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管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9237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螺旋管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螺旋换热管,螺旋换热管沿着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螺旋换热管的上端连接有管程进管,管程进管远离螺旋换热管的一端延伸至壳体外,螺旋换热管的下端连接有管程出管,管程出管远离螺旋换热管的一端延伸至壳体外,所述壳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通设置有壳程出管和壳程进管;所述螺旋换热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换热翅片,保温棉的设置,可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防止壳体内部换热时热量流失导致换热效率差;隔音棉的设置,可起到良好的隔音效果,大大地降低了壳体内部换热时流体的流动产生的噪音。音。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管式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螺旋管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是由一组或多组换热管置于壳体之中制成的,在使用时,热流体流入换热管内,冷流体流入壳体内,冷流体与换热管接触实现换热。但是,目前用到的换热管为了增大换热管与冷流体的接触面积,会将换热管设置成螺旋状,但是仍然会存在接触面积不足的情况,并且现有的换热器壳体都是单层结构,保温效果相对较差,故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旋管式换热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螺旋管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螺旋换热管,螺旋换热管沿着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螺旋换热管的上端连接有管程进管,管程进管远离螺旋换热管的一端延伸至壳体外,螺旋换热管的下端连接有管程出管,管程出管远离螺旋换热管的一端延伸至壳体外,所述壳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通设置有壳程出管和壳程进管;所述螺旋换热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换热翅片,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帽,转帽上固定连接有若干转杆。
[0006]优选的,所述换热翅片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凹槽。
[0007]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凸柱,转帽转动安装在凸柱上。
[0008]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形成有空腔,空腔内设有填充层。
[0009]优选的,所述填充层包括保温棉和隔音棉,保温棉与隔音棉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内壳体的内壁上涂覆有防腐涂层。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首先,螺旋状的换热管设置,可以增大热流体在换热管内的流程,也增大了换热管与冷流体的接触面积,使冷流体可以更充分的进行换热,另外在螺旋换热管的外壁设置换热翅片,进一步增大了螺旋换热管与冷流体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强了换热效果。
[0013]其次,壳体设置成双层结构,在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设有保温棉和隔音棉,保温棉的设置,可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防止壳体内部换热时热量流失导致换热效率差;隔音棉的设置,可起到良好的隔音效果,大大地降低了壳体内部换热时流体的流动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填充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中换热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中凸柱与转帽的装配示意图。
[0019]图中各标号的意义为:1、壳体;10、外壳体;11、内壳体;12、壳程进管;13、壳程出管;2、填充层;20、保温棉;21、隔音棉;30、螺旋换热管;31、管程进管;32、管程出管;33、换热翅片;330、凹槽;40、凸柱;41、转帽;42、转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
ꢀ“
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
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4]一种螺旋管式换热器,请参阅图1

图2,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螺旋换热管30,螺旋换热管30沿着壳体1的高度方向设置,螺旋换热管30的上端连接有管程进管31,管程进管31远离螺旋换热管30的一端延伸至壳体1外,螺旋换热管30的下端连接有管程出管32,管程出管32远离螺旋换热管30的一端延伸至壳体1外,热流体从管程进管31通入到螺旋换热管30,在螺旋换热管30内向下移动至管程出管32;壳体1的顶部连通设置有壳程出管13,壳体1的底部连通设置有壳程进管12,冷流体从壳程进管12流入壳体1内与螺旋换热管30接触进行换热,最后从壳程出管13流出壳体1,螺旋换热管30内的热流体向下流动,壳体1内的冷流体向上流动,两股流体交叉通过,使换热器同时具有了较高的传热系数和良好的换热效果。
[0025]本技术中的壳体1包括外壳体10和内壳体11,外壳体10与内壳体11之间形成有空腔,空腔内设有填充层2;壳程出管13穿过外壳体10和内壳体11与内壳体11连通,壳程出管13与外壳体10和内壳体11均固定连接,壳程进管12穿过外壳体10和内壳体11与内壳体11连通,壳程进管12与外壳体10和内壳体11均固定连接,管程进管31穿过内壳体11与内壳体11,管程进管31与外壳体10和内壳体11均固定连接,管程出管32穿过内壳体11与内壳体11,管程出管32与外壳体10和内壳体11均固定连接。
[0026]请参阅图2

图3,填充层2包括保温棉20和隔音棉21,保温棉20与隔音棉21固定连接,具体的,保温棉20与隔音棉21粘接固定,保温棉20靠近内壳体11一侧,隔音棉21靠近外壳体10一侧,保温棉20的设置,可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防止壳体1内部换热时热量流失导致换热效率差;隔音棉21的设置,可起到良好的隔音效果,大大地降低了壳体1内部换热时
流体的流动产生的噪音。
[0027]为了防止内壳体11的内壁被流体腐蚀,在内壳体11的内壁上涂覆有防腐涂层,可有效地防止内壳体11的内壁被流体腐蚀。
[0028]为了增大冷流体与螺旋换热管30的接触面积,在螺旋换热管30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换热翅片33,换热翅片33的设置增大了螺旋换热管30与冷流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可增强换热效果。
[0029]请参阅图4,在换热翅片33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凹槽330,凹槽330的设置,可进一步增大换热翅片33与冷流体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强换热效果。
[0030]请参阅图5,在壳体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凸柱40,凸柱40上转动安装有转帽41,凸柱40和转帽41水平设置,转帽41上固定连接有若干转杆42;当冷流体在壳体1内向上流动时,当冷流体流动至转帽41位置时,容易带动转帽41转动,若转帽41被冷流体带动转动时,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管式换热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螺旋换热管(30),螺旋换热管(30)沿着壳体(1)的高度方向设置,螺旋换热管(30)的上端连接有管程进管(31),管程进管(31)远离螺旋换热管(30)的一端延伸至壳体(1)外,螺旋换热管(30)的下端连接有管程出管(32),管程出管(32)远离螺旋换热管(30)的一端延伸至壳体(1)外,所述壳体(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通设置有壳程出管(13)和壳程进管(12);所述螺旋换热管(30)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换热翅片(33),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帽(41),转帽(41)上固定连接有若干转杆(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管式换热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森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嘉隆气体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