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外后视镜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9775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外后视镜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涉及汽车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在所述车辆行驶过程中,确定是否在所述车辆周围的预设范围内检测到障碍物;在检测到障碍物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障碍物与所述车辆的外后视镜的距离;基于所述距离,对所述外后视镜的方位进行线性调整。该方法能够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车辆外后视镜的方位随着障碍物与外后视镜的距离线性调整,最大化地为驾驶员提供可见视野范围,提高了行驶安全。提高了行驶安全。提高了行驶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外后视镜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外后视镜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车辆外后视镜作为驾驶员的“第二只眼睛”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左右两侧的布局方便驾驶员间接观察道路两侧一定范围内的路况,辅助驾驶员安全完成变道、超车、倒车等驾驶行为。驾驶员在车辆起步初期会对外后视镜进行手动调整来保障最大、最合适的外后视镜角度,但固定的外后视镜角度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路况,尤其在遇到障碍物、急转弯、遭遇极端天气等场景下,固定的外后视镜角度不能提供合适的视野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外后视镜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0004]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外后视镜控制方法,包括:在所述车辆行驶过程中,确定是否在所述车辆周围的预设范围内检测到障碍物;在检测到障碍物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障碍物与所述车辆的外后视镜的距离;基于所述距离,对所述外后视镜的方位进行线性调整。
[0005]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确定所述车辆发生转向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车辆的转动角度;根据所述转动角度,对所述外后视镜的方位进行线性调整。
[0006]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距离,对所述外后视镜的方位进行线性调整,包括:确定第一线性调整参数和所述车辆的车身长度;确定所述车辆的车身长度与所述距离之间的第一差值,计算所述第一差值与所述第一线性调整参数之间的第一乘积;将所述第一乘积作为所述外后视镜的待翻转角度,根据所述待翻转角度,对所述外后视镜进行调整。
[0007]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差值,确定所述外后视镜的翻转方向;
[0008]所述根据所述待翻转角度,对所述外后视镜进行调整,包括:根据所述翻转方向和所述待翻转角度,对所述外后视镜进行调整。
[0009]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差值,确定所述外后视镜的翻转方向,包括:在所述车辆的车身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距离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外后视镜的翻转方向为向下翻转;在所述车辆的车身长度小于所述距离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外后视镜的翻转方向为向上翻转。
[0010]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确定第一线性调整参数,包括:确定当前的天气信息;根据所述当前的天气信息,确定第一线性调整参数。
[0011]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转动角度,对所述外后视镜的方位进行线性调
整,包括:确定第二线性调整参数和所述车辆未发生转向时的初始角度在所述转动角度大于所述初始角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转动角度与所述初始角度之间的第二差值,计算所述第二差值与所述第二线性调整参数之间的第二乘积;将所述第二乘积作为所述外后视镜的待转动角度,根据所述待转动角度,对所述外后视镜进行调整;在所述转动角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初始角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待转动角度为零。
[0012]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车辆的转动方向;根据所述车辆的转动方向,确定所述外后视镜的转动方向;
[0013]所述根据所述待转动角度,对所述外后视镜的方位进行调整,包括:根据所述外后视镜的转动方向和所述待转动角度,对所述外后视镜的方位进行调整。
[0014]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车辆的转动方向,确定所述外后视镜的转动方向,包括:在确定所述车辆的转动方向为顺时针转动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外后视镜的转动方向为逆时针转动;在确定所述车辆的转动方向为逆时针转动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外后视镜的转动方向为顺时针转动。
[0015]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确定第二线性调整参数,包括:确定所述车辆当前的驾驶场景;根据所述当前的驾驶场景和/或所述当前的天气信息,确定第二线性调整参数。
[0016]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车辆当前的驾驶场景,包括:确定所述车辆的转向灯的工作状态;在所述转向灯的工作状态为开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车辆当前的驾驶场景为路口转弯场景或变道场景;在所述转向灯的工作状态为关闭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车辆当前的驾驶场景为弯道场景。
[0017]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如下过程确定所述车辆是否发生转向:在所述转向灯的工作状态为开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车辆发生转向;在所述转向灯的工作状态为关闭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转动角度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在所述转动角度大于所述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车辆发生转向。
[0018]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外后视镜控制装置,包括:障碍物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车辆行驶过程中,确定是否在所述车辆周围的预设范围内检测到障碍物;测距模块,用于在检测到障碍物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障碍物与所述车辆的外后视镜的距离;调整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距离,对所述外后视镜的方位进行线性调整。
[0019]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转向检测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车辆发生转向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车辆的转动角度;
[0020]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转动角度,对所述外后视镜的方位进行线性调整。
[0021]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确定第一线性调整参数和所述车辆的车身长度;确定所述车辆的车身长度与所述距离之间的第一差值,计算所述第一差值与所述第一线性调整参数之间的第一乘积;将所述第一乘积作为所述外后视镜的待翻转角度,根据所述待翻转角度,对所述外后视镜进行调整。
[0022]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差值,确定所述外后视镜的翻转方向;根据所述翻转方向和所述待翻转角度,对所述外后视镜进行调整。
[0023]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在所述车辆的车身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距离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外后视镜的翻转方向为向下翻转;在所述车辆的车身长度小于所述距离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外后视镜的翻转方向为向上翻转。
[0024]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确定当前的天气信息;根据所述当前的天气信息,确定第一线性调整参数。
[0025]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确定第二线性调整参数和所述车辆未发生转向时的初始角度;在所述转动角度大于所述初始角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转动角度与所述初始角度之间的第二差值,计算所述第二差值与所述第二线性调整参数之间的第二乘积;将所述第二乘积作为所述外后视镜的待转动角度,根据所述待转动角度,对所述外后视镜进行调整;在所述转动角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初始角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待转动角度为零。
[0026]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车辆的转动方向;根据所述车辆的转动方向,确定所述外后视镜的转动方向;根据所述外后视镜的转动方向和所述待转动角度,对所述外后视镜的方位进行调整。
[0027]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在确定所述车辆的转动方向为顺时针转动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外后视镜的转动方向为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外后视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车辆行驶过程中,确定是否在所述车辆周围的预设范围内检测到障碍物;在检测到障碍物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障碍物与所述车辆的外后视镜的距离;基于所述距离,对所述外后视镜的方位进行线性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确定所述车辆发生转向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车辆的转动角度;根据所述转动角度,对所述外后视镜的方位进行线性调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距离,对所述外后视镜的方位进行线性调整,包括:确定第一线性调整参数和所述车辆的车身长度;确定所述车辆的车身长度与所述距离之间的第一差值,计算所述第一差值与所述第一线性调整参数之间的第一乘积;将所述第一乘积作为所述外后视镜的待翻转角度,根据所述待翻转角度,对所述外后视镜进行调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差值,确定所述外后视镜的翻转方向;所述根据所述待翻转角度,对所述外后视镜进行调整,包括:根据所述翻转方向和所述待翻转角度,对所述外后视镜进行调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差值,确定所述外后视镜的翻转方向,包括:在所述车辆的车身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距离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外后视镜的翻转方向为向下翻转;在所述车辆的车身长度小于所述距离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外后视镜的翻转方向为向上翻转。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第一线性调整参数,包括:确定当前的天气信息;根据所述当前的天气信息,确定第一线性调整参数。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转动角度,对所述外后视镜的方位进行线性调整,包括:确定第二线性调整参数和所述车辆未发生转向时的初始角度;在所述转动角度大于所述初始角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转动角度与所述初始角度之间的第二差值,计算所述第二差值与所述第二线性调整参数之间的第二乘积;将所述第二乘积作为所述外后视镜的待转动角度,根据所述待转动角度,对所述外后视镜进行调整;在所述转动角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初始角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待转动角度为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车辆的转动方向;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思思王俊平赵培李为为宋嘉玮江梦文
申请(专利权)人: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