的整体结构,从而影响车体整体强度;在固定第一支撑杆后,通过伸长第二支撑杆伸缩部沿轴向伸长运动,最终要求支撑脚支撑在疏散平台的地面上,但该种传动形式,支撑脚支撑将绕着第一支撑杆端部的轴从下向上旋转,会使支撑脚支撑从下部运动至疏散平台,而疏散平台无法在运行时“消失”,因此实现支撑脚支撑在疏散平台的地面上难度较高;当设备打开后,仅第一支撑杆的角度固定,第二支撑杆的长度固定而角度方向未有相关说明,乘客踩踏第一级台阶,会引起台阶组件呈“收缩”趋势,由于第一支撑杆角度固定,从而使得第二支撑杆向上旋转,可能存在一定的隐患。综上所述,该种方案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实现难度较高。
[0008]4)拼接疏散梯的方案,采用分段式梯框卡接的形式,手动进行拼接后,放置于车门门洞处,实现疏散通道;而该方案也需要操作人员手动进行展开放置操作,无法使用集中控制的形式,疏散效率一般。
[0009]5)应急逃生窗疏散的方案,设置疏散软体于应急逃生窗与座椅之间,如遇突发事件,采用破坏对应的应急逃生窗,放置疏散软梯,乘客经窗洞到达轨面,实现疏散;而该方案需要从窗户进行疏散,乘客需翻过一定高度后进行疏散,疏散效率不高,且存在被玻璃等异物误伤的风险。
[0010]综上所述,现有的疏散装置均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提供一种阶梯式紧急疏散装置,以解决国内外高速铁路车辆紧急疏散装置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0011]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12]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阶梯式紧急疏散装置及乘客疏散方法,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13]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阶梯式紧急疏散装置,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主体支架,主体支架内底部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底部设置有支撑板,两个支撑板背部之间设置有两个主梁,两个主梁之间设置有牵引过渡块;支撑板正面设置有伸缩折叠组件,两个伸缩折叠组件之间依次设置有一级踏板、二级踏板、三级踏板及四级踏板;位于同侧的支撑板与伸缩折叠组件之间设置有踏板展开杆。
[0014]进一步的,为了能够使疏散装置具备高强度高稳定性的牵引驱动结构,保证装置安装与运行时的稳定性,主体支架为方向朝下的L形结构,支撑板为V形结构,支撑板背面顶端与固定座保持活动连接,且位于上方的主梁两端均穿插过固定座与支撑板保持固定连接,另一个主梁位于两个支撑板底部之间。
[0015]进一步的,为了能够通过对主梁的牵引,带动前端的伸缩折叠组件进行向外展开与向内收纳,实现疏散装置的灵活性,两个主梁之间竖向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竖杆,牵引过渡块位于两个竖杆中间位置且保持活动连接,牵引过渡块背面设置有牵引体,牵引体端部设置有牵引支架并保持活动连接。
[0016]进一步的,为了够实现一级踏板、二级踏板、三级踏板及四级踏板的连接固定与同步伸缩折叠,进而构成展开式折叠梯结构,帮助乘客进行安全疏散,伸缩折叠组件包括与支撑板正面顶部活动连接的一级连接杆、一级支撑杆,一级连接杆另一端与二级支撑杆一端活动连接,一级支撑杆与二级连接杆一端活动连接,二级支撑杆另一端与三级连接杆一端活动连接,二级连接杆另一端与三级支撑杆活动连接,三级连接杆另一端与四级支撑杆一端活动连接,三级支撑杆另一端与四级连接杆一端活动连接,四级支撑杆另一端与尾端横杆一端活动连接,四级连接杆与尾端支撑杆一端连接,尾端横杆另一端与尾端支撑杆另一端保持活动连接;二级连接杆中间位置与二级支撑杆中间位置保持活动连接,三级连接杆中间位置与三级支撑杆中间位置保持活动连接,四级连接杆中间位置与四级支撑杆中间位置保持活动连接,一级踏板位于两个一级连接杆之间,二级踏板位于两个二级连接杆之间,
三级踏板位于两个三级连接杆之间,四级踏板位于两个四级连接杆之间,且一级踏板、二级踏板、三级踏板及四级踏板保持平行。
[0017]进一步的,为了能够避免结构直接接触地面造成损坏,提供缓冲力保证装置的稳定性,尾端横杆底端设置有缓冲块。
[0018]进一步的,为了能够提供伸缩折叠组件展开的驱动力,使其进行灵活稳定的展开与收纳,踏板展开杆一端位于支撑板外侧底部,踏板展开杆另一端位于二级支撑杆外侧中间位置且保持活动连接,踏板展开杆外侧中间位置设置有展开气簧,展开气簧另一端与支撑板外侧中间位置保持活动连接。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乘客疏散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当需要进行紧急疏散时,牵引体拉动牵引过渡块,推动主梁绕固定座旋转,两个支撑板与主梁随动,使装置从裙板内部伸出至对应客室门口的下方;S2、当牵引过渡块达到牵引体一定位置后,不再产生相对运动,此时展开气簧开始工作,推动踏板展开杆绕着两个支撑板开始向下转动,使伸缩折叠组件展开,直至缓冲块接触轨面,形成疏散通道,乘客从客室门口经装置疏散至轨面。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采用折叠型阶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阶梯式紧急疏散装置,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主体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支架(1)内底部设置有固定座(2),所述固定座(2)底部设置有支撑板(3),两个所述支撑板(3)背部之间设置有两个主梁(4),两个所述主梁(4)之间设置有牵引过渡块(5);所述支撑板(3)正面设置有伸缩折叠组件(6),两个所述伸缩折叠组件(6)之间依次设置有一级踏板(7)、二级踏板(8)、三级踏板(9)及四级踏板(10);位于同侧的所述支撑板(3)与所述伸缩折叠组件(6)之间设置有踏板展开杆(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阶梯式紧急疏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支架(1)为方向朝下的L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阶梯式紧急疏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为V形结构,所述支撑板(3)背面顶端与所述固定座(2)保持活动连接,且位于上方的所述主梁(4)两端均穿插过所述固定座(2)与所述支撑板(3)保持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主梁(4)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板(3)底部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阶梯式紧急疏散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主梁(4)之间竖向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竖杆(12),所述牵引过渡块(5)位于两个所述竖杆(12)中间位置且保持活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阶梯式紧急疏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过渡块(5)背面设置有牵引体(13),所述牵引体(13)端部设置有牵引支架(14)并保持活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阶梯式紧急疏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折叠组件(6)包括与所述支撑板(3)正面顶部活动连接的一级连接杆(601)、一级支撑杆(602),所述一级连接杆(601)另一端与二级支撑杆(603)一端活动连接,所述一级支撑杆(602)与二级连接杆(604)一端活动连接,所述二级支撑杆(603)另一端与三级连接杆(605)一端活动连接,所述二级连接杆(604)另一端与三级支撑杆(606)活动连接,所述三级连接杆(605)另一端与四级支撑杆(607)一端活动连接,所述三级支撑杆(606)另一端与四级连接杆(608)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四级支撑杆(607)另一端与尾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白羽徐涛黄莉莉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