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防护结构及其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9282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式防护结构,采用双层分离式结构,在使用时进行组合防护,通过组合的作用,内层结构能够衰减冲击波,并且能够有效延长冲击波到达外层结构的时间,避免冲击波预先加载造成外层的防破片能力下降,保证在爆炸载荷冲击波和破片同时作用下,具有较优的防护效能,并且爆炸后外层结构具有一定的完整性。该组合式防护结构为双层分离结构,包括防弹防爆层和设置在所述防弹防爆层内部的冲击波阻滞缓冲层;所述冲击波阻滞缓冲层为多孔多阻抗结构。阻抗结构。阻抗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式防护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爆炸防护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防护结构及其设计方法,属于警用、军用公共安全防务装备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爆炸总体上来说,对周围杀伤最大的有两种:一种是冲击波,冲击波会属于面杀伤的载荷,会对整体结构都造成损伤;另一种是破片,破片属于点杀伤的载荷,会对局部的结构造成损伤。
[0003]对于特定当量的爆炸物在防护装备内爆炸来说,其作用的先后顺序和防护装备的内径有关:
[0004]对于金属防爆罐来说,如果其内径较小,冲击波预先加载到防爆罐的内壁面,然后破片再作用到防爆罐的内壁面;由于金属材料具有较强的应变率效应,冲击波的加载使得金属材料强度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防破片能力。但金属防爆防冲击有一定限度,尤其时焊接部分,如果冲击波过大,就会导致金属防爆罐炸裂解体。
[0005]对于复合防爆装备来说,其一般是采用防爆层和防弹层组合而成,如果其内径较小,冲击波率先作用在防爆装备的结构上,然后是破片作用在结构中,对于纤维复合材料来说,其应变率效应不明显,反而会由于有冲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组合式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弹防爆层(3)以及与所述防弹防爆层(3)分离、间隔设置,且设置在所述防弹防爆层(3)迎爆面的冲击波阻滞缓冲层(2);所述冲击波阻滞缓冲层(2)为多孔多阻抗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弹防爆层(3)与冲击波阻滞缓冲层(2)之间的间隔至少为所述冲击波阻滞缓冲层(2)厚度的0.5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波阻滞缓冲层(2)主体结构为多孔阻燃泡沫,所述主体结构内部分布两个以上内部填充有防爆液体的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波阻滞缓冲层主体结构为阻燃聚氨酯泡沫,所述主体结构内部沿其厚度方向设置一层以上轴向通孔,所述轴向通孔内部封装防爆液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冲击波阻滞缓冲层主体结构内部设置两层以上轴向通孔时,相邻层的轴向通孔交叉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弹防爆层为复合防爆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式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弹防爆层为四层结构,从迎爆面向背爆面依次为:防弹纤维层、应力波调节层、防弹层和弹性层。8.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弹防爆层为金属防爆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弹防爆层(3)和所述冲击波阻滞缓冲层(2)之间可拆卸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波阻滞缓冲层(2)的厚度至少为30mm。11.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波阻滞缓冲层(2)内部开孔部分的体积至少为所述冲击波阻滞缓冲层(2)总体积的1/3。12.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弹防爆层(3)和所述冲击波阻滞缓冲层(2)均为环形结构,所述冲击波阻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卞晓兵黄广炎刘彦王涛吴广覃巧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