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的制造装置、转子的制造方法和转子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8885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05
转子(20)的制造装置包括起磁装置(30)。起磁装置(30)构成为从转子的外部对转子的永磁体(23)进行起磁。转子包括具有磁体收容孔(24)的转子铁芯(22),永磁体以埋入磁体收容孔的状态设置,并且呈向径向内侧凸出的凸的折返形状。起磁装置包括第一轭部(32)、第二轭部(34、42)和起磁用线圈(33、35、43)。第一轭部具有与转子的外周面(22a)相对的相对部位(32a)。第二轭部与第一轭部构成磁路。起磁用线圈(33、35、43)设置在第一轭部和第二轭部的磁路上。起磁装置基于对起磁用线圈的通电,在处于沿转子的径向相对的关系的第一轭部与第二轭部之间,使起磁磁通至少在转子的内部流动,从而针对永磁体进行起磁。体进行起磁。体进行起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转子的制造装置、转子的制造方法和转子
相关申请的援引
[0001]本申请以2020年3月30日申请的日本申请号2020

060871号和2021年2月17日申请的日本申请号2021

023504号为基础,在此援引其记载内容。


[0002]本公开涉及一种从转子的外部进行处于埋入状态的永磁体的起磁的埋入磁体型的转子的制造装置、转子的制造方法和转子。

技术介绍

[0003]以往,众所周知有使用埋入磁体型(IPM型)的转子的旋转电机。埋入磁体型的转子设置成永磁体埋入转子铁芯的内部的状态,并且在转子铁芯的比永磁体更靠径向外侧的部位得到磁阻转矩。在这样的埋入磁体型的转子中,对于具有呈埋入状态的未起磁的永磁体的转子铁芯,从外径侧利用起磁装置进行起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

14432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另外,为了使埋入磁体型的转子具有更高的性能,存在如下的对策:将永磁体设为大致V或U字的折返形状,并且将转子铁芯中的比永磁体更靠径向外侧的部位较大的构成,从而实现磁阻转矩的增大。
[0006]在想要使转子铁芯的径向外侧部位更大的情况下,考虑以使作为永磁体的折返部分的弯曲部位于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的方式将永磁体设为深的折返形状。永磁体的折返位置位于越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永磁体的特别是弯曲部及弯曲部附近越远离起磁装置。因此,远离起磁装置的部位的永磁体的弯曲部或弯曲部附近有可能无法起磁出足够的磁力。
[0007]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高磁力对处于埋入转子铁芯的埋入状态的永磁体进行起磁的转子的制造装置、转子的制造方法及进行了该起磁的转子。
[0008]在本公开的第一方式中,转子的制造装置包括构成为从转子的外部对该转子的永磁体进行起磁的起磁装置。上述转子包括具有磁体收容孔的转子铁芯。上述永磁体以埋入上述磁体收容孔的状态设置,并且呈向径向内侧凸出的凸的折返形状。上述起磁装置包括第一轭部、第二轭部和起磁用线圈。上述第一轭部具有与上述转子的外周面相对的相对部位。上述第二轭部与上述第一轭部构成磁路,并且具有插入部位或连结部位,上述插入部位插入到被旋转轴嵌插前的上述转子的轴嵌插孔中,上述连结部位与嵌插到上述转子的轴嵌插孔中的上述旋转轴磁连结。上述起磁用线圈设置在上述第一轭部和第二轭部的磁路上。上述起磁装置构成为基于对上述起磁用线圈的通电,在处于沿上述转子的径向相对的关系的上述第一轭部的相对部位与上述第二轭部的插入部位或上述旋转轴之间使起磁磁通至
少在上述转子的内部流动,从而针对埋设状态的上述永磁体进行起磁。
[0009]在本公开的第二方式中,转子的制造方法使用起磁装置。上述起磁装置构成为从上述转子的外部对该转子的永磁体进行起磁。上述转子包括具有磁体收容孔的转子铁芯,上述永磁体以埋入上述磁体收容孔的状态设置,并且呈向径向内侧凸出的凸的折返形状。上述起磁装置包括第一轭部、第二轭部和起磁用线圈。上述第一轭部具有与上述转子的外周面相对的相对部位。上述第二轭部与上述第一轭部构成磁路,并且具有插入部位或连结部位,上述插入部位插入到被旋转轴嵌插前的上述转子的轴嵌插孔中,上述连结部位与嵌插到上述转子的轴嵌插孔中的上述旋转轴磁连结。上述起磁用线圈设置在上述第一轭部和第二轭部的磁路上。上述制造方法基于对上述起磁用线圈的通电,在处于沿上述转子的径向相对的关系的上述第一轭部的相对部位与上述第二轭部的插入部位或上述旋转轴之间使起磁磁通至少在上述转子的内部流动,从而针对埋设状态的上述永磁体进行起磁。
[0010]根据上述转子的制造装置和上述转子的制造方法,当使用起磁装置从外部进行处于埋设于转子的埋设状态的永磁体的起磁时,进行如下的起磁:在处于沿转子的径向相对的关系的第一轭部的相对部位与插入到被旋转轴嵌插前的轴嵌插孔中的第二轭部的插入部位或嵌插到与第二轭部磁连结的转子的轴嵌插孔中的旋转轴之间,使起磁磁通至少在转子的内部流动。即,虽然向径向内侧凸出的凸的折返形状的永磁体的弯曲部或弯曲部附近处于在以往一般进行的从外径侧开始的起磁中起磁磁通难以到达的位置,但是通过使用上述起磁方法,也能够向永磁体的弯曲部或弯曲部附近供给足够的起磁磁通。由此,能够在永磁体的整体范围内以足够的磁力进行起磁。
[0011]在本公开的第三方式中,转子包括转子铁芯和永磁体。上述转子铁芯具有磁体收容孔,上述永磁体以埋入上述磁体收容孔的状态设置,并且呈向径向内侧凸出的凸的折返形状。该转子构成为使用起磁装置从外部对处于埋入状态的上述永磁体进行起磁。在将上述转子铁芯的外周面中的折返形状的上述永磁体的内侧面的延长线间设为磁极间距,将上述永磁体的周向中心线上的从上述转子铁芯的外周面到上述永磁体的弯曲部的内侧面为止的距离设为埋入深度时,上述永磁体呈上述埋入深度比上述磁极间距大的深的折返形状。在将由上述永磁体的起磁产生的磁场强度的变化变得平缓的拐点设为期望下限值的情况下,上述永磁体以利用超过期望下限值的磁场强度进行起磁的上述永磁体的部位超过90%的方式进行起磁。
[0012]在具有呈埋入深度比磁极间距大的深的折返形状的永磁体的转子中,虽然永磁体的弯曲部或弯曲部附近处于起磁磁通难以到达的状况,但是通过使用上述转子的制造装置和转子的制造方法,能在永磁体的整体范围以足够的磁力进行起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由永磁体的起磁产生的磁场强度的变化变得平缓的拐点设为期望下限值,则在转子的永磁体中,能够设为利用超过该期望下限值的磁场强度进行起磁的部位超过90%的起磁方式(参照图10等)。
附图说明
[0013]参照附图和以下详细的记述,可以更明确本公开的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附图如下所述。图1是具有埋入磁体型转子的旋转电机的结构图。
图2是转子的结构图。图3是转子的剖视图。图4是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的起磁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图5是用于说明图4的起磁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图6是用于说明图4的起磁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图7是用于说明图4的起磁装置的起磁方法的说明图。图8是用于说明图4的起磁装置的起磁方法的说明图。图9是用于说明利用图4的起磁装置进行起磁的永磁体的说明图。图10是用于说明利用图4的起磁装置进行起磁的永磁体的说明图。图11是用于说明变形例的起磁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图12是用于说明变形例的起磁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图13是用于说明变形例的起磁装置的结构和起磁方法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对转子的制造装置、转子的制造方法和转子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5]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M由埋入磁体型的无刷电动机构成。旋转电机M包括:大致圆环状的定子10;以及在定子10的径向内侧空间能旋转地配置的大致圆柱状的转子20。
[0016]定子10包括大致圆环状的定子铁芯11。定子铁芯11由磁性金属材料构成,例如通过将多个电磁钢板在轴向上层叠而构成。在本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转子的制造装置,所述转子的制造装置包括起磁装置(30),该起磁装置构成为从转子(20)的外部对该转子(20)的永磁体(23)进行起磁,所述转子(20)包括具有磁体收容孔(24)的转子铁芯(22),所述永磁体(23)以埋入所述磁体收容孔(24)的状态设置,并且呈向径向内侧凸出的凸的折返形状,所述起磁装置包括:第一轭部(32),所述第一轭部具有与所述转子的外周面(22a)相对的相对部位(32a);第二轭部(34、42),所述第二轭部与所述第一轭部构成磁路,并且具有插入部位(34d、42d)或连结部位(34e、42e),所述插入部位(34d、42d)插入到被旋转轴(21)嵌插前的所述转子的轴嵌插孔(22b)中,所述连结部位(34e、42e)与嵌插到所述转子的轴嵌插孔中的所述旋转轴磁连结;以及起磁用线圈(33、35、43),所述起磁用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一轭部和第二轭部的磁路上,所述起磁装置构成为基于对所述起磁用线圈的通电,在处于沿所述转子的径向相对的关系的所述第一轭部的相对部位与所述第二轭部的插入部位或所述旋转轴之间,使起磁磁通至少在所述转子的内部流动,从而针对埋设状态的所述永磁体进行起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磁用线圈包括:卷绕于所述第一轭部的相对部位的起磁用第一线圈(33);以及卷绕于所述第二轭部的插入部位或所述连结部位附近的起磁用第二线圈(35、43),所述起磁用线圈构成为由所述起磁用第一线圈和所述起磁用第二线圈协同动作而产生起磁磁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磁用第一线圈在所述转子的周向上设置多个,并且与包括所述永磁体的转子磁极部(26)对应地设置,与此相对,所述起磁用第二线圈针对所述转子磁极部的不同极共用地设置,所述起磁用第二线圈构成为针对所述永磁体的每个起磁的极切换通电方式并切换起磁磁通的方向。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转子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轭部和所述起磁用第二线圈在起磁对象的所述转子的轴向一侧和另一侧处以一对对称地设置。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第二轭部的插入部位的插入突部(34d、42d)的前端部包括呈尖细形状的锥形部(34x、42x)。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第二轭部的插入部位的插入突部(34d、42d)分别设置于所述起磁装置的可动部(41)和静止部(31),设置于所述可动部的插入突部(42d)自身的突出长度(L2)比设置于所述静止部的插入突部(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田优平松律郎内田智裕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