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58733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化工领域,公开了一种微量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系统,该回收系统包括:气体收集部、射流器、加压泵、白油储罐和尾气回收系统;射流器、加压泵与白油储罐通过管路连接组成循环系统,加压泵设置于白油储罐的循环出口和射流器之间;气体收集部的出口与射流器连接,尾气回收系统通过聚集器连接于白油储罐的气体出口。该回收系统采用白油作为循环介质,可以反复使用并且不需考虑冬季生产的防冻问题,完全收集在线分析仪表、采样点等各类各种形式的直排大气VOC,使其进行回收或燃烧处理,彻底解决装置VOC排放问题。彻底解决装置VOC排放问题。彻底解决装置VOC排放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量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石油化工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微量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对污染的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特别是在化石能源、石油化工行业存在着重要的污染来源,其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的排放是其主要污染因素。对于VOC,一方面它具有光化学特性,在太阳光和热的作用下,作为自由基中间体与氮氧化物反应并形成臭氧,同时生成水溶性较强的二次有机物,进一步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雾霾的重要组成之一),导致空气质量变差并出现光化学烟雾;另一方面部分VOC及其光化学产物属于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影响。
[0003]在石油化工等行业对VOC的监测需要设置采样点、在线分析仪表等。为了保证装置在线分析仪表、离线采样点等的样品代表性,消除取样管线等的死体积而引起样品滞后性,及时准确反映装置的生产状况,在线分析仪表和离线采样点等采样时都需要现场排放物料,特别是在线色谱,不允许排放有憋压,否则会引起在线分析仪器故障不能正常工作。由于排放压力为大气压,而装置的放空系统一般有0

50KPa(表压)的系统压力,由于压力差问题装置在线分析仪表排放、采样点排放等的VOC排放无法直接进入放空系统,目前装置在线色谱等样品尾气排放为现场直排。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由于压力差问题装置在线分析仪表排放、采样点排放等的VOC排放无法直接进入放空系统的问题,提供一种微量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系统,该回收系统采用白油作为循环介质,可以反复使用并且不需考虑冬季生产的防冻问题,完全收集在线分析仪表、采样点等各类各种形式的直排大气VOC,使其进行回收或燃烧处理,彻底解决装置VOC排放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微量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系统,该回收系统包括:气体收集部、射流器、加压泵、白油储罐和尾气回收系统;所述射流器、加压泵与白油储罐通过管路连接组成循环系统,所述加压泵设置于所述白油储罐的循环出口和所述射流器之间;所述气体收集部的出口与所述射流器连接,所述尾气回收系统通过聚集器连接于所述白油储罐的气体出口。
[0006]优选地,所述射流器的出口与所述白油储罐之间设置有第六旋塞阀,所述射流器与加压泵之间设置有第二流量计、第一导淋阀和第二压力表,所述加压泵与白油储罐之间设置有第一旋塞阀、第二导淋阀和过滤器。
[0007]优选地,所述气体收集部包括:通过管路顺次连接的收集器、第一压力表、第一流量计、第一针型阀和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射流器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压力表为指针低压表,所述第一流量计为微差压式气体流量计,
所述第一流量计的测量范围为0

50m3/s。
[0009]优选地,所述白油储罐的侧面设置有液面计,所述液面计的两端通过管路与白油储罐连接,并且所述液面计两端的管路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旋塞阀和第三旋塞阀。
[0010]优选地,所述白油储罐的上部连接有放空管线,所述放空管线上设置有第四旋塞阀。
[0011]优选地,所述加压泵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针型阀和第三流量计。
[0012]优选地,所述尾气回收系统包括:沿尾气排放方向通过管路顺次连接的第三压力表、第三导淋阀、第二单向阀、第五旋塞阀和尾气回收装置。
[0013]优选地,所述白油储罐的顶端还连接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采用压力变送器,所述压力变送器通过调节阀连接于所述射流器和加压泵之间的管路上。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回收系统采用白油作为循环介质,可以反复使用并且不需考虑冬季生产的防冻问题,完全收集在线分析仪表、采样点等各类各种形式的直排大气VOC,使其进行回收或燃烧处理,彻底解决装置VOC排放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回收系统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
[0017]1‑
样品气;2

收集器;3.1

第一压力表;3.2

第二压力表;3.3

第三压力表;4.1

第一流量计;4.2

第二流量计;4.3

第三流量计;5.1

第一针型阀;5.2

第二针型阀;6.1

第一单向阀;6.2

第二单向阀;7

射流器;8.1

第一导淋阀;8.2

第二导淋阀;8.3

第三导淋阀;9

加压泵;10

过滤器;11.1

第一旋塞阀;11.2

第二旋塞阀;11.3

第三旋塞阀;11.4

第四旋塞阀;11.5

第五旋塞阀;11.6

第六旋塞阀;12

白油储罐;13

液面计;14

聚集器;15

压力变送器;16

调节阀;17

尾气回收装置;18

放空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19]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
[0020]参见图1所示的微量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系统,该回收系统包括:气体收集部、射流器7、加压泵9、白油储罐12和尾气回收系统;所述射流器7、加压泵9与白油储罐12通过管路连接组成循环系统,所述加压泵9设置于所述白油储罐12的循环出口和所述射流器7之间;所述气体收集部的出口与所述射流器7连接,所述尾气回收系统通过聚集器14连接于所述白油储罐12的气体出口。
[00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该回收系统采用白油作为循环介质,可以反复使用并且不需考虑冬季生产的防冻问题,完全收集在线分析仪表、采样点等各类各种形式的直排大气VOC,使其进行回收或燃烧处理,彻底解决装置VOC排放问题。
[0022]本技术的原理是:白油从白油储罐12流出,经过加压泵9加压后具有一定压
力,具有一定压力的白油通过射流器7,同时常压排放的各种流量的VOC也经过射流器7,此时VOC由白油带到白油储罐12中进行油气分离,白油留在储罐反复使用,气相部分与放空系统相连,气相部分中残余的白油通过聚集器14回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量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系统包括:气体收集部、射流器(7)、加压泵(9)、白油储罐(12)和尾气回收系统;所述射流器(7)、加压泵(9)与白油储罐(12)通过管路连接组成循环系统,所述加压泵(9)设置于所述白油储罐(12)的循环出口和所述射流器(7)之间;所述气体收集部的出口与所述射流器(7)连接,所述尾气回收系统通过聚集器(14)连接于所述白油储罐(12)的气体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器(7)的出口与所述白油储罐(12)之间设置有第六旋塞阀(11.6),所述射流器(7)与加压泵(9)之间设置有第二流量计(4.2)、第一导淋阀(8.1)和第二压力表(3.2),所述加压泵(9)与白油储罐(12)之间设置有第一旋塞阀(11.1)、第二导淋阀(8.2)和过滤器(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收集部包括:通过管路顺次连接的收集器(2)、第一压力表(3.1)、第一流量计(4.1)、第一针型阀(5.1)和第一单向阀(6.1),所述第一单向阀(6.1)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射流器(7)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量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表(3.1)为指针低压表,所述第一流量计(4.1)为微差压式气体流量计,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培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