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风机的电源模块固定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8826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离心风机的电源模块固定机构,包括风机支架,风机支架上设有至少三条径向支撑架,风机支架上设有用于安装线路板的限位框架和用于限位电源线的引线框架,限位框架设置在其中一条径向支撑架的上方并与安装在风机支架上的风轮处于同侧;引线框架包括第一引线框架和第二引线框架,第一引线框架位于限位框架的一侧,第二引线框架位于相邻的两径向支撑架之间,且第二引线框架沿风机支架的径向设置;第一引线框架与第二引线框架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确保线路板及电源线不受高速旋转的风轮干涉,从而进一步控制噪音及震动的产生。产生。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心风机的电源模块固定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离心风机
,尤其涉及一种离心风机的电源模块固定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离心风机是根据动能转换成势能的原理,利用高速旋转的风轮将气体加速,然后减速、改变流向,使动能转换成势能(压力);但离心风机内的电机是通过线路板控制及电源线供电,且线路板与电源线相连接,现有的固定线路板及电源线的固定方式为:固定线路板通过捆绑式或螺栓固定式安装在离心风机的支架上,电源线是通过捆绑之后直接引出至离心风机的支架之外,电源线的固定是没有任何的防护措施,那么在离心风机的风轮高速旋转过程中,电源线有时候会出现与高速运转的风轮干涉,而且线路板也会受到高速旋转的风轮而产生震动,因此会带来噪音及安全隐患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离心风机的电源模块固定机构,能确保线路板及电源线不受高速旋转的风轮干涉,从而进一步控制噪音及震动的产生。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离心风机的电源模块固定机构包括风机支架,所述风机支架上设有至少三条径向支撑架,所述风机支架上设有用于安装线路板的限位框架和用于限位电源线的引线框架,所述限位框架设置在其中一条所述径向支撑架的上方并与安装在风机支架上的风轮处于同侧;所述引线框架包括第一引线框架和第二引线框架,所述第一引线框架位于所述限位框架的一侧,所述第二引线框架位于相邻的两径向支撑架之间,且所述第二引线框架沿所述风机支架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一引线框架与所述第二引线框架相通。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支架上设置限位框架,在离心风机高速旋转过程中,线路板通过限位框架的固定而不会产生震动,也消除了震动所带来的噪音,而且装配也更为方便;同时通过支架上设置引线框架并分为两路,这样不但确保电源线的走向,而且通过两路设计,连接在线路板上的不同方向的电源线可任意选择走向,通用性更好,且电源线也不会因为离心风机高速旋转而与其发生干涉。
[000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引线框架包括第一通线槽和第二通线槽,所述第一通线槽设置在所述径向支撑架的外侧壁上,且所述第一通线槽的槽口朝向于所述径向支撑架,所述第二通线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引线框架的架体侧边上,且所述第二通线槽的槽口朝向于所述风机支架的下方;通过设置第一引线框架,能使得连接在线路板侧边上的电源线可通过该第一引线框架引出至风机支架外,并通过各个槽口的朝向不同,使得沿各通线槽上的电源线连续朝上或朝下穿插方式限位固定。
[0007]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通线槽与所述第一通线槽处于同一方向上设置,且所述限位
框架的一侧边上设有第一引线口,所述第一引线口与所述第一通线槽处于同一方向上设置;通线槽之间通过这样的排布,使得电源线的走向直线化,不会很凌乱。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引线框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三通线槽、第四通线槽、第五通线槽和第六通线槽,所述第三通线槽设置在所述风机支架的内支架的侧壁上,所述第六通线槽设置在所述风机支架的外支架的侧壁上,所述内支架与所述外支架之间设有支撑条,且所述第四通线槽和所述第五通线槽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条上;通过设置第二引线框架,能使得连接在线路板并靠近风机支架中心的电源线可通过该第二引线框架引出至风机支架外。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三通线槽的槽口朝向于所述外支架,所述第四通线槽的槽口朝向于所述风机支架的下方,所述第五通线槽的槽口朝向于所述风机支架的上方,所述第六通线槽的槽口朝向于所述风机支架的下方;通过各个槽口的朝向不同,使得沿各通线槽上的电源线连续朝上或朝下穿插方式限位固定。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三通线槽、所述第四通线槽、所述第五通线槽和所述第六通线槽均处于同一方向上设置,且所述内支架上设有第二引线口,所述第二引线口朝向于所述风机支架的上方,所述外支架上设有第二出线口,所述第二出线口朝向于所述风机支架的下方;通线槽之间通过这样的排布,使得电源线的走向直线化,不会很凌乱。
[0011]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框架一体注压成型在所述径向支撑架上,所述限位框架内侧的四端角分别设有限位扣,且所述限位框架内设有限位柱,与所述限位柱相配套的所述线路板上设有限位孔;这样使得线路板能完全限制其上下及前后左右的移动,而且安装及拆卸也更为方便。
[0012]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框架内侧设有两根导向柱,且两根所述导向柱沿所述限位框架的中心呈对称分布,与所述导向柱相配套的所述线路板侧边上设有导向孔;这样使得线路板在安装过程中,通过导向柱与导向孔的配合能起到导向作用,防止线路板安装偏差。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电源模块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带有线路板的电源模块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带有风轮的电源模块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风机支架;2、线路板;3、限位框架;4、引线框架;5、风轮;11、径向支撑架;12、内支架;13、外支架;14、支撑条;21、限位孔;22、导向孔;31、第一引线口;32、限位扣;33、限位柱;34、导向柱;41、第一引线框架;42、第二引线框架;12

1、第二引线口;13

1、第二出线口;41

1、第一通线槽;41

2、第二通线槽;42

1、第三通线槽;42

2、第四通线槽;42

3、第五通线槽;42

4、第六通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的介绍:如附图1至3所示,本技术包括风机支架1,风机支架1上设有至少三条径向支撑架11,风机支架1上设有用于安装线路板2的限位框架3和用于限位电源线的引线框架4,限位框架3设置在其中一条径向支撑架11的上方并与安装在风机支架1上的风轮5处于同侧;引线框架4包括第一引线框架41和第二引线框架42,第一引线框架41位于限位框架3的一侧,第二引线框架42位于相邻的两径向支撑
架11之间,且第二引线框架42沿风机支架1的径向设置;第一引线框架41与第二引线框架42相通。
[0018]第一引线框架41包括第一通线槽41

1和第二通线槽41

2,第一通线槽41

1设置在径向支撑架11的外侧壁上,且第一通线槽41

1的槽口朝向于径向支撑架11,第二通线槽41

2设置在第二引线框架42的架体侧边上,即第二通线槽41

2与第四通线槽42

2两者之间一体成型;且第二通线槽41

2的槽口朝向于风机支架1的下方;第二通线槽41

2与第一通线槽4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风机的电源模块固定机构,包括风机支架(1),所述风机支架(1)上设有至少三条径向支撑架(11),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支架(1)上设有用于安装线路板(2)的限位框架(3)和用于限位电源线的引线框架(4),所述限位框架(3)设置在其中一条所述径向支撑架(11)的上方并与安装在风机支架(1)上的风轮(5)处于同侧;所述引线框架(4)包括第一引线框架(41)和第二引线框架(42),所述第一引线框架(41)位于所述限位框架(3)的一侧,所述第二引线框架(42)位于相邻的两径向支撑架(11)之间,且所述第二引线框架(42)沿所述风机支架(1)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一引线框架(41)与所述第二引线框架(42)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的电源模块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线框架(41)包括第一通线槽(41

1)和第二通线槽(41

2),所述第一通线槽(41

1)设置在所述径向支撑架(11)的外侧壁上,且所述第一通线槽(41

1)的槽口朝向于所述径向支撑架(11),所述第二通线槽(41

2)设置在所述第二引线框架(42)的架体侧边上,且所述第二通线槽(41

2)的槽口朝向于所述风机支架(1)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风机的电源模块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线槽(41

2)与所述第一通线槽(41

1)处于同一方向上设置,且所述限位框架(3)的一侧边上设有第一引线口(31),所述第一引线口(31)与所述第一通线槽(41

1)处于同一方向上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的电源模块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线框架(42)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三通线槽(42

1)、第四通线槽(42

2)、第五通线槽(42

3)和第六通线槽(42

4),所述第三通线槽(42

1)设置在所述风机支架(1)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东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