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移动的露营烽火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9564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露营烽火炉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便于移动的露营烽火炉,包括:露营烽火炉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底板,底板的表面中部开设有升降孔,底板的底面固定设置有四组万向轮,底板的表面设置有安装壳,安装壳的表面开设有伸缩槽,伸缩槽的内部设置有定位块;升降杆插接于升降孔的内部,升降杆的表面设置有顶持板;翘板设置于底板的上方,翘板的表面开设有U形槽;有益效果为:在移动露营烽火炉主体时,通过踩动翘板使底板向下运动,升降杆向上运动,从而带动支撑腿离开地面,使万向轮着地,当将翘板踩到底时,定位块将翘板的位置固定,从而将底板与支撑腿的相对位置固定,此时通过把手即可推动露营烽火炉主体进行移动。即可推动露营烽火炉主体进行移动。即可推动露营烽火炉主体进行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移动的露营烽火炉


[0001]本技术涉及露营烽火炉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移动的露营烽火炉。

技术介绍

[0002]露营烽火炉是在野外露营时,用来取暖、照明、加热食物及驱赶野兽的装置;
[0003]现有一种露营烽火炉在使用时,通过支撑腿放置到地面,炉膛固定在支撑腿上,在炉膛的上方设置有防风罩;
[0004]但是在烽火炉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对露营烽火炉的位置进行移动时,由于燃烧的火焰使炉身温度升高,需要多人协作,使用工具将炉身抬起进行移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露营烽火炉,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移动的露营烽火炉,所述便于移动的露营烽火炉包括:
[0007]露营烽火炉主体,露营烽火炉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底板,底板的表面中部开设有升降孔,底板的底面固定设置有四组万向轮,底板的表面设置有安装壳,安装壳的表面开设有伸缩槽,伸缩槽的内部设置有定位块,露营烽火炉主体的侧面设置有把手;
[0008]升降杆,升降杆插接于升降孔的内部,升降杆的表面设置有顶持板;
[0009]翘板,翘板设置于底板的上方,翘板的表面开设有U形槽。
[0010]优选的,所述露营烽火炉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四组支撑腿,底板的表面与支撑腿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孔,且底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四组套管,套管滑动套设于支撑腿的表面,底板的表面固定设置有两组一号铰接架。
[0011]优选的,所述安装壳与底板固定连接,伸缩槽的内壁开设有伸缩孔,且伸缩槽的内壁的伸缩孔贯穿伸缩槽的内壁与安装壳的表面。
[0012]优选的,所述定位块滑动设置于伸缩槽的内部,定位块的顶面设置为斜面,定位块的表固定连接有拉杆,拉杆呈“T”形柱体结构,拉杆贯穿伸缩槽的内壁的伸缩孔,拉杆延伸出安装壳的表面的一端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复位限位板,定位块与伸缩槽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套设于拉杆的表面。
[0013]优选的,所述升降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托板,托板固定安装于露营烽火炉主体的底面,升降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部限位板,底部限位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顶持弹簧,顶持弹簧套设在升降杆的表面。
[0014]优选的,所述顶持板呈方形板状结构,顶持板与升降杆固定连接,顶持板与升降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筋。
[0015]优选的,所述翘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二号铰接架,二号铰接架的内部转动插接有铰接杆,二号铰接架通过铰接杆与一号铰接架转动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U形槽开设于翘板靠近升降杆的一端,升降杆穿过U形槽的内部,翘板靠近升降杆的一端转动设置有两组滚轮,两组滚轮对称设置于U形槽的两侧。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移动的露营烽火炉,在移动露营烽火炉主体时,通过踩动翘板使底板向下运动,升降杆向上运动,从而带动支撑腿离开地面,使万向轮着地,当将翘板踩到底时,定位块将翘板的位置固定,从而将底板与支撑腿的相对位置固定,此时通过把手即可推动露营烽火炉主体进行移动,解决了由于燃烧的火焰使炉身温度升高,需要多人协作,使用工具将炉身抬起进行移动,较为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底板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翘板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底板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露营烽火炉主体1、支撑腿11、把手12、底板2、套管21、万向轮22、升降孔23、一号铰接架24、安装壳25、伸缩槽26、升降杆3、托板31、顶持板32、加强筋33、底部限位板34、顶持弹簧35、翘板4、二号铰接架41、铰接杆42、U形槽43、滚轮44、定位块5、拉杆51、复位弹簧52、复位限位板53。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7]实施例一:
[0028]一种便于移动的露营烽火炉,所述便于移动的露营烽火炉包括:露营烽火炉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底板2,底板2的表面中部开设有升降孔23,底板2的底面固定设置有四组万向轮22,底板2的表面设置有安装壳25,安装壳25的表面开设有伸缩槽26,伸缩槽26的内部设置有定位块5,露营烽火炉主体1的侧面设置有把手12;升降杆3插接于升降孔23的内部,升降杆3的表面设置有顶持板32;翘板4设置于底板2的上方,翘板4的表面开设有U形槽43;在移动露营烽火炉主体1时,通过踩动翘板4使底板2向下运动,升降杆3向上运动,从而带动支撑腿11离开地面,使万向轮22着地,当将翘板4踩到底时,定位块5将翘板4的位置固定,从而将底板2与支撑腿11的相对位置固定,此时通过把手12即可推动露营烽火炉主体1进行移动。
[0029]实施例二:
[0030]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实现对翘板4的位置的固定,安装壳25与底板2固定连接,伸缩槽26的内壁开设有伸缩孔,且伸缩槽26的内壁的伸缩孔贯穿伸缩槽26的内壁与安装壳
25的表面;定位块5滑动设置于伸缩槽26的内部,定位块5的顶面设置为斜面,定位块5的表固定连接有拉杆51,拉杆51呈“T”形柱体结构,拉杆51贯穿伸缩槽26的内壁的伸缩孔,拉杆51延伸出安装壳25的表面的一端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复位限位板53,定位块5与伸缩槽26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52,复位弹簧52套设于拉杆51的表面;当踩动翘板4时,翘板4的底部通过定位块5顶面的斜面将定位块5挤压到伸缩槽26的内部,当翘板4穿过定位块5的位置后,在复位弹簧52的回弹力作用下,定位块5卡接到翘板4的表面,从而将翘板4的位置固定,解除对翘板4的固定时,踩动翘板4,通过拉杆51将定位块5拉入伸缩槽26的内部,然后匀速将翘板4放开即可。
[0031]实施例三:
[0032]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为实现踩动翘板4带动支撑腿11离地,使万向轮22着地,露营烽火炉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四组支撑腿11,底板2的表面与支撑腿11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孔,且底板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四组套管21,套管21滑动套设于支撑腿11的表面,底板2的表面固定设置有两组一号铰接架24;升降杆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托板31,托板31固定安装于露营烽火炉主体1的底面,升降杆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部限位板34,底部限位板34与底板2之间设置有顶持弹簧35,顶持弹簧35套设在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移动的露营烽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便于移动的露营烽火炉包括:露营烽火炉主体(1),露营烽火炉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底板(2),底板(2)的表面中部开设有升降孔(23),底板(2)的底面固定设置有四组万向轮(22),底板(2)的表面设置有安装壳(25),安装壳(25)的表面开设有伸缩槽(26),伸缩槽(26)的内部设置有定位块(5),露营烽火炉主体(1)的侧面设置有把手(12);升降杆(3),升降杆(3)插接于升降孔(23)的内部,升降杆(3)的表面设置有顶持板(32);翘板(4),翘板(4)设置于底板(2)的上方,翘板(4)的表面开设有U形槽(4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露营烽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露营烽火炉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四组支撑腿(11),底板(2)的表面与支撑腿(11)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孔,且底板(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四组套管(21),套管(21)滑动套设于支撑腿(11)的表面,底板(2)的表面固定设置有两组一号铰接架(2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露营烽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25)与底板(2)固定连接,伸缩槽(26)的内壁开设有伸缩孔,且伸缩槽(26)的内壁的伸缩孔贯穿伸缩槽(26)的内壁与安装壳(25)的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露营烽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5)滑动设置于伸缩槽(26)的内部,定位块(5)的顶面设置为斜面,定位块(5)的表固定连接有拉杆(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心武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文禾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